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彭瑞金老师浅谈钟肇政文学 笔记

楼主: zoobox (zoobox)   2014-09-05 16:17:01
亲爱的文友:
今年8月16日下午,彭瑞金老师在“钟肇政文学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
跟大家谈钟老师的文学。
虽然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完整谈完,但内容仍然很深刻,
将自己的笔记,和各位文友分享。 (如果找到录音,再想办法打逐字稿喔)
(笔记中如有错误,当属我的错听与错记,不归彭老师)
时间:2014年8月16日下午
地点:桃园龙潭 桃园县客家文化馆
讲者:彭瑞金老师 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
一、“冷的文学”
1. 井上靖 “冷的文学” VS “热的文学”
要思考的文学 诉诸自己的经验、情感、痛苦...
2.为什么钟肇政老师要采用“冷的文学”这种表现方式?
《台湾人三部曲》写于白色恐怖、连“台湾”都不能单独提起的时代,
“非把时代记录下来的心情”+ “ 白色恐怖的时代压力”= “冷的文学”
“非说不可的使命感”
钟老师对于当时的台湾社会与台湾人的处境,
有“非把时代记录下来的心情”与“非说不可的使命感”,
但是考虑到当时“白色恐怖的时代压力”与统治者的特务手段,
因此选择了使用“冷的文学”做为小说表达的方式。
二、以《台湾人三部曲》为例说明:
1.举例一:
《台湾人三部曲》第一部的《沈沦》中,描写1895乙未战争前后的台湾,
钟老师并未选择战争场面更大更激烈的中台湾等等战役,
而是选择桃竹苗地区的相对很小的战役,如安平镇战役(今日的平镇),
钟老师对话的对象,难道日军和日本人吗?
不,是对当时的掌权者。 (当时是民国57年啊)
向当时的掌权者说:“人民的反抗,(不管何时)

是由于来到台湾的当权者让人民生活不下去。”

2.举例二:
《台湾人三部曲》第二部 《沧溟行》
则是描写1920年代日本总督府开始“六三法”统治:司法行政民政
1919年文人总督的出现,
台湾社会中出现频繁的“农民运动”、“文化运动”等等,

钟老师将这些“释出民权、使生活更好”的“反抗运动”的精神

转化型塑在第二部曲之中。
3. 举例三:
《台湾人三部曲》第三部 《插天山之歌》
写到日治台湾晚期,
独裁者用战争吓唬人,

台湾人的地位、生活有因战争的来临而提升而改变吗?

三、 结论:

钟老师一生都不是为自己的文学而文学,而是为台湾的文学而文学。

从终战20周年编辑出版的10册“省籍作家作品选集”(当时连台湾都要改称省籍)
1册的“省籍青年作家丛书”(其中有郑清文、李乔),
钟老师文学着重的是“台湾精神的领航”,而不是自己的文学成就。
以上分享笔记,
谢谢各位文友喔!^ ^
作者: asdwsxzc (阿发是小黑人的好朋友)   2014-09-05 21:42:00
感谢
作者: pushking (推王)   2014-09-05 23:10:00
钟老是很有台湾意识的 但以前办刊物 只能以发扬中国文学为幌子
作者: chuck158207 (Chuck)   2014-09-06 14:03:00
只是这样随便乱套,读法真的很粗糙。
楼主: zoobox (zoobox)   2014-09-07 00:01:00
可以请chuck大多说一些您觉得怎样的乱套和粗糙吗?谢谢
作者: chuck158207 (Chuck)   2014-09-07 21:47:00
你可以先读读看他提过的作品,看你会不会有一样的解读...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orz他有台湾意识不能于他不重视自己的文学成就,也不等于他的作品最核心的概念都是台湾精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