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画一个简化的道家树状图,应该是这样的:
荀子
↗
采纳各家优点 尊君思想
↓ ↗
┌─→战国黄老道家(稷下)─→成熟的法家理论(韩非子)
│ 田齐崇尚黄帝 ↘
│ 汉初黄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老子 ┤ ↑
原始道家 │ │附会
│ 符咒、迷信→东汉天师道
│
└─庄子→老庄道家→魏晋玄学
图中的“采纳各家优点”就是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所说的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经过这个过程,道家就成为一种治术,不拘泥哪一家,能用就抓来用
所以某个理论是墨家来的,某个想法有阴阳家的影响
这都很正常
然后流行的黄老思想再去影响其他家,思想之间互相“转手”就对了
有人以为荀子的尊君才是儒家正统
其实你翻遍论语 就知道原始儒家没有尊君思想
更可能来自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