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仓看《牡丹亭》 王翔当推手

楼主: bucklee (alessio)   2008-01-26 07:41:46
※ [本文转录自 ChineseOpera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ChineseOpera
标题: 在粮仓看《牡丹亭》 王翔当推手
时间: Sat Jan 26 07:41:17 2008
中国时报  2008.01.26
在粮仓看《牡丹亭》 王翔当推手
林采韵/北京报导
 在北京,现在到哪里看表演最“牛”(流行)?除了雄伟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之外,
在明清的古老粮仓看细致的昆曲,更是受欢迎的时髦活动。一座有六百年历史的明清官仓,
在唱片人王翔的改造后成为剧场空间“皇家粮仓”,每周推出厅堂家班样式的昆曲《牡丹亭
》,去年推出大受欢迎,尽管票价很“皇家”,却已连演九十场了。
 “皇家粮仓”的推手王翔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是唱片公司负责人,也是把英国古
典音乐杂志《留声机》中文版引进大陆的人。
 “皇家粮仓”位于东四十条桥附近,是明代的南新仓现留存下来的九座老仓之一。
明代宫廷在京城设有七座官仓,作为储粮之所。南新仓是明永乐七年在原元代基础上增建,
比故宫还老上十岁。
 南新仓二○○一年被列为全国性的保护单位。二○○五年王翔开着车子经过此地,
被这片老仓吸引:“我车子开了过去,又退了回来,想把它租下来。”
 王翔签下了一只十年约,获得其中一座老仓的使用权。他花了一年进行内部修整,
一半作为唱片展示、视听室和餐厅,另一半则成为容纳六十人的剧场。“老仓因储粮用,墙
厚度达两米,高度十米,坐南朝北,防止夏日被晒得太剧烈。”
 不过,这剧场要演什么戏,却让他伤脑筋。直到他观赏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
》,才决定演出雅致的昆曲。
 一开始他找北京的昆剧团演出,味道不够道地,“北方人把柳梦梅演得像吕布。”
 他请来青春版《牡丹亭》的导演汪世瑜、北京人民艺术院招牌戏《茶馆》的导演林
兆华担任剧场的艺术总监。他们在苏州找到两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演员胡哲行、曾杰饰。
 厅堂样式的昆曲演出方式其实更贴合明代演出实境。这里没有台上台下之分,就像
在大户人家厅堂看戏。演员和观众只有咫尺之距,演员化妆、着衣,观众都看得到。
 演出配备营造优美典雅的情境。剧场中有大型圆形透明器皿,里头游著鱼儿,鱼的
倒影透过灯光映照在天花板上。一幕一幕戏之间,由书家提笔在纸灯上写下下一回的幕名。
而每当剧情出现下雨时,舞台左右真的滴落雨丝。令人不可思议的,剧终有百只蝴蝶飞舞其
间,“这些蝴蝶为人工培育,每周从云南送上来,寿命就只能活上一周。”
 《牡丹亭》在这里从去年五月首演,票价订得很大胆,最低三八○人民币,最高一
九八○人民币。不过标榜著在百年老仓,看百年老戏的口碑传出,让“皇家粮仓”始终灯火
通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