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knuukyo (开枪~关门~沙勿略)》之铭言:
: : 诗经 鄘风 墙有茨
: : 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
: :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 :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 :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 这篇很好,照例提出好的质疑者会先予10000P币奖励。
先谢谢版主了XD
: 先备知识:
: 《诗经》在先秦是蛮难解读的一部书,
: 难处何在?
: 按《史记》所言,《诗序》原有三千首,孔子删编为300多首,
逸诗远远不及存诗,所谓删掉两千多首是值得怀疑的
详细说法与诗序时间无关,按下不表
: 这第一次删编,可能影响不大,大致上来说孔子不太受政治干预,还倾向维持其原意;
: 而后鲁齐韩毛四家出现,又以毛诗后来居上,流传最久,其他三家则不知何原因流佚。
不管怎么说,诗序肯定是汉以前的文献
“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这句话最迟不晚于汉代,应该可以接受吧?
那么“道”当“说”的用法至少汉朝已经有了
(“不可道也”还是当“不好说”比较简单明了,解释不周折又妥切)
: 在整个毛诗解读部分这部分最奇异的是:
: “诗序这段文字的存在”
: 由当时毛家的讲法来看:这诗序是由子夏所作,而流传下来。
: 但《毛诗序》与儒家宗主国的《鲁诗序》有所出入,
: 又《后汉书》中明言:“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
: 按《左传》所言,鲁国当时仍保存《诗经》的演奏方法,
: 可见当时的《诗经》极重音律及实用性质,虽有风教(音乐感化教育),
: 但仍应以声律为先,教育意义次之,讽刺意义更次之。
: 且《毛诗序》比附历史事件较多且广,所比附之事皆多风(讽)刺时事,
: 而轻忽《诗经》的诗歌价值,
孔子谈诗如果不跟时事结合,教育意义也会打折扣吧
对时事也不外乎赞成或反对(不置可否就直接跳过啦XD)
因此美刺的功能我认为还是存在的,孔子谈诗绝非纯审美而已
如
(一)〈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我不觉得子贡跟子夏会像柏拉图一样闲著就嗑牙聊概念
因此这两段对话背后肯定跟现实事件有所关联,可不得美刺乎?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在孔子之前就形成一个强大的外交对话传统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是非常有“实用性”的科目
就像今天的外交场合就算互相馈赠裸女当礼物
也不能单单以性欲去解释其作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