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wenhsun4 信箱]
作者: wenhsun4.bbs@ptt2.cc (wenhsun4.bbs@ptt2.cc)
标题: [12/18讲座]张铁志:台北城的文学、音乐与抗议
时间: Thu Dec 15 16:39:29 2011
作者: wenhsun4 (文讯) 看板: AAAAAAAA
标题: [12/18讲座]
时间: Thu Dec 15 16:14:38 2011
愤怒之声──台北城的文学、音乐与抗议
张铁志◎主讲
◎时间:12/18(日) 14:00
◎地点:纪州庵文学森林2楼(台北市同安街107号 》交通资讯)
◎活动网站: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8818747
张铁志|知名评论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担任多个NGO理事,积极
参与社会运动。在两岸三地主要媒体撰写政治、文化与摇滚乐之评论文章。著有《声音与
愤怒:摇滚乐可以改变世界吗?》(在台湾获选为2004年度好书,并被《联合文学》选为
十年来最好散文书之一)、《反叛的凝视》、《时代的噪音:从狄伦到U2的抗议之声》(
2010年两岸同时出版)。
台北城是台湾的政治权力中心,必然也是抗议运动或者各种改革运动的中心。
至少,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以台北为中心的各种政治与社会运动:立宪主义的、左翼的
、民族解放的。例如,整整90年前的十月,林献堂、蒋渭水等人在大稻埕成立了台湾文化
协会。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两个经历不同历史轨道的人群,由于彼此不理解、由于陈仪行
政长官公署的专制与腐败,造成了1947年悲哀的二二八事件。 其后,国民党开始了森冷
黑暗的威权统治,一批理想主义者被囚禁、被处死,另一批则是错案、冤案、假案的无辜
受难者。
蓝博洲的《幌马车之歌》描写了那段时期红色的理想主义者如何被白色恐怖残酷地吞噬。
这本先驱性质的报导文学著作脱胎自其中一篇作品,并且影响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也深深撼动了彼时19岁的我,是我的政治启蒙书之一。)
在蓝博洲之前,描述白色恐怖下社会主义青年哀歌的最重要文学作品,当然是陈映真,尤
其是《铃珰花》中的几篇小说。陈映真不仅写出对白色恐怖严厉控诉的文学,自己也成为
威权体制的受难者。
(节录。全文请见《台北的告白》特刊,文/张铁志)
台北X文学X社运》选书推荐
铃珰花,陈映真著,洪范书店,2001年10月。
青春之歌——追忆1970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
郑鸿生著,联经出版公司,2001年12月。
情诗与哀歌,李宗荣著,大田出版公司,2002年10月。
无彩青春——苏建和案十四年,张娟芬著,商周出版公司,2004年7月。
幌马车之歌,蓝博洲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10月。
大爱,杨照着,印刻出版公司,2005年10月。
行走的树——向伤痕告别,季季著,印刻出版公司,2006年11月。
秩序缤纷的年代——走向下一轮民主盛世:1990~2010,
王金寿等著,左岸文化公司,2010年7月。
溼地、石化、岛屿想像,吴晟、吴明益主编,有鹿文化公司,2011年4月。
乐生——顶坡角一四五号的人们,
郭家颖编,乐生疗养院口述历史小组,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