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讲座]李清志:台北文学中的街巷观察

楼主: wenhsun4 (文讯)   2011-12-15 16:41:10
※ [本文转录自 wenhsun4 信箱]
作者: wenhsun4.bbs@ptt2.cc (wenhsun4.bbs@ptt2.cc)
标题: [12/17讲座]李清志:台北文学中的街巷观察
时间: Thu Dec 15 16:39:29 2011
作者: wenhsun4 (文讯) 看板: AAAAAAAA
标题: 【12/17讲座】李清志:台北文学中的街巷观察
时间: Thu Dec 15 16:09:54 2011

台北X文学X告白──台北文学中的街巷观察
李清志◎主讲

◎时间:12/17(六) 14:00
◎地点:纪州庵文学森林2楼(台北市同安街107号 》交通资讯)
◎活动网站: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8820617
李清志|曾任《雅砌》杂志采访编辑、电台节目主持人等,现任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副教
授。李清志是个都市侦探,也是一个自在的学者、认真的作家、空间与文化的探索者,其
作品深入浅出地解析英美的都市理论,并对应台北的现实,提出他独特的都市观察。著有
《台北电影院──城市电影空间深度导游》、《台北Lost&Found:都市侦探的世纪末台
北观察》、《鸟国狂──世纪末台北空间文化现象》等。
台北这座城市并不是很讨人喜欢,以至于在过去的文字创作中,对这座城市的建筑景观,
并没有太多的着墨。这个现象显示出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过去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
市充满冷感与疏离,其原因可能与过去国民政府迁台后的暂居心态,以及后来戒严社会因
惧怕而来的内心自我管控有关。
因此解严之后,可以发现许多的城市观察作品纷纷出笼,为这座城市的生活与建筑景观,
做出不同角度的注解。可是这些作品很少针对单一一座建筑物进行描述,比较多的是城市
街道空间的感觉与观察,这种现象可以从台北市地标的选择来解释。
许多城市都有明显且市民认同的地标建筑,城市地标的塑造,一是建筑的巨大宏伟,显而
易见;另一是这座建筑必须是市民认同喜爱的,像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纽约的帝国大厦、
伦敦的大笨钟、雪梨的歌剧院等。
台北市的地标却很难被定义,有人说是中正纪念堂,有人认为是101大楼,也有人说是圆
山大饭店,但是对许多台北人而言,却不认同这些建筑,因为这些建筑与市民之间,存在
著某种距离,以至于市民们无法塑造对这些建筑的认同感与任何感情记忆。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台北文学的创作中,似乎没有太多的建筑可以让创作者感动或认同
;因此创作者不会着墨太多在建筑物上,反而是比较多去描述城市的生活空间,那些无名
的空间与街坊,组构了台北文学创作中的主要场景。
(节录。全文请见《台北的告白》特刊,文/李清志)
台北X文学X建筑》选书推荐
小寡妇,黄春明著,远景出版社,1975年2月。
台湾近代建筑——起源与早期之发展1860~1945,
李干朗著,雄狮图书公司,1980年12月。
台北电影院——城市电影空间深度导游,李清志着,元尊文化公司,1998年10月。
家变,王文兴著,洪范书店,2000年9月。
台北Lost&Found——都市侦探的世纪末台北观察,
李清志着,田园城市文化公司,2001年4月。
古都,朱天心着,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6月。
城市归零——电影中的台北呈现,洪月卿著,田园城市文化公司,2002年10月。
水城台北,舒国治著,皇冠出版社,2010年11月。
台北学:幸福城市的风格地景,
李清志、颜忠贤、林盛丰主编,马可孛罗文化公司,2011年5月。
台北咖啡馆——人文光影纪事,吴美枝著,台湾书房出版公司,2011年7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