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西游记

楼主: bucklee (alessio)   2006-11-04 14:46:56
牡丹亭西游记
【联合报/白先勇】
2006.11.04 09:29 am
美国一些主要报刊对青春版《牡丹亭》的剧评摘要:
《旧金山纪事报》:闺中少女一场春梦引发出一段极视听之娱的戏曲经验。长达九小时的
《牡丹亭》竟然只觉一晃而逝。……容貌俊丽、年龄相称的男女主角、潮涌般的彩色、质
感上与视觉上的对比,都大大的增强了此戏的情欲气氛。两百多套服饰,从金光灿烂、雉
翎抖擞,到密绵刺绣,淡雅合宜,本身已经构成了叙事性的奇观。淡墨山水至全然抽象的
绘画背景,亦复如是,以昆曲角度而言,这些都是彻底现代而浪漫的。──史帝芬‧韦恩
《圣芭芭拉独立周刊》:这出戏压倒性的成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一则它将中国文化遗
产中几乎被忘却了的奇珍再度重现,并令四百年之久的作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伊丽
莎白‧史怀哲
《圣芭芭拉新闻报》:梦中情──史诗式的中国戏曲乃本年重大文化事件。有时候一件文
化大事降临圣芭芭拉,因其如此与众不同,如此气势逼人,观众必须全心投入,沉醉其中
,因而全年便以此事件为标帜。在这个意义上,2006年是属于《牡丹亭》的。──泰德‧
缪斯
《旧金山古调期刊》:白先勇称其改编为“青春版”,意指他所作一项重要而有创见的决
策:挑选年龄与剧中人相称的角色担纲,沈丰英所饰之杜丽娘及俞玖林所饰之柳梦梅,果
然,俊丽无比,令人信服。但当你看到演员在剧中所需表现的技艺,你就会明了选角要有
何等的信心了。男女主角的成就简直令人震惊。
──迈克‧兹维巴赫
把你们的绝活儿都亮出来
青春版《牡丹亭》今年九月十五至十七日在美国西岸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登台,这是美国
首演,又是头一遭出国面向世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
首演以来,在两岸四地已演出七十五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反应热烈。但在美西演出,
绝大多数的美国观众对昆曲并无概念,三天九小时的大戏,容易令人却步。柏克莱的戏院
Zellerbach Hall有两千座位,三天六千张票全卖出去并非易事。何况柏克莱地灵人杰,
是美国文艺思潮的尖端地带,卧虎藏龙不少。青春版《牡丹亭》在柏克莱首演,是对这出
戏的美学一大考验,是对昆曲这门艺术是否真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一次临场鉴定,尤其是这项有五百年悠久历史,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古老剧
种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舞台上,真能大放异彩,令西方观众惊艳佩服吗?在首演前,我向
演员们精神喊话:这是你们最严格的一次考验,一定要争气,把你们的绝活儿都亮出来。
柏克莱加大的演艺中心(Cal Performances)十分重视此次首演,作为整年艺术节的开锣
戏,演前安排了一连串的昆曲讲座,教育观众,演出同时并由加大著名的“中国研究中心
”召开国际昆曲研讨会,中国、台湾以及世界昆曲戏剧专家会聚一堂,案头场上同步进行
,这是美国大学规模最大一次的昆曲学术会议。加大的音乐系联同东亚语文系为此还开了
一门昆曲研究课程,由李林德教授主讲,选课学生竟达六七十人。这又是美国大学的创举

水袖翻飞,如痴如醉
演期逼近,头一场两千张票一售而空,第一场演完,大家开始抢票,第二、三场还剩下少
数的票一下子也抢光了。Zellerbach Hall戏院虽大,但人气十足。
观众三分之二是华人,三分之一是非华裔的美国人,约有六七百。美国观众多为学术界、
音乐界、戏剧界的文化人以及加大师生,许多都是湾区(Bay Area)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
学者。例如加大以英译汤显祖全本《牡丹亭》著名的白之教授、史丹福大学戏剧系主任麦
克廻伦斯都去观剧。
笛音扬起,两千观众一下子便被引进了四百年前玉茗堂前那座绮梦连绵的牡丹亭中,三个
钟头下来,台上水袖翻飞,台下如痴如醉笑声掌声没有断过,剧终谢幕,观众全体起立喝
采,十多分钟,是为演员的精湛表演,是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深、情至,最后,是美
国观众对中国昆曲艺术的至高礼敬。第二、第三天,戏愈演愈热,最后《圆驾》结束,观
众掌声雷动,一片欢呼,久久不肯散场。
柏克莱首演后,剧组移师南下,至加大尔湾校区(UC Irvine)、洛杉矶校区(UCLA)以
及最后到圣芭芭拉校区(UCSB)巡演,每到一处,柏克莱谢幕的热烈景观又重现一次,十
二场,每场满座。圣芭芭拉(Santa Barbara)演出,在城中心一座精致古雅的戏院(
Lobero),座位只有五百多,可是音效特佳,座椅舒适,倒真是看昆曲的好所在。圣芭芭
拉的观众有七成是非华裔的美国人,而且多是圣芭芭拉歌剧院、西部音乐学院的成员及加
大师生,欣赏水准颇高。因为事前宣传声势浩大,圣芭芭拉市长(Marty Blum)宣布演出
周为“牡丹亭周”,市中心街道挂满了《牡丹亭》剧照旗幡,牡丹亭三个字全城飞扬,观
众尚未进场,已经兴奋起来了。
青春版《牡丹亭》在圣芭芭拉的大结局Grand Finale令人难忘。有一位老观众说,她在
Lobero看了五十年的戏,没有看过像这次这样,观众起立喝采长达如此之久。
昆曲打进美国主流
这次青春版牡丹亭来美西巡演,造成的轰动现象,有几点颇为特殊,值得探讨。
这次昆曲来美演出,并不限于华人圈子,而进入了美国主流,观众多为高文化水平的菁英
分子。他们能一连看三天九个小时,而且看得津津有味,表示他们完全能接受这项有五百
年历史的中国表演艺术。我私下跟一些美国观众谈论,他们除了赞叹昆曲艺术之美以外,
对昆曲的技术层面,如昆曲的四功五法、水袖动作、音乐唱腔都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从戏剧、音乐文学的专业角度,提出许多颇有深度的看法及批评。很多专家欣赏我们
抽象极简的舞台设计、书法古画背景,以及淡雅的服饰。当然最后都为汤显祖《牡丹亭》
中的至情所深深感动,认为那是人类普世的价值。这次青春版《牡丹亭》来美国首演,可
能对美国学界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启发一些学者开始把昆曲当作一门严肃的学问来研究。
西方人研究学术的精神,是西方文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这次演出,也受到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洛杉矶时
报》以及许多地方报纸、杂志都有大幅的报导及剧评。CBS哥伦比亚电视网,以及KQED公
共电视电台广播,都曾报导新闻。当然,华文媒体如《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简直
每天都有图片新闻了,其他各电视台、广播电台,如凤凰卫视、中天、天下、中央电视统
统没有停过。媒体的影响,几乎无远弗届,替昆曲大大的宣扬了一番。
挑动华人异国乡愁
这次最令人感动的是美国的华人观众。参加帮忙这次活动的美国华人,可以组织成一个“
昆曲义工大队”。一女中校友会、台大校友会、美西华人学会、北大校友会都纷纷加入宣
传、卖票。苏昆剧组到达后,各地华人对演员的招待照顾,无微不至。每场都有盛大的欢
迎会及庆功宴。很多华人观众是从外州来的,远自纽约、波士顿、德州、西雅图,纷纷赶
来。有的华人观众,在柏克莱看过一次,又追到圣芭芭拉,有一位女士干脆连看三场,到
尔湾、洛杉矶再回圣芭芭拉,她说,要看就看过瘾,华人观众看戏,很多不禁落下泪来。
泪水中藏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感动、感伤、感触,是中国人久居在美国郁积在内
心中的一股文化乡愁,被这出戏挑动起来了。看完了,很多人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中
国的表演艺术,能搬到国际舞台上,让世人都能欣赏的并不多,昆曲应该是其中之一。
此地戏剧界论者认为这次青春版《牡丹亭》在美西轰动演出,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对美国文
化界的冲击,恐怕是自1930年梅兰芳来美演出后,影响最大的一次。
【2006/11/04 联合报】
作者: Ana (Let it be)   2005-01-08 05:27:00
感动啊,也感到惭愧啊,总之,好好珍惜我们所有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