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46699401
当《我们与恶的距离》大红,同事们也在追剧时,我并没有打开它的欲望。因为这类作品
一看就是会让我哭到无法自己,我不敢自找罪受。
然而,这段时间因为开刀住院,身心极其虚弱,我居然不要命地开始了找罪受的举动。就
我的逻辑,人在低潮时,找什么快乐的作品看都不可能开心起来,倒不如看些难受的作品
,让自己哭个痛快还好过一点。
于是,我开始了每集必哭的过程。
我最佩服与恶这部作品的是,编导可以如此流畅不做作地呈现各种面向,却又能丝毫不说
教。仿佛他们只是把现象丢到你面前,要怎么思考怎么反应,那是观众们的事。我觉得这
很不容易,因为人类总是习惯自己先下判断,再把判断丢给其它人,强迫他们接受。
与恶呈现的面向很多,加害者、被害者、相关者,琳瑯满目,却毫不杂乱,彼此之间千丝
万缕。与其说这是刻意为之,倒不如说这就是现实。宫部美幸在《理由》一书,开宗明义
就这么写着:
就像磁石吸铁般,“事件”总是凝聚了许多人。
除了事件震央的受害者和加害者外,加上周边的人──各自的家属、亲朋好友、邻居、同
学、同事、目击者、警方侦讯的人、出入事件现场的募款人、送报生、餐馆送外卖的──
再次令人惊讶,一个事件可以牵扯到这许多人!
所以一点不意外,一个戏院扫射事件,震波可以无限延伸。
虽然与恶可以探讨的层面很多,包含我们难以撼动的体制,但我最想谈的,其实是故事里
人际互动间迸发的火花。
我大概花了二个星期左右(毕竟要扣掉住院开刀的时间)看完本剧,今天结束ep10时,我
感觉我好像用了二个星期,从重重阴霾中,一步一步艰困地迈向光明。所以当我看到结局
时,感动难以言喻。
我知道有些观众会觉得,结局太过理所当然的圆满。但在我看来,我不认为那叫圆满,我
认为那叫做“选择”。因为当事者的选择,所以他们才有机会迎向曙光。
剧中无论是加害者、被害者甚至相关者的家庭,他们都在试图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促成他
们做出何种选择的关键原因,叫做“爱”。
唯有爱,才能使人重生。
唯有爱,才能包容才能理解,才会有勇气迎向光明,自然,也能产生相对美好的结局,而
非永无止尽地坠落深渊中。
当然伤痕一辈子都不可能除去,但起码可以结痂,可以再度提起时不再是狂乱作痛,可以
有力气连同这微痛迈步未来。
就像最终回天彦说的:希望就在云的背后。
沉浸在极度悲恸与愤恨里的人是看不见希望的,因为太难受了。如果没有拨开云雾的力量
,不可能看见希望。而这股力量,在本剧里,正是由爱来驱动。
所以我才这么喜欢这个结局。
我也非常喜欢最后思悦与大芝的对话:如何相信笑开好运就会来呢?有证据吗?
看得见的东西就不用相信,就因为看不见,所以我们才更有机会相信。
不觉得这句话和天彦的话恰恰相呼应吗?
再聊点题外话,和与恶类似的主题我看过的作品不算少,只是与恶更贴近台湾的生态。这
种从各角度(特别是加害者与被害者)切入的作品,我想起日剧的《爱与宽容》和《尽管
如此,也要活下去》,也是超级好哭的杰作。
我永远忘不了这两部作品里,身为母亲们的话──
你我虽说是加害者与被害者的母亲,但我想,你我同是可悲可叹的母亲,如同镜中反射的
映象一样,不是吗?
女儿被杀了,儿子杀人了,这种痛苦……这两种痛苦究竟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喜欢韩剧的话,也可以看看许多年前的《魔王》。一样从加害者与被害者的角度出发
,不过这部走的是悬疑风,直到后期才将两方的立场标示出来,但后劲超级强,看到最后
都不知道该同情哪一方,令人心痛得无以复加。
因为与恶有提到媒体,我想再推荐一本推理小说:天地无限的《第四名被害者》,结局非
常精采,超级狠烈的回马枪。不知为何,书里的女主角,总让我想起宋乔安,如果这书能
影像化,贾静雯应该满适合诠释的。
《爱与宽容》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5409742
《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917279
《魔王》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18490743
宫部美幸《理由》心得: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89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