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静默无声中,仍有表达意义的方法:中正戴浩一的手语语言学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1-05-23 15:10:00
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haoyi_tai_/
静默无声中,仍有表达意义的方法:中正戴浩一的手语语言学拓荒之路
2021年5月19日
https://i.imgur.com/HCbS1cd.jpg
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戴浩一是台湾手语语言学研究的推手,于2010年获得台湾
语言学学会终身成就奖,并于2020年获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创校200周年语言学系杰出校友
奖。
摄影/黄国彰
每天,我们说话、聆听、书写、阅读、表达、理解──这些寻常可见的语言经验,奠定了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生理感官与认知功能的一大成就。
为了理解语言的奥秘,语言学家一方面收集、分析语料,以科学的态度寻求语言的结构、
法则,探索人类语言(包含口语、手语)的共通性;另一方面,他们也关心语言的差异性
与多样性议题:即使身处同一个语言的社会,一个人运用语言的方式,仍可能因为年龄等
生理差异,或认知功能、社经地位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2010年获得台湾语言学学会终身成就奖的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戴浩一,同时也
是该所的创所所长,他习惯敞开研究室门窗,让嘉义民雄的山间凉风穿过校园林木,直接
吹拂进来,任桌上文件随风起舞也不要紧。
戴浩一自述,二十五年前从美国返台,他除了继续过去长期投入的汉语语法结构研究,更
积极投入台湾语言学界较少关注的弱势族群语言,包括:聋人使用的手语、高龄者语言退
化、以及偏乡孩童阅读能力发展等议题。
“回到台湾这块土地,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年届八十的戴浩一爽朗地说。
“台湾手语语言学”的开拓者
https://i.imgur.com/430onq9.jpg
手语与口语一样都是人类的自然语言,图为台湾手语 -“手语”。
图片来源/手语语言学台湾研究中心
说话、聆听,这是多数人所熟悉,倚赖听觉感官与发声器官的“口语”。相对而言,聋人
所使用的手语属于视觉语言,一种“看得见”的语言。看着电视萤幕上的手语翻译员,从
未踏入手语国度的人或许很难想像,那些精准而俐落的手势,如何在一片静默中有效传达
讯息?你是否也曾好奇:手语的元素与规则是什么?
直到1960年代,美国语言学界才开始正式将手语视为人类自然语言,进行系统性的手语研
究。戴浩一于1995年返台之初,发现台湾手语的研究仍不够充分与全面,便开始组织研究
团队、蒐集语料、建立数据库,分析台湾手语的词汇与语法。
https://i.imgur.com/11CRGfh.jpg
戴浩一的手语研究团队在中正大学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手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也参与、编纂
了台湾手语线上辞典(Taiwan Sign Language Online Dictionary)。
摄影/黄国彰
在国立中正大学蔡素娟教授主导下,戴浩一也参与台湾手语线上辞典(Taiwan Sign
Language Online Dictionary http://tsl.ccu.edu.tw/)的编纂工作,并与其他国家的手
语进行跨语言比较,对台湾手语研究、教学做出开创性贡献。为了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更于2015年在中正大学设立台湾第一个手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台湾手语一二三,带你走进手语世界
https://i.imgur.com/mwTspEw.jpg
手语不单是比手画脚而已,图为台湾手语 -“栽培”。
图片来源/手语语言学台湾研究中心
就像华语、英语、日语等常见的口语都具备一定的语言规则,各国手语并非纯粹任意、毫
无规范的比手划脚,而是同样拥有一套由语言社群(共用同一种语言的群体)约定俗成的
词义指涉、文法规则。遵循这些语言规则所打出来的手势序列,才算是“打手语”。戴浩
一统整多年研究成果,为我们介绍几项关于台湾手语的基本知识。
Q1:台湾手语有一套“标准规范”吗?
手语、口语都具备一定的语言规则;但语言在实际使用时,难免浮现个人、地区差异。就
像台语口音可以分成海线山线,在台湾手语中,某些词汇的打法有南部、北部差异;同一
个地名,对于当地人、外地人也可能有不同打法。至于个人差异,就像口语一样,在不影
响沟通的情况下,手语也接纳每个人不尽相同的语言使用风格。
其实,台湾平常使用的“台湾华语”,与1920年代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规范的“标准国语
”已不完全一致,多数台湾人也不会受到“标准国语”所桎梏。相对而言,并没有所谓“
标准台湾手语”,其实我们也不应把台湾手语规范化,而须尊重所有聋哑人士的自由表达

台湾自然手语的构词、语法都与中文不同,然而台湾启聪学校为了教学方便,在课堂上使
用所谓的“文法手语”,是将中文文法硬套用在手语上,对聋人而言,等于是要另外学习
的第二语言,会造成他们学习基本学科的阻碍。
Q2:光凭手势变化,也能表达和口语一样复杂的观念、意涵吗?
语言的奥妙在于“透过有限的词汇、语法,表达无限的意义与概念”。以口语来说,人们
能透过听觉/发声器官,接收/发出各式各样的语音元素(如子音、元音、声调),并依
照各语言的语音、组合规则,形成不同意义的词汇,再透过语法规则,进而组合成不同意
义的万千种句子。
不熟悉手语的人,可能会以为手势的组合很有限,所能表达的意义、观念也势必受限,但
其实并非如此!手语词汇的基本对比元素,至少包含4个手部参数(manual parameters)
:基本手形(basic handshape)、位置(position)、移动(movement)、手掌面向(
palm orientation)。另外,还有脸部表情、眼神、蹙眉、头部移动等非手势(non-maual
)成分。
整体来看,台湾手语的“基本手形”有多达62个,“位置”更多达22个,加上手势在立体
空间中的移动,得以组成无限多的词汇,可见手语与口语一样,得以传达无限意义。
https://i.imgur.com/t95pNU0.jpg
手语和口语一样,皆利用基本元素的对比,做出千变万化的意义表达。“药”和“毒”两
个手语词汇的打法,基本手形和位置都一样,两者的差别只在“移动”:“药”是在手心
划圈;“毒”则是向下碰触手心。另外,不只有手势而已,脸部表情也能表达语意。
企划脚本/林义宏 美术设计/林柏希
Q3:为什么聋人、手语翻译员打手语时,表情总是那么丰富?
脸部表情、头部动作,可说是对应于口语的“语调”(intonation)。就像一般人会使用
抑扬顿挫的发音变化,来表达肯定、强调、疑问、惊讶等语气;在手语当中,点头表示肯
定、摇头表示否定;犹豫或不确定时,稍微点头几下表示“有可能”;将头前压、蹙眉、
眼睛睁大的组合动作,则带有疑问、征求对方回应的意涵。一般人少有机会看到聋人们彼
此沟通,只有在电视台转播时才会看到手语翻译员打手语。其实,聋人打手语时,表情可
能更为丰富。
Q4:手语如何活用视觉语言“3D立体”的特性?
倚赖听觉的口语,是线性的语言;手语则是“3D立体”的视觉语言。透过这项优势,手语
能将一个句子的主词、受词、以及两者关系,直接图像化地呈现在立体空间当中。以“动
词”来说,台湾手语和各国手语一样,都包含三种不同的动词:普通动词、空间动词、呼
应动词;后两者更充分运用了手语的视觉性:
“空间动词”是透过手势具体呈现句子主体的移动路径,比方说“一只狗跑进房子”的手
语打法是依序在不同位置打出“房子”、“小狗”,再以双手各自比出两者的代形词,划
出小狗跑进房子的路线;一个动作事件的图像,直接立体地跃然眼前。
“呼应动词”是利用动词的移动方向,表示主词与受词之间的关系,比如“爸爸打弟弟”
的“打”,如果不小心把移动方向比反,可会就变成“弟弟打爸爸”。
https://i.imgur.com/KHWqkVi.jpg
手语和口语皆属于自然语言,感官途径的差异,造就了两者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构词规则
、句法结构,到社群文化,手语都具备自成一套的语言特征,这是许多“听人”平时不会
注意到的世界。
企划脚本/林义宏 美术设计/林柏希
正因动态影像才能真正呈现手语“3D立体”的特征,台湾手语线上辞典决定采用录影形式
呈现,同时提供中英文双语解说,以及中英文关键词、手形、位置等多种查询功能,供国
内外手语研究者、民众查询,以及自学之用。
Q5:台湾手语和哪个国家的手语比较相似?
世界上所有手语,在语法结构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个别词汇的打法各有不同。从词汇相似
度来看,台湾手语和日本手语相似的词汇高达65%,这其实跟台湾聋生教育的历史有关。
https://i.imgur.com/DxlVoyS.jpg
昭和2年 (1927年)台南州台南盲哑学校职员录。
资料来源/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
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以后,开始在台湾建立现代化教育的基础,接连在台南(1915)、台
北(1917)设立提供聋哑学生学习的特教学校,后来成为现在的启聪学校。这些学校有来
自日本的聋教育者,有系统地提供手语教育,让聋人有彼此交流的空间与语言,因此,台
湾手语大量受到日本手语的影响。类似情形也发生在韩国,现在学界普遍将台湾手语、韩
国手语与日本手语归为同一个手语语族,与中国手语分属不同的语言家族。
社会中的语言,社会中的语言学
台湾2019年施行的《国家语言发展法》已经将手语列入国家语言,成为未来中小学开设语
言课程的选项之一,只是目前苦无教材与师资,有待语言学界进一步开发、培育。
https://i.imgur.com/Rkqqg2g.jpg
尽管中华民国《国家语言发展法》将台湾手语列入国家语言,但教材、师资面临重重难题

图片来源/台湾手语线上辞典
延伸手语语言学的研究经验,戴浩一反思,语言学就如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时刻面
对“学术理论”与“实际现象”的张力。“我们不能只在学院里面做语言学,脱离真正的
语言现象去讨论语言。理论必须接受真实语料的挑战,了解基本学理之后,要带进现实社
会去检视理论的适切性。”他说道,“语言学理论如果没有纳入手语的研究,当然是不够
周全的。”
如果身在高龄化的偏乡,一位语言学家
https://i.imgur.com/vtCb3aj.jpg
戴浩一正尝试建立一套测量高龄者语言能力的工具,让失智症可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摄影/黄国彰
在手语研究之后,戴浩一的学术兴趣持续扩张,关心高龄化、少子化的社会问题,包含协
助中正大学创立结合社区发展与在地创生的“高龄跨域创新研究中心”,与心理学家合作
探讨高龄者失智、语言能力退化的关联,同时关心偏乡、听障、失读症孩童的阅读能力发
展问题,以及规划建立汉语阅读与写作发展中心。
“居住在偏乡,深深体会到较低的教育程度与社经地位,两项因素都不利于老化后的认知
功能发展。”戴浩一感叹,云嘉南地区许多乡村地带的失智症比例明显较高,相较于都会
地区,也更缺乏医疗、交通、社区活动等设施。
从语言学切入,戴浩一正致力于建立一套测量高龄者语言能力的工具,作为提前侦测语言
与认知能力退化的指标。这套工具考量台湾偏乡的语言使用,必须以闽南语为主,这正是
困难所在。“建构一套标准的衡鉴工具,需要先蒐集人数庞大的资料,做为日后进行分数
比对的常模,这是我们碰到最大的关卡。蒐集大量闽南话使用者的语料,相当不容易,目
前只能慢慢累积,也期待有年轻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继续接棒做下去。”
戴浩一从研究得到最大的体会,是老化不必然等于退化。“很多人以为老化就是各方面的
功能逐渐退化,沿着孩童成长的曲线一路往回走的过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每
个人的语言经验、生活经验、活动经验,都会影响老化的发展。”以语言和失智症的关联
而言,语言是结合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注意力、乃至语言转换等复杂的认知功能展现,
使用语言,可说就是在训练、维持大脑功能。
“参与社会、多活动、运动、说话、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延缓老化。”已经年满八十岁
的戴浩一笑着说,他每天从中正大学后山的教职员宿舍沿着休闲步道一路走到研究室,也
以语言学的研究工作、和学生或助理谈论学术问题为乐,恰恰是种亲身示范。
https://i.imgur.com/4T5vsna.jpg
戴浩一认为,参与社会、多活动、运动、说话、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延缓老化。
图片来源/戴浩一
采访撰稿/林义宏
编辑/林俊孝
摄影/黄国彰
研究来源
戴浩一(2005-2009)。以台湾自然手语为基础之跨语言研究。科技部(前国科会)专题研
究计画。
戴浩一(2008)。手语表达方式对其结构的影响及对语言结构之共性的启示。科技部(前
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
戴浩一、蔡素娟(2009)。手语的本质:以台湾手语为例。收录于苏以文、毕永峨编,《
语言与认知》,126-176。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戴浩一(2012)。汉语高龄者沟通能力研究。科技部(前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
戴浩一(2019)。台湾偏乡闽南语高龄者语言产生能力的常模建立与长期追踪。科技部专
题研究计画。
蔡素娟、戴浩一、刘世凯、陈怡君 (2021),台湾手语线上辞典(第4版),国立中正大学
语言学研究所。连结:http://tsl.ccu.edu.tw/ 。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21-05-23 19:38:00
赞一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