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文长慎入。
首先感谢crescentalle大的抛砖引玉。
看到crescentalle大的看戏经验,不免俗的,我也想来分享自己的看戏历程。
写这篇文之前,也要强调其实这也是我个人“绝对不客观”的意见,
真的不能讲的,我也不会公开说,
想要讨论的,也欢迎私下利用各种管道与我联系。
尤其是知道我是谁的朋友们,虽然我默默无名(笑),
不知道的请爱用站内信,谢谢 :)
由于有些想法与crescentalle大类似,重复部份就不多说,
本文只会补上我自己的观察记录,我看的团其实也不多,
仅挑我觉得比较有记忆点的团来写。
*薪传歌仔戏团
我看过薪传最新演出的戏码,应该是《侠女英雄传》的重制版(2017戏曲中心演出)
廖老师所指导出来的学生,无论在脚步手路或声场音韵,几乎都有她的影子。
(高音域、身段细腻,但剧本的逻辑与合理性大概会让现代人皱眉皱到堆积如山)
传艺中心十几年前曾经出过廖琼枝老师的经典戏出选辑,如果还能找得到,建议大家有机
会可以去找找看,当初黄雅蓉老师的王魁与廖琼枝老师的焦桂英,也是一绝。
(虽然剧情一样会让大家皱眉头就是了)
*明华园戏剧总团
总团早年的戏码《红尘菩提》、《乘愿再来》、《狮子王》、《白蛇传》、八仙系列等,
理应算是他们剧本质量最佳的一段时期,虽然八仙系列后面写到汉钟离时已经仿佛跑到另
一个星球,但这不是重点。我还是比较想看三个剧种共演《白蛇传》(抱歉,我离题了)
不可讳言的是,陈胜国导演所编写的历史古路戏其实都很耐看,虽然不脱传统套路,但人
物的性格塑造与剧情张力的饱满度,以及大型场面的调度跟结合,都是现在许多新编戏的
编剧难以比肩的。
光看《乘愿再来》、《红尘菩提》、《界牌关传说》等戏能传唱多年,其实就是一种经典
了。《散戏》我也认为是导演的设定与调度救了这档戏,加上现代剧场演员跨刀助阵,不
免也是为总团开创出一条新路,《爱的波丽路》其实我也很无感......因此放弃总团。
*唐美云歌仔戏团
让我彻底掉入剧场歌仔戏坑的第一场演出,就是《大漠胭脂》。
唐团其实有几个转变期,从一开始的创团作《梨园天神》(改编《歌剧魅影》、
《龙凤情缘》、《荣华富贵》、《添灯记》、《大漠胭脂》、《无情游》
(改编电影《麦迪逊之桥》)、《人间盗》、《梨园天神桂郎君》(改编《歌剧魅影》)
、《金水桥畔》、《黄虎印》(改编姚嘉文同名作品)、《错魂记》
(改编东野圭吾小说《祕密》,唐团十周年大戏)。可以看出剧团主要行进的路线是
改编西方经典+传统戏路+文学作品。
十周年的制作后,唐团对于剧场多媒体舞台技术与音乐场面、还有题材的选择性,
做出了更多变化。《蝶谷残梦》引进交响乐团,《宿怨浮生》开始进入了宗教戏,
之后陆续推出一系列宗教戏码《六度经-仁者无仇》、《大愿千秋》(那时候的歌仔戏圈
一海票的宗教戏,包括秀琴与许亚芬也都推出了属于该团的宗教戏演出)
甚为可惜的是,刘文亮老师于《狐公子绮谭》台北场公演第三日猝然离世,留给大家无限
遗憾,现在的相关演出音乐设计与编腔,大多只能分割给姬家兄弟与POLO共同处理,或另
外延请李哲艺等业界人士提供协助。阿亮老师的音乐设计,特色在于会依照演员音域编腔
并且为该戏量身打造特有风格的主题曲(详见唐团十周年期间的戏,会发现其音乐设计都
有属于该戏的独特主题曲跟风格,一听旋律就很容易能够记起来是哪部戏)
由于工作因素,自《风从何处来》开始,我已不再接触唐团的演出。但健星的笔尖越磨越
好,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如芳师擅长描叙女性幽微心境,之前与二分之一Q合作的《乱红》
亦是极好的佳作,相当值得一看。
前面写太多废话了(还敢讲),接下来补几个我自己这几年也常看的团。
*奇巧剧团
由豫剧皇后王海玲的女儿刘建华与刘建帼共同创立。两姐妹虽然出身豫剧世家,但对歌仔
戏却有着一份独特的喜爱与情感存在,姐姐建华虽然现在大多都在唱豫剧,但是早年其实
也曾向杨丽花老师学戏,后因母亲希望其回归豫剧团,才以豫剧演出为主,也是奇巧的当
家小生。
奇巧剧团近几年创作不断,虽不走完全传统路线,却很合喜欢现代剧场与赏鲜的观众们,
无论是今年再度重制的《我可能不会度化你》、《蝴.蝶.效.应》,以及明年卫武营将再
再度回归的旗舰制作《鞍马天狗》,都颇值得一看。建帼的剧本风格既逗趣又温暖,总是
会留一些空白点,让观众看完后思考回味,点到为止。大概因为建帼本身曾经在影视圈
工作过,她的剧本会带有一些星爷式的幽默与有趣的设定,是我个人相当喜爱的一位编剧。
真要讲缺点的话,大概就是喜欢看完全传统路线的观众,是不太适合的;另外每次的演员
组合,在唱腔与身段上还有更多磨砺进步的空间。
*一心歌仔戏剧团
从《狂魂》开始,一心歌仔戏剧团就开始走上了文学改编之路,后来的《芙蓉歌》、
《青丝剑》、《啾咪,爱咋》,直到今年延请京剧编剧赵雪君跨刀编写的《千年》,
到下周即将于大稻埕戏苑演出的《欧冶子》,都能看出剧团打算营造双小生(孙诗咏、
孙诗珮)的更多变化组合。
较传统的古路戏,如《武松杀嫂》(看家戏)、《贤臣迎后》、《马陵道》等,也是不错的
选择,逻辑上虽然可能也有那么些许的不合理,但一心的武戏其实是精采好看的,
只是某些层面上,难免还是会发现某些剧本结构上的缺陷,
这块就比较属于个人意见,跟编导的口味可能不是那么同一挂。
*台北市艺文推广处大稻埕青年歌仔戏团
由台北市艺文推广处旗下单位,大稻埕戏苑所发起,培育许多青年演员磨功的好地方。
一些目前线上能见度高的青年演员,如江亭莹、吴米娜、王婕菱、林祉凌、姜琬宜、
林芸丞等,都曾在大稻埕青年歌仔戏团里被磨过(包括新声剧坊的老板王冠茗也是)。
优势是剧本多半出借大团的经典戏出,或是走传统古路戏,剧情雷较少。
演员的唱腔是否进步,与功法扎不扎实都看得到,武戏也是打好打满。
缺点是演出火候仍需努力,以及很容易看到一排演员在台上整个排好排满,
偶尔会有一种戏份分散的状况出现。
*crescentalle大的Bouns 新声剧坊
写到这块的时候,其实满犹豫是否该往下写的。
再次感谢crescentalle大,新声剧坊宣传(就是本人不才在下我)实在是万般感谢。
谢谢crescentalle大喜欢《Dr.唐的恋爱学分》,不晓得您对于生旦反串,
结果变成AI机器人乱入的演出,还满意吗?里面有首曲调来自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crescentalle大若不知道是那一首,可以私下问我XDDD
《新.大登殿》与《新.救风尘》根据我私下跟老板确定的资讯,是健星大学时期的作品
(在这里偷爆料,健星其实也有唱昆曲哟XD),最近一直在粉专忙着做全男班的广告曝光,
PTT这边当然也要不忘宣传一下。
《新.大登殿》如crescentalle所言,的确是传统套路,但主要是以女性角度发声。
此次特地找了鲜少演出的林显源老师担纲王宝钏的角色,老板自己也要上场演薛平贵,
代战女则是近几年在戏曲学院金奖大赛很常见到的陈民福,是满难得的组合。
尤其显源老师近年来演出趋少,要看他扮上演王宝钏的机会也不多,真心推荐大家可以
为了显源老师开启你的乾旦初体验,你真的不会失望。
《新.救风尘》则是改编关汉卿的《风月救风尘》,是胡撇仔戏无误。
音乐风格会融合爵士摇滚,走外台风格,虽是七月时的原班人马演出,但演员的部份会
做小幅调动,至于是什么调动呢,过两天新声粉丝专页会公开。
摇滚耽美歌仔《英雄.再见》,则是新声剧坊2017年参与台湾戏曲中心第一届创意竞演,
入选大表演厅决赛的作品,戏曲中心在2016年曾经直播试演30分钟的版本。
试演30分钟直播版,请看这里:https://reurl.cc/A8Ya3
大意是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三人移转到现代时空,发生了一连串的爱恨纠葛。
会采用‘摇滚耽美歌仔’这个主题,主要来自于编剧最初以BL小说设定为发想,加上
在歌仔戏中,女小生(坤生)的扮相,一直都与俊美等赞美词相关,符合日本BL界对于
‘耽美’的意义,加上结合了摇滚音乐设计,才定义为‘摇滚耽美歌仔’。
今年《英雄.再见》的演出版本,是去年于宜兰传艺中心的加长版,与试演版的内容
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像《Dr.唐的恋爱学分》里的Selina与学姐,在《英雄.再见》里
会从仇敌的对手角度,变成一对恋人(我们都打趣说这根本是宿世轮回),导演一样是
《Dr.唐的恋爱学分》的宋厚宽,其他还有满多的惊喜设定,就容我在此先不剧透囉。
*其他选择(不考虑剧本及制作群等)
如果比较喜欢听唱腔,不在意剧情逻辑的绝对合理性,那秀琴歌剧团,
也是很棒的选择,有金嗓小旦庄金梅的演出,光是听唱就是一种享受。
喜欢俊美的坤生风格,那大概只有春美歌剧团的郭春美,不做第二人想。
想看小生偶像式路线唱好唱满,比较推荐您看许亚芬歌仔戏团。
写完这篇文章后,只要遇见以上每团歌仔戏团的团长(除了新声以外),
我大概要准备跪钉板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