其实以他的例子可以为教改会不会成功做评断的基准
规则就在那...硬是不跟着玩...那是能怪谁???
现在好像仿佛只要照着规则玩不过人就可以说规则烂
但请记得...那是因为得利的知道要低调
得不到的才会在那嚷嚷
再来是要如何评断教改是否会成功呢?
很简单...我们顶尖的学校到底是要很会读书的人还是All-package
这个台南的学生是标准的会读书阿宅
这样的人值得用最好的资源灌溉?
就算是做研究的人也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其他相对应的能力
不会在那微笑社交会有研究的经费?
当然不是说为了生存可以不要尊严
但是多几项武器才是真正的"菁英"
而如果我们菁英的定义如果只是"会读书"
或是会读书的就该上第一志愿
那就还是跟以前一样的"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又有怎样的资格去要求"减低孩子的学习压力"
因为要评断会不会读书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考试"
但到头来我们社会要的还是考试的"成绩"
有"成绩"的人就该上"名校"
那永远永远教改都不会成功
而压力也不会有减轻的一天
再把这样的放大到国教的很多争端
如果我们还是一样的志愿序不采分从传统的这样往下填
这样是会真的去思考自己想读哪或什么吗??
所以那些自以为受害的家长和学生
想一想
争的到底是孩子的未来
还是争的是传统"排名"???
国教有缺点
就比如志愿序的分数太重
不应有科别的轻重
所以还是希望志愿序可以改成一个志愿差一分或是一个志愿序差两分
这样会读书还多少有一点优势
还有科别不应该是国数英社自这样的比
这样会让人有偏废
而应该比有多少个"+"
这样才不会有科别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