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甲男孩:转大人的那一帖药

楼主: picapicapica   2017-07-22 13:02:25
观看植剧场“花甲男孩转大人”,深深被吸引。该剧精致呈现从个人、家庭,而后
家族的全貌,既让人想起2017年初的日剧‘四重奏’的细腻,也延长了小说/电影
‘父后七日’令人印象深刻的荒谬和悲喜交错。
同时读过小说‘花甲男孩’,满感动于编导及原著作者琢磨出一种使故事编织、缠
绵、纠结,从而立体化的方法。“埕”作为一个开阔的空间/容器;弥留的阿嬷乍看
动也不动,实则织出如同地底河流般隐微的时间轴,特异的时空召唤回一群大相迳
庭的人们:他们共同的名字是“家人”。
阿嬷并非九天玄女,也未成为任何一尊仙,家人已带着自己的祈愿、不解、罪疚、
遗憾,鱼贯前来。儿辈兄弟阋墙、孙辈电爱/招魂种种花招尽出,衬托花甲笑喷出的
那一嘴碎饭粒,及理直气壮一句:“我阿嬷最喜欢看我吃饭了啦!”特别真诚动人。
此时,繁星一姐的身影已经与千千万万个阿嬷重叠,不管是红楼梦中的清代阿嬷贾
母、百年孤寂中的拉丁美洲阿嬷欧苏拉、你的或我的阿嬷…….。在树将倒未倒、猢
狲将散未散之际,阿嬷眠床脚前小小一方地,如同告解室又像照妖镜。
照妖镜不曾照出任何妖魔鬼怪,它照出每个人眼中“捡角”的自己、不成才的家人、
未能实践的诺言、信口开河的谎话。花甲几次看见阿公,不是惊恐,更多的是没把
阿嬷照顾好的难过、长年在外没有陪伴的罪疚。光辉在几个弟弟面前全无作为长兄
的气魄,被数落到哑口无言只能回头教训自己的儿子。阿嬷或许在笑吧?却又那么
舍不得:舍不得一个个儿孙挫折、褪色的困窘神态;舍不得世事虽难周全,仍要掏
出铜板掷筊商量商量的卑微。她并未展现神蹟,而是将所有家人带到阴阳交隔的暧
昧地带、与爱别离的考题前,使石头堆里开出一朵花。
“死别”在牛头马面前没有反悔的余地,但处理得很差又很伤的“生离”或许还能
缝补。最喜欢光辉的两段双人漫步:与花甲游走在乡里之间、无人之境,花花世界
只是清淡背景,独父子俩的顽强自我相互角力:“你从来都不知道我的兴趣是什么
!”“那你应该跟我报告阿!”痛快淋漓大吵一架之后还可以说:“走慢一点啦,
我很喘啦…”这就是家人。另一段,尾随前妻走在人声鼎沸的台北街头,欲靠近却
不敢靠近,见到面又能说什么呢?看她在世间劳动,累得需要一点按摩卸下重担,
他上前去…..。我相信静云知道是他,就像阿水说的:“我知道,因为我是他的太
太。”我也相信,当光辉在坟场见到静云,他曾下跪忏悔自己的错,使静云能够不
违背誓言,一家人重新见面。
死亡使人都成了无助的孩子,也使人看清自己始终是个孩子。有了这层体悟,花甲
们或者男孩们,方能跌跌撞撞、转成大人。阿嬷带来的那一帖药,虽苦却疗愈人心。
就像剧中一季一季美丽的花海,舍不得大波斯菊凋谢的那畦田,终会开出嫩黄的油
菜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