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专访《植剧场》总舵手王小棣:类型是为了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11-17 21:11:54
娱乐重击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35104
专访《植剧场》总舵手王小棣:“类型是为了推动戏剧环境进化,鼓励更多不同创意”
By Maple on 2016-11-15
继前两部偏主流题材的家庭爱情剧《恋爱沙尘暴》与《荼蘼》后,
“植剧场”接着推出惊悚推理类型剧《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
,随后还有陈玉勋和柯贞年共同执导的《天黑请闭眼》。第三系列
则是色彩浓厚的两部灵异恐怖剧上阵,最后再由徐辅军、瞿友宁两
位人气导演的 IP 改编剧压轴。
身为“植剧场”总舵手的导演王小棣深耕台剧多年,曾执导过《大医院小医师》《波丽士
大人》等剧,擅长社会写实路线的她,类型剧与改编剧是过去从未尝试过的题材。但这次
为什么如此倚重类型剧的力量,并如何安排底下几档戏剧的编导组合,我们特地专访王小
棣为我们一一解答。
借重类型剧:深化戏剧环境的创作力、想像力、逻辑性
谈起类型剧,王小棣笑说:“其实我自己是看很多小说的人,尤其我非常喜欢推理小说。
类型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故事,不管是鬼片或惊悚推理,背后的逻辑性都很强。事实上
要写类型剧剧本,对创作力、想像力、逻辑性三个层面都是很大的考验,同时它也是大众
文化最重要的与观众沟通的手段。”有鉴于近年台剧的形式上愈显得单薄、重复,她忧心
地说:“这正代表台湾创作者正在流失这三种力量,而知性层面的不足演变成麻痺,整个
环境不断退化,创作者更少有机会能尝试用不同方式来说故事。”
王小棣其实一直都在想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类型剧,刚好这次“植剧场”有一系列作品,
可以有系统地去推动戏剧,首先就想到应该要实践类型剧的尝试。
王小棣远观整体环境,近看工作人员与工业链的操作成熟,直言:“这两个类型不只是现
场工作而已,更牵涉到后制、特效等后场工作人员的创作形式,包括灯光、音乐、剪接、
化妆、特效、音效等。因此,拍摄类型剧不仅能促进工业链更趋近成熟,也能产生更完善
的团队合作操作机会。”心中向来不忘作育英才的她更补充,“台湾绝对不只有想法的导
演、编剧,也有很多后制人员有很多好的想法,但苦无机会尝试落实,这次就希望能够让
他们也有机会好好发挥自己的想法。”
类型剧的实务操作,一定需要不断的实作练习,不然再多想法都没用,很难一下子就落实
成最后的成果。她坦言:“台湾要拍鬼片其实真的是很大的挑战,毕竟受到社会氛围影响
,它不是那么主流,尤其我们的邻国像泰国、韩国等都好会拍,台湾相对是处于落后的位
置。所以我们更得一做再做,所有部门从编剧开始受刺激、去练习,成熟的类型剧绝对不
是突然有资金进来,就能水到渠成那么简单。过去在台湾,一般做电视剧的预算少,所以
没钱做后制等部分,就恶性循环不会去写类型剧。但如果永远不做,台湾就真的再也不会
做了,所以植剧场必须跨出这一步。”
台湾类型剧风潮方兴未艾?王小棣:“社会氛围和思考方式都到位了。”
似乎受社会氛围的影响,推理剧的数量逐渐增多,前年便有结合悬疑推理与医疗题材的类
型剧《麻醉风暴》,亦有推理办案剧《鉴识英雄》、走悬疑风的网络剧《浮士德游戏》出
现,“植剧场”今年也将陆续推出四部类型剧。
王小棣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与精准的洞察,她表示:“类型剧和社会氛围的促成是分不开
的,若是一个封闭保守的社会,绝对是直接在萌芽阶段,就否决这些比较骇人的题材,也
不愿意去进行对人性面向更深的思考。”她认为本土类型剧之所以会在此时出现,一方面
和社会的自由开放有关,另方面也因为多年来观众受全球化的洗礼,已经十分喜欢并习惯
接受这样的挑战跟刺激。
更有意思的是,她认为网络这个新工具更进一步让整个社会开始“追根究柢”,并举“网
路肉搜”和“大数据”为例。“现在不管是任何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我们光从脸书就
可以搜到很多懒人包,钜细靡遗地叙述来龙去脉。像辅大夏林清事件,至少就有还原现场
、性别理论辩论、政治脉络、师生关系等不同面向,大家都抛出无数讨论。因为网络新工
具,我们有愈来愈多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进而进行脉络化的整理与探索,同时也
更容易去警觉到:‘这真的就是真相吗?也许还隐藏着不同的面向。’”
王小棣对于社会动向和网络使用习惯的洞察非常值得借镜,这也许也是台湾创作者不约而
同选择悬疑推理类型,尝试重新检视实质社会生活与问题的原因。不过她更语重心长地补
充:“其实在类型拍摄执行面上,有一层困难是大家常常没有意识到的,就是真的必须有
信心地真正把类型‘本土化’。”
王小棣直言,不管是电影或电视的创作者,都面临着票房和收视率的考验与压力。“在创
作过程中,必然会先思考过去曾经成功的有效类型元素是什么,并试图放进剧本,希望能
说服出资者与观众。然而,我们过去所吸收的类型养分,多半是来自国外成功电影工业的
作品,像是好莱坞、日本等,以致于最后执行出来的成品,往往变得很接近 B 级好莱坞
片。内容充斥容易取得,但与台湾生活经验脱节的外来符号与元素,比方是斧头、监视器
、性变态等等。”换句话说,这些勇于尝试的编导,为了创新又能达成类型的成功,常常
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重外来元素,放弃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有感觉想创作的故事,但在这些元
素里又显得迷失、找不到自己的根,变成只有表面的元素,无法营造出接近生活的、幽微
真实的恐怖。
说到类型的本土化,王小棣特别激动地说:“我一定要特别提到这次合作《天黑请闭眼》
的新锐导演柯贞年,我真的对她与她未来的作品有非常高的期待。当初我看到《溺境》的
时候是非常惊喜的,因为几乎是第一次我终于感觉到推理惊悚类型和台湾接上了地气!”
《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大胆以类型剧加上校园背景
即将上档的《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特别的是,它不但是一部惊悚推理类型剧,从题
材和角色关系来看,竟然还像是部校园剧,这个跨类型的戏剧又企图带出什么特殊而幽微
的内里呢?
王小棣先回顾整个剧本与故事的构思与思考过程后表示:“虽然故事是放在老师身上,但
倒不太算是校园剧。这里有稍稍讨论到校园中的权力关系,但着墨并不多。主要还是想呈
现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无法启齿的秘密、羞辱。不论男女,不管是感情
或生理上,他们被迫带着这些秘密、自卑感与羞辱生长,其实全剧讨论的创伤非常幽微,
甚至可能也没有真的暴力或什么,但对于我们潜意识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其实是影响很
大的。我们的主角即使成为人师,但自己也还在摸索、学习,而这是我们平常比较容易忽
略的面向。”
从惊悚推理到灵异恐怖,这次“植剧场”都一次推出两部,王小棣也强调:“两部都是其
中一部较接近传统架构与发展,另一部则是比较自由、创新的。在惊悚推理里头,《姜老
师》就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大家很可以期待故事的发展,一定会让大家惊喜。”
除了对于故事概念有信心外,这次也征召了王小棣如今已贵为金钟影帝的子弟兵蓝正龙,
饰演灵魂人物—–学务主任陈威霖。她提及在剧本田调的过程中,接触了非常多实际的学
务主任,意外发现大多都是高大帅气的男生,讲话既带有一些威严、有点油又有点自以为
幽默。王小棣笑说:“会选蓝正龙当然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外型的相似,但跟他本人的个
性其实是完全不像,对他表演上真的有一定的考验,而且他也确实有跟我聊过进入角色时
心理真的有压力,我自己也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不过提到另外两位“植剧场”培育、
刚在《恋爱沙尘暴》亮过相的演员叶星辰和许光汉时,王小棣则充满了自信:“相信这两
个小朋友一定会让观众完全吓到,因为他们在这剧的角色和表现,又和《恋爱沙尘暴》完
全不一样!因为反差太大,他们肯定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看着王小棣谈起正在培育中的导演、编剧和演员,那份如同长辈般的关怀与亲厚,让人理
解为什么她多年来有如此阵容坚强的子弟兵,因为王小棣所关心的不只是作品,还有参与
作品的每个人。
整场访谈,王小棣并没有任何一句话是提到自己的作育英才,却无时无刻不从字里行间与
说话神态,感受到她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观察和同理心。言谈中,每件事也是不自觉地都提
到该如何成就更多人,反倒让人深刻感受到她心中几乎是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只要是
能让年轻的导演、编剧、后制人才、演员能有更好的舞台,相信她都一定会勇往直前。
作者: anneying (11/29 青年投票)   2016-11-18 01:07:00
推!用心的整合,让台湾往前踏步
作者: whyy (melody)   2016-11-18 01:18:00
一直建言台视黄金档推类型剧说 台视自家导演还满有创意另外戏说受限于经费及外在环境 一直无法有质感也是很可惜
作者: agatha52   2016-11-18 08:20:00
推~感觉整个企划都是很用心的在做,类型,角色,甚至幕后人员的发展都在考量之中,看完蛮感动的。
作者: whyy (melody)   2016-11-18 13:51:00
不过我觉得小棣老师若要推类型剧 应该整个植剧场都是同一剧种才对 比如说推理剧 推理种类很多 有纯侦探 警检类 作家类 冤案类 路人甲类 动作类 科幻类 米兰夫人类 持续推下去 才能培养出类型剧观众
楼主: pommpomm (澎大海)   2016-11-18 14:01:00
我觉得爱情成长类放前面是为了拉客用的 XD但其实爱情成长类这两出也很不典型就是了无奈收视率就是爬得很慢,目前两出都是最后一集才拉尾盘而且还是无法冲破天花板,大概是集数太短吧,不过点阅率好像还不错唷
作者: kzzoz80 (妞妞)   2016-11-18 15:20:00
台湾观众不喜欢沈重爱情啊 欢乐喜剧又不是他但习惯的剧型
作者: summerorange (summerorange)   2016-11-18 16:31:00
除了爱情剧,其他类型剧应该没办法分那么细,一口气拍这么多部同类型的,一是编剧人才问题,二是大众口味问题
作者: whyy (melody)   2016-11-19 00:21:00
就是这样下去测试 修正 宣传 才能养出稳定的观众群 也能有成熟又符合现今本土观众的作品出来当观众对这类作品产生信心及喜爱 就又可以再创新不然上一档观众不喜欢看下一档类型 观众永远从新培养 除了支持创新观众外 无法得知其他观众的观感除非同一年出现大量类型剧 除了爱情 亲情外类型剧难培养大量优质类型剧
作者: emily8573 (憨儿)   2016-11-19 00:55:00
真心希望这些努力可以反应在收视率上啊
作者: QQfishing (停!)   2016-11-19 10:48:00
w大说的有其道理 这样也能养出好的编剧 不过重点还是在有没有电视台愿意投资吧所以希望不管是收视率还是点阅率 植剧场都能有好成绩让投资方有点信心
作者: whyy (melody)   2016-11-19 15:28:00
另外周播剧 六集成一出 这种集数更适合推理剧演绎 但要更紧凑 像台视“新世界”“天若有情”这么多集才一个案子那来找出这么有耐心的观众
作者: dolphan (Dumbledore)   2016-11-21 00:07:00
期待接下来的每一出~
作者: coralforest (珊瑚林)   2016-11-22 16:45:00
泪推!虽然收视率还可以再更好,但我就是网络点阅率的忠实支持者!!!不过投资方是不是都还看电视收视率呀?因为是电视台的缘故吧?我会继续支持下去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