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92.html
https://i.imgur.com/cFsG3a8.jpg
南方共笔:辈出承启的台南风土描绘特展
位居南方的台南,是台湾最早发展的城市,以及极早与外界接触的地区,因而留下了丰富
的文化遗产。许许多多曾停留或居住过台南的人,借由近身观察,记录、描绘自己眼中的
台南风土。这些风土描绘从400年前到现在,因着不同世代、族群的观察视角,有着不断
流动的变化。这些记录者一代一代地观察、书写,共笔出台南多元的历史面貌。
本特展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简称日本民博)、台南市文史协会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合作,特别借调日本民博馆藏曾任职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学的内田勣老师、及台南市文史
协会前辈们的手稿、笔记、照片、作品等资料,试图透过不同时期的台南风土描绘,从不
同世代记录者的台南故事出发,探知从空间、时间及人群都不断转变的“台南风土”。
流动的台南
400多年来的台南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动有着不同的空间指涉,时而大、时而小。荷兰时
期,以安平的热兰遮城与大员市镇为中心,也包含普罗民遮城。郑氏时期,隶属于天兴州
、万年州。清代以后,分属于台湾县与诸罗县(嘉义县)。日本时代(1920年)设置了台
南州,范围扩及现在的云林、嘉义。战后则包含台南县与台南市,到了2010年台南县市合
并升格,成为现今的空间规模。
相对于空间流动,谁是台南人也随着时空不断地变化。住民从以平埔原住民为主,到汉人
、日本人、外省移民、及外籍移工与配偶等等的加入。近年更有港澳人士或岛内其他城市
居民,怀抱各自的“台南梦”定居台南,共同描绘一幅幅随着时空流动的台南风土像。
初见台南第一眼
从17世纪开始,台南即是外界与台湾接触重要的入口,到了19世纪中期台湾开港通商后,
更有许多西方的传教士、冒险家、商人、领事等,以台南为据点,搜猎寻奇,找寻各种可
能性。这些带着不同目的来台南的人,留下不同的文化视角、初见台南第一眼的观察纪录
。19世纪末,日本人为了统治台湾,除自身积极踏查各地外,也透过台南在地的文人仕绅
蒐集资料,这些文人仕绅在蒐集整理台南知识的过程中,也再一次认识自身的乡土。
在台日人的台南研究:蜡烛老师内田勣
日本时代有许多日本人因工作定居台南,开始记录、观察台南,其中1930年代任职于台南
州立台南第一中学校(简称南一中,现为国立台南第二高级中学)、台南州立台南第一高
等女学校(现为国立台南女子高级中学)的日籍教师们,例如前嶋信次(历史)、内田勣
(地理)、国分直一(考古)等,形成了台南研究的重要社群,也开启台籍学生或人士对
于台南的研究兴趣,台南市文史协会的黄天横先生即是一例。
地理老师内田勣(1906-1947)任教于南一中,由于身材的关系,被学生暱称为“蜡烛”
。在台南教书期间(1934-1940),以台南为中心,到台湾各地进行地理方面的乡土调查
,并留下许多地理学视角的珍贵踏查照片及研究论文,现存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台南人的台南研究:台南市文史协会的先行者们
台南研究的发展除了日本人外,1930年代起也开始有台南人从乡土、民俗等视角观察,并
开启台南研究,他们研究台南的机缘一方面来自汉学的家学,另一方面则来自日人学者研
究方法的师承。例如石鼎美家族后代石旸睢(1898-1964)与庄松林(1909-1974)等人,
作为台南人关心台南史,着手从事以台南为核心的台湾旧文献搜抄整理,成为台南人组织
化研究台南文史的滥觞。
战后先是官方成立台南县、市文献委员会,成员中有许多来自台南在地文史人士。接着于
1958年,台湾战后第一个登记立案的民间文史社团—台南市文史协会,会员们利用业余的
时间,采取一步一脚印的田野调查,为台南研究奠基。
百花齐放的台南达人们
1990年代,政治上解严,社会各种力量也逐渐获得解放。官方开始推动社区总体营造,而
前台南县政府也成立了“南瀛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积极鼓励台南研究。此外,
民间也纷纷成立各种地方文史协会、工作室等,台南研究进入百花齐放的时期,出现更多
的台南达人们,从文化资产、文学、音乐、戏剧、影像、绘画、茶艺、文创等不同的面向
,深根着力于台南风土的描绘。同时台南的独特魅力,也吸引著岛内外的人移入、或观察
台南,共同书写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台南。
展览资讯
展期 : 2018/10/02 - 2019/04/14
地点 : 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4楼第2特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