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几天空闲,把〈花甲男孩转大人〉这出剧看完了。和过去的剧评一样,我会直接评论
剧,当然也会直接暴雷,请还没追这部的人要注意(先说结论:此剧值得一看,我觉得这
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台剧)
以下有雷,在此附上部落格图文全开超连结:https://goo.gl/NMeCkk
※声明:本站所有图片由出租DVD撷取或是google搜寻转贴,该影像财产权仍属该公司版
权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并立即移除
我所看过最好看的台剧
〈花甲男孩转大人〉是一出完成度很高的台剧,你可以不认同里面的角色,你可以不认同
剧情的发展,你可以不认同这整出剧所要表达的任何事情,但你不能不认同,这出剧有他
明确的目标,而且做得很好,无论在幕后的技术层面、演员的演技,或者是编剧的安排上
,都有很不错的表现。从〈天黑请闭眼〉、〈通灵少女〉,一直到〈花甲男孩转大人〉,
今年真是台剧精彩的一年。
那么不废话,先来说说,我认为〈花甲男孩转大人〉的剧情核心是什么。
在影视工业那么发达,每个人都看过几十部影集及电影的今天,要被编剧捉弄是很得来不
易的体验,有些编剧铺下的梗,经验老到的观众往往看到一半就会发觉。那样被捉弄的难
得体验,我在〈花甲男孩转大人〉里面体验到了。
一姐的精神
从一开始花甲耍废、谈论成绩、打工(并被辞退),接着误判别人为诈骗集团,我就必须
为选角喝采,卢广仲真是一条天生的鲁蛇。那么照理说,这个故事应该是讲这条鲁蛇蜕变
的故事,照理说,他应该要在事业、爱情,而且最主要是人格上,有着突破性的转变,才
能够呼应我们所看到的开头,并且结束这段故事。但是随着故事的进度,我们发觉,原来
“花甲男孩”讲的还真的是那些老大人,而且是老男人。虽然很多事情不是可以量化比较
的,但处理四个老男人,比起处理一个大学生要艰难多了,这点可以说编剧或原著(我没
看过原著,所以不确定原著跟电视剧有何差别)选择走上一条比较有挑战性的道路。当然
,我这么写意思并不是说花甲并没有改变,他也有所改变,我的意思只是说,假如花甲到
了剧终,跟剧一开始时没有差别,那么这出戏还会勉强成立(只是这样就留下了一个很谜
样的诠释空间,甚至是会让整出剧变成一出悲剧),但另一方面,假如到了剧中,他的叔
叔们还没有任何改变,那么这出剧就会变成一出闹剧。
因此叔叔们基本上是跟花甲共享主角,他们都各有自己的问题。花甲的爸爸有着荒唐的过
去,伤害了不少人;二叔迷恋权力、自私自利;三叔自卑又忌妒哥哥们;四叔则自溺于丧
子及妻子外遇之痛,无法自拔。这些问题用文字写出来,好像很严重,但其实我们各自的
家庭中,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故事的原型,再加上这四位演员非常惊人的演技,使得〈
花甲男孩转大人〉成为了一出好戏。
那么编剧是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呢?基本上答案就是一姐与花甲的生活之道。只要简单过
生活、不要有太多贪心、不要针锋相对,更不要钻牛角尖自寻烦恼,人就能得到幸福与快
乐。因此花甲从一开始到最后结束,其实性格上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他一直都是扮
演“活着的一姐”,或者应该说,是“一姐精神的体现”,他是四位叔叔的重要对照组。
↑一姐除了一开始上台北找花甲以外,其实多半是弥留状态,但却是全剧的精神核心。
花甲们的生存之道
不过花甲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做乩童。基本上这个烦恼构成了他与
爸爸、雅婷以及阿玮之间的关系。随着故事的进展,他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来越清楚,
跟其他人的关系也厘清了。这部分导演处理地很好,让人能够感受到,花甲是因为有了想
做自己的心情,因此努力厘清自己的想法,也厘清与旁人的关系,最后旁人也感受到了他
的努力,站到了支持他的立场上爱他。
↑卢广仲演绎了一个温柔的人,他默默抵抗别人的强迫,在当中成长,并坚定地维系自己
所相信的事情。
花甲最后想做的事情,是让祖厝成为“大家的家”。到底什么是“大家的家”,获利模式
具体又是什么,花甲没有明说,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结尾。除了这个结尾,这出戏还
有非常多浪漫的安排,像是花甲爸爸和自己的情人去香港迪士尼,二叔在美丽的菜园种菜
,三叔决定做一姐小时候给他的回忆土窑鸡,四叔开了咖啡店。每个人顿时之间都没有了
烦恼,一切顺利,相处起来也愉快。
因此这出剧的起点是花甲们的欲望,以及精神的黑暗面,终点则是平淡、快乐,而且浪漫
的生活。看这出剧的大部分时候,就像搭一通直达列车,焦点非常清楚。
关于〈花甲男孩转大人〉,我所不认同的事情
当我在上面写下:“你可以不认同这整出剧所要表达的任何事情,但你不能不认同,这出
剧有他明确的目标,而且做得很好”这段话时,我其实是写给自己的,因为关于这出剧所
传达的概念,我其实有一些不认同的地方。
花甲的阿嬷一姐,对儿女疼爱有加,想必也得到了所有〈花甲男孩转大人〉观众的认同;
相对地,他的儿子们心中只有自己的欲望,是非常幼稚、还没有转大人的表现。
但其实每个家庭的结构,背后都有它的原因。二叔之所以想得到权力,是为了重振父亲留
下的名声;三叔之所以想赚大钱,是想要回馈给母亲,在她面前得到肯定。这些其实都是
想回应父母的期望,与花甲对于当乩童的反抗不同,二叔、三叔选择了传统意义上的孝顺
,这除了是要回馈父母的心意以外,也是因为父母真的在他们身上砸了不少资源,所以才
有沉重的心理压力。而父母在他们身上所投入的资源,也在他们关系紧张的时候,成为彼
此的“相骂本”。这种人与人之间无法切割的付出,正是来自于传统的大家庭结构,那么
为什么他们会痛苦?因为他们想要追求的,其实是各自的小家庭,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没有
利益的纠葛,只剩下亲情与相处。就像二叔一家,在他们不再围绕着二叔的选举旋转之后
,也得到了幸福。
↑一姐的可爱,没有人舍得告别。但也许对这些子孙来说,她的告别也为这个家庭的僵局
,带来一个解答。
幸福与不幸的物质基础
所以最后剧情并没有完整交代到底家产是怎么分的,因为在编剧的设定中,家产这件事情
已经不再重要了。郑家的幸福,透过了把权力、金钱、贪念洗涤掉之后,显现在繁星里。
但事实上,除了心灵层面的升华,郑家的幸福还来自另一个事实:郑刘春一的后代们,除
了祖厝以外,都已经正式分家了(不管最后一姐到底留下多少财产),这才是他们能够河
水不犯井水的物质基础。说得残酷一点,只要郑刘春一仍弥留,郑家利益的纠葛就一定存
在且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就会以吵架的方式呈现。
假如任何事情都是与爱的人抱着哭一哭就能够解决,那么无数的台湾大家庭就不会争吵,
甚至对簿公堂了。戏剧理应当为观众带来救赎与安慰,但是〈花甲男孩转大人〉在这部分
所传达出来的讯息,我却觉得太过于不切实际,而且把传统大家庭的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比起这出戏前半段的写实场面,我不得不说,它的后半段简直文青得有些过分了。
还有一些缺点:令人发指的台词
再好的戏剧都有缺点,〈花甲男孩转大人〉也不例外。有别于上一段,我讲的是“我所不
认同的部分”,这一段我则想写“这出戏没处理好的部分”。
首先,里面有些对白太文诌诌,让人出戏。例如,史黛西姐姐对花甲爸爸说:“只有你能
够放弃你自己,别人没有放弃你的权利。”奇怪,这句话为什么不用比较直白的台语说,
明明她几乎全部都在讲台语啊?而且这两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以这种方式表达还蛮没意
思的,只让人出戏。
↑也许史黛西姐姐讲的确实是好台词,只不过要放在别人身上讲才会比较适合。
更令人发指的台词出现在花亮的口中,他说:“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他是不
是与编剧交恶?为什么要讲这种话?这是一个玩笑吗?事实上,那一整段他犯错的戏,我
都觉得令人发指,他与姿萱的演技已经跟饰演同辈的花甲、花明有段距离了,编剧还要给
他那么仓促的节奏来认错,直到后续两人的互动,我也不是觉得很自然,这整段实在很遗
憾。甚至我也要质疑,花亮这条线真的有必要这样子吗?我了解,比起花甲,花亮是个优
秀的对照组,因此他的堕落才更让人们反思,到底什么是成功。但花亮在这整出戏中,比
较像是为了犯错而犯错,因此他每次对镜头的呐喊都让人觉得尴尬,我们只能这样安慰花
亮:“好啦,我知道你也只是为了彰显出花甲的好才犯错的。”
缺少的刻画,以及多余的剧情
在三叔最后爆发出对于二哥掌握资源的不满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他对于兄弟之间的资源分
配有意见;在二叔最后追逐权力失速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他对于他人的掌控欲;在四叔最
后说出关于逝去儿子的疯言疯语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他的憔悴伤心。但是在花亮这条线,
我只看到花亮的爆炸,事前却没看见炸弹的引信,以及它是如何被点燃的。也许花亮这个
角色在处理上,缺少了与其他角色有机的互动,也没有对于他人生心路历程的刻画,才会
有这种后果吧,这实在很可惜,因为假如我们能够了解“花亮为什么是今天的花亮”,也
许我们就更能体会,“花甲为什么是今天的花甲”。
另一方面,花慧与男友光头的感情,可以说是令人动容,但是我不太清楚这样的安排是想
表达什么。花慧为了逃避糟糕的父亲而到台北,和男友一起生活,这个男友体贴、细心,
又有幽默感,很不幸的是,他得了血癌,后来也因此死去。以上固然是个完整的故事,但
假如把花慧跟光头这两个角色直接删掉,对〈花甲男孩转大人〉也没有影响,所以我不禁
怀疑,这出戏给花慧与光头的戏分会不会太多了?即便这两个角色必须留下,那难道这出
戏不能以一个比较远的距离来处理花慧吗?如果这样安排呢:花甲爸爸偷偷来到台北观察
花慧,发现他的工作、罹癌的(或者健康的也可以呀,也并没有非得处理罹癌议题不可的
理由)男友,以及他的前妻,他偷偷帮前妻按了摩,之后离去,他没有要求任何人回到老
家。这样难道不好吗?甚至我认为,假如花慧没有回老家,坚持留在老家的花甲,他所在
乎的事情--家庭价值,才会更加清晰。
↑后来爬文后发现,原来〈花甲〉原著是数个短篇小说合集,那难怪会有觉得多余的现象
。但适当取舍这些多余,也是改编小说的任务之一。
最后,还有一点让我有些在意,那就是阿玮的转变。去讲说阿玮之所以有着男性化的打扮
,是因为来自于父亲的错误教养,这是不是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这方面编剧有他的自由
,而且反过来说,假如为了政治正确,就去限制阿玮男性化打扮的原因,好像也未必是正
确的,这点还有待讨论。
总之,这出剧的优点在于剧情很饱满,但在整理剧情结构后,我会认为这出戏还称不上秾
纤合度,还有不少加加减减的空间。
写在抱怨之后,写不尽的优点
虽然上面讲了很多自己所以为的缺点,但〈花甲男孩转大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而且多
到说不清。像是令人动心的阿玮(无论头发长短)跟雅婷,演技都非常不错,阿玮、花明
、雅婷,以及花甲的情感关系,也是很让人挣扎,不知到底该期待谁跟谁在一起。
一姐的四个儿子演技精湛就不用说了,到底是怎么凑到这四大天王共演的,我很好奇。除
此之外,花明的演技也非常有说服力,虽然在戏中,花亮常常把花明比下去,但以演技来
说,情况刚好相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花明在帮忙花亮的婚礼时,花亮随口就把花明叫
过来,指使他去帮忙岳父岳母拖车,随即就走掉,花明那时回头看花亮的表情,不,其实
就算只有眼神,也让人忘不了。
↑事后再看一次这个片段,发现花明实际上的一瞥只有不到半秒,但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最后,有些人会认为,花明想要侵犯雅婷,基本上是不可原谅的,但我觉得这就是花明这
个人的特色。比起表面上看起来很废,但其实有在思考的花甲,花明就是很冲动,也不会
想到后果;比起一个眼神,就能察觉到别人情绪的花甲,花明就是理解别人的能力有缺陷
,搞不懂雅婷的意思;比起花甲在发脾气之后,没有办法立刻向阿玮道歉,花明在知道自
己犯错之后,几乎是崩溃著向雅婷道歉。道歉不代表做过的事情就都可以当作不存在,无
法察觉别人的意思也不构成伤害别人的理由,但我想这就是花明,以及花明这类人生存的
课题。因此我觉得这部分的编剧非常精采,也与花甲的个性有所映衬。
最后还是要再次给〈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组一个掌声,也给原著作者一个掌声,如果说〈
通灵少女〉证明了“题材本土化就是国际化”的道理,那么〈花甲男孩转大人〉就是证明
“台湾人终究还是需要台湾的故事”,这出剧是再多外来的优秀作品都无法取代的。
↑其他更多的优点,几乎是写不尽了。明明对这出剧的喜欢,远大于对于这出剧的不喜欢
,但不晓得为什么,称赞的话就是打得比批评还要少那么多。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
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