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道家与佛家之差异(有奖征文,见本文顶处)

楼主: WEINUO (行人)   2016-08-28 00:59:05
我只是补充我的想法~
顺便推荐一下八卦板有篇在讲台湾“民间信仰与佛道教”的文章,作者是ga037588
有兴趣可以去搜搜,关键字就是引号内
大概内容是因为历史与当时统治者的关系,道教与佛教在台湾又进化成一种新的形态,
这也影响了后来民间对道佛二教的认知
※ 引述《ilanese (坐听无弦曲)》之铭言:
: 标题: Re: 道家与佛家之差异(有奖征文,见本文顶处)
: 时间: Sat Aug 27 21:24:15 2016
:
: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龙)》之铭言:
: :以下有一些问题:
: :1.佛家一些人持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家的道其实和梵我思想一样,就算说道家修到忘我与
: :道冥合,其实也不过是把我执扩大成万物合一的大我观?
佛家说的我执,道家视佛家说的“我执”为外物之一。
可以参考庄子的逍遥游,清代的经学家王先谦的《庄子集解》:
“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也。”
意即顺着事物的自然之理,不被物所拘泥;忘去情感的悲欢不齐,而
不违反天命,这是庄子养生的宗旨。
注:王先谦的名声有褒有贬,这边就不讨论此人作风
当然如果把忘我,只解释成是忘掉身体
那又会和中阿含经 中阿含因品大因经第一中
佛陀对阿难解释十二因缘为何看起来至浅,但其实甚深的原由
相呼应
说道家的忘我后与道相合,视成是我执扩大成万物合一的大我观,
这听起来有点像
某些小乘佛教徒瞧不起大乘佛教徒,某些大乘佛教徒也瞧不起小乘佛教徒
道释儒自古以来,三教互相会嘲笑对方,也是常有之事
:
: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
: 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
:   用这种看法来看待的话,惠能大师岂不是要哭哭了。
:
: :2.佛家对四色界襌与四无色定的描述,似乎真的概括了很多宗教的入定的特点,对此道家
: :又有什么想法?
讲到佛教的宇宙观(或称世界观),就要提一下华严经,有很完整的描述
有听过道家也有类似的宇宙观
四禅天,四空定,可以视做自身心性与之相感应,只算是修行过程的副产物
道家也有类似的用词,像是玄幻小说用到烂的的筑基,结丹等等
:
:   道家甚少对入定作出定义来,以我看到的资料,顶多就是“无念”二字,也没
: 什么太多解释。
:
: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六祖坛经.般若品
: 第二》
:
:   惠能大师对“无念”的解释,我觉得倒也不错就是了。
全句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比较建议全句一起看。
:
: :3.佛家认为有变化即是缘起之物,因此反对有不生不灭的神灵存在(因为衪们仍是有活动
: :有做作有见闻觉知的众生),即便在大乘观念中阿弥陀佛也会有入灭的一天,毕竟缘起现
: :象可以由现实中接触到,佛教徒亦能通过观智去自证,那么道教在哲学上对此有什么反驳
: :?
佛家讲成住坏空,凡缘起之物皆会坏灭,所以说是无常
佛家讲三身,报身,化身(应身),法身;
前二身是随顺因缘或愿力而显现,故有生有灭,法身则是不生不灭
佛道两家对修行(自证)的切入角度不同,结果是一样
至少我目前看到有佛家的人在读道藏,道家的人也会读佛教三藏
应该是互相认同吧。。。。。
:
: 道教里较严格的神仙分类是“先天神”和“后天仙”。
:
: 神是先天气所形成,凡人不可学。
:
: 最著名的是三清,《道德经》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的经文片段影响了道教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
: 成仙则是一般人可以达成的。
:
: 如果是由道教的观点,佛教的佛是大罗金仙,算是仙里最高等级了。
:
: 至于道教并没有“创造神”,只有“管理神”,因为宇宙的一切是由道所化
: 成的,包括先天神。玉皇上帝算是等级最高的管理神了。(但在道教的神祇体系
: 里,至上神是三清里的元始天尊。)
:
: 要成仙,可以自力达成,但理论上也可以完全依靠他力(例如:吃仙丹。问
: 题是真能成仙的仙丹难得,吃了会中毒死翘翘的倒是一堆~~ XD)
: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