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察:东北风冲入南半球,南半球扰动排排站

楼主: daron (一)   2019-01-24 10:21:30
天气小观察:东北风冲入南半球,南半球热带扰动排排站
目前正值北半球隆冬,也是青藏高原作为大冷源的巅峰,
由于北极海冰状况比往年好很多,相当于北半球陆地增加许多,
相对于南半球夏季的海洋形成强烈对比。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北半球东北风冲入南半球,南半球热带扰动排排站。
这种大气环境刚好可以作为标准的北半球冬季大环境。
冬季南海东北季风:标准冬季环境,
东北季风刚好吹到赤道附近,接着转入南半球便西北风,
在澳大利亚北部遇上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信风,
(1)..于是澳大利亚北方东海出现热带扰动95P,有机会变热带气旋。
(2)..于是澳大利亚北方西海热带扰动发展为热带低压11S,增强中。
再往西看,
孟加拉湾东北季风:标准冬季环境,
除了来自东亚的东北季风外,青藏高原正值最强大冷源,
冷空气释出后在高原南麓堆积出冷高压,
并且带出偏北风的东北季风吹入孟加拉湾,
(3)..在热带南印度洋东侧出现热带扰动90S,有机会热带气旋。
此外,附加一个常见的热带扰动对,
(东北风转西北风时,一部分又回馈至北半球变成西南风,
且马来西洋和印尼陆地地形影响有利持续回转成西南风,
于是南北半球印度洋东侧都出现热带扰动对)
阿拉伯海东北季风:标准冬季环境,
青藏高原释出的冷空气至阿富汗伊朗高原堆积,
再加上阿富汗伊朗高原自身的环境冷源,
于是形成了标准的冷高压,冷高压强度可达1032百帕,
虽然不及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
但依旧吹出阿拉伯海强劲的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吹至赤道附近后转为西北风进入南半球,
在热带南印度洋西侧遇上南半球东南信风,
(4)..于是马达加斯西方莫桑比克海峡已出现热带气旋10S
同时未来一周持续有热带扰动在热带南印度洋西侧消长。
再往西看,
北大西洋:标准冬季环境,
赤道辐合带(ITCZ)即便在冬季也落在北大西洋,顶多在赤道附近。
盛夏7月时,ITCZ移往加勒比海较高纬度,隆冬1月则落于赤道北纬0~5度。
目前ITCZ在大西洋海域落于赤道附近~北纬5度,
南北半球信风在ITCZ交会,南大西洋没有也不适合热带扰动发展。
ITCZ不会移往南大西洋热带海域(南纬5~20度)主因和南半球地形有关,
南半球东南信风吹向赤道大西洋西侧,撞上巴西">"地形,
导致了一大部分暖水被分流到北大西洋,南大西洋海温偏低,气压偏高。
最后就是精彩的太平洋,
东太平洋:标准冬季环境,
由于南半球祕鲁凉流是世界上最强冷水流,祕鲁凉流减弱会造成圣婴发展。
也由于祕鲁凉流的关系,
北半球冬季,东太平洋的ITCZ与大西洋相同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域,
稍有不同的是ITCZ远离赤道的程度,
南大西洋于冬季时ITCZ接近赤道;夏季时,ITCZ位置可达北纬15~20度。
东太平洋于冬季时ITCZ可达北纬10度;夏季时,ITCZ经常不到北纬15度。
东太平洋夏季ITCZ位置偏低,
原因当然与东太平洋夏季的太平洋高压太强大,东北信风强劲。
中太平洋:标准冬季环境,
往西离开东太平洋,ITCZ首先断开,落于南纬10度以南,
中太平洋北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稳定吹入南半球汇入ITCZ,
(5)..中太平洋南部:南太平洋的热带扰动一个接一个,
目前正值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季节,
但由于海广人稀,影响不大,因此这海域的热带扰动/热带气旋较不受关注。
编号的气象机构也较混乱,且不命名。
但无论如何,
从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到南印度洋的热带扰动/气旋排排站。
东亚和西北太平洋:东亚和西北太平洋不用说就是东北季风的天下,
模式预报,西伯利亚冷高压明晚起南下,
在标准冬季环境下,
东亚大槽转直,地面冷高压南下,
冷高压势力压制了西风南支槽,
高空有对应的西风脊,脊前的西北气流带来干冷空气,
除了苦主东北部外,北部东部部分雨,其他地区都偏干。
因此,台湾又面临一波冷气团侵袭,
模式预报,850百帕3度线压到台湾北部,0度线北部近海。
因此,又是挑战强烈冷气团的机会了。
前一波冷气团台北最低温约12度多,周末应该会再低些。
气象局也预报了北部11度,可说是入冬以来最强冷气团了。
中南部的辐射冷却有机会出现更低温。
一周后期回到较舒适的天气。
而就长期模式来看,北半球隆冬过后就不是隆冬了,就像大寒过后就是立春,
北半球大气环境似乎也要重大变化了。
首先,模式显示一周后期,北太平洋暖脊北上形成阻塞高压,
这个阻塞高压非常强大,势必对整个西风带出现大变化。
因为强大的阻塞高压会向上发展,推顶到平流层,
当500百帕阻塞高压发展,平流层100百帕出现暖脊,
就表示阻塞高压强大到"顶高"平流层,
如此一来平流层又要增温了,然后北极涡旋又要哭哭了。
而一周过后,
迈入2月,2月开始进入晚冬时期,
也是夏季系统苏醒的季节:南亚开始增温,挑战西风带的力道开始增加,等待南亚高压。
因此,
预报将出现的这个北太平洋脊形成的强大阻塞高压,
暖脊往北延伸后将对北极涡旋分裂,或是只是减弱等待复原,两者情况就有待观察了。
1.如果是分裂,可能引发中亚脊北上结合。
2.如果是减弱,是否又走向平流层弱北极涡旋的情境。
只是目前1还是2都还说不准,
因为原本模式倾向1,北极气团冲向东北亚,东亚也跟着寒潮爆发。
但后来又修正为2,弱极涡前期,东亚大槽先转直。
总之就再看看了。
(以上供参囉)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9-01-24 16:17:00
小年夜一直到初五天气状况不知道怎么样
作者: arch20161219 (hahaha)   2019-01-26 00:55:00
寒潮爆发后是否渐热 寒潮不爆发是否冷天气能细水长流?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9-01-26 01:47:00
接下来不就可以观察看看今年台湾春雷到底多早响
作者: singlesingle (時間之翼)   2019-01-26 14:11:00
台北温度开始下滑了
作者: betty9032001 (betty)   2019-01-26 22:1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