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39525
正港“台湾水饺”长这样! 台菜教母疾呼正名:不应忘本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03/14/php8kPHdy.jpg
美食作家黄婉玲近日分享道地台湾水饺的历史渊源,呼吁应予正名。(“黄婉玲的烹饪教
室”授权提供)
2023/03/14 19:29
〔即时新闻/综合报导〕相信大多数人都吃过水饺这道平民美食,但你知道人们口中所称
的“水晶饺”其实是“台湾自己的水饺”吗?被誉为“台菜教母”的黄婉玲,近日就在社
群平台分享正港“台湾水饺”的历史渊源,疾呼应予这道承载先辈生活足迹与智慧的料理
正名。
黄婉玲本月10日在脸书分享自己路过台南一间水饺老店,看见店内贩卖的是道地台湾水饺
,内心偶然涌现的感想,“摊开台湾的历史,不容讳言,这里充满移民文化,从生活习惯
到饮食,都有原乡的影子,但因为台湾的风土,产生许多在地化转变,菜色至此也延伸出
新的风格。台湾有自己的‘水饺’,但这水饺跟北方完全不同,外型看起来截然不同,但
包法相似。”
黄婉玲介绍道:“台湾水饺体积庞大,用‘蒸’的,而非用‘煮’的,内馅也充满在地食
材的引子。不产小麦的台湾早年面粉产得少,然而遍地种植地瓜,因为气候酷热,所以总
会使用地瓜粉做料理,相信以此能够降暑热,所以我们的水饺用地瓜粉皮制作。台湾盛产
笋子,在水饺内馅也充分反映这特点,放有虾米、笋丁与肉末,包起来以后蒸过,夏日吃
起来清爽又消暑。肉臊做得好,口味就佳。过去老台南人都直白地称为‘水饺’,乡下地
方则因为皮颜色有些灰,而暱称为‘土角饺’,从来没有疑惑过。”
她接着说:“大约二十年前,开始有人产生质疑,水饺不是应该白白鼓鼓的?这灰色的饺
子怎能称为水饺?为了跟北方水饺做个区分,就将之取名为‘水晶饺’。但这水晶饺称呼
一出现,又开始与广东水晶饺产生混淆。‘改名动作’一展开,就难以回复,名字一改,
大家就忘却台湾在地也有水饺!忘却原始的水饺长这模样!寻回水饺两字,变得好难,好
像改不过来。”
黄婉玲叹:“饮食换个名称也许有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我不希望忘本、更不想要失根
。失去根的我们就难以了解祖先的生活足迹,也无法从食物看出当年的文化。在这水饺的
制作上可以看出祖先的智慧,在没有冷气、电扇的时代,利用地瓜粉制作消暑饮食,是智
慧的结晶。倘若换了新名,称上一声水晶饺,我们与祖先的语言不再相似。我人微言轻,
只希望大家一起认识这庶民小吃的名字,请大家一起加入为水饺正名的运动。”
该文章发布后,引起网友热烈讨论,为此黄婉玲昨(13日)再发文透露,其实有不少老店
曾试图“捍卫”过水饺这个名字,但不少对水饺应该是白白胖胖这个既定印象的顾客而言
无法理解,反而比较接受“水晶饺”三个字。此外,还有人认为水晶饺与客家“三角圆”
一样,结果吃完却又抱怨滋味不同;甚至有香港游客困惑与广东水晶饺完全不一样,如此
一来让道地台湾水饺的定位越来越模糊,店家也疲于解释。
黄婉玲表示,“其实我感觉大家可以改成‘尊重在地’的方式看待这件事,过去百年来我
们都称呼这小吃为‘水饺’,是我们与祖先的共同记忆,时光轮转到民国38年后,来了个
‘新水饺’,新滋味一样广受欢迎,甚至融入日常生活,但对在地人来说这称呼并没有造
成混淆,因为过去卖‘台湾水饺’的店家都会贩售包子、馒头,所以只要一进到这样的场
域,客人就知道自己要点的水饺模样,当然店家端出的也会是大颗用蒸的台式水饺。如果
进到面馆中,也自然知道自己要点的是白皙‘北方水饺’。”
她最后呼吁:“我认为现代人应该要抱持包容在地文化的观念,不应该强迫用某个称呼冠
上一道庶民小吃,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沟通、理解就好,毕竟过去我们口中熟悉的水饺乘载
着我们的历史记忆与足迹,不应该轻易抹灭与否定。”
心得:
所以以前不流行北方水饺的时代,台南都叫这种“类水晶饺”为水饺吗?
有没有老台南人可以帮忙问看看祖父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