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权,有势都是唸 u
有利,有眼无珠,却是唸 iu
两个有规则吗? 还是就只是习惯而已呢?
作者: jack01 (jack) 2016-03-13 19:43:00
可能前者白读 后者文读 更深入就待强者补充~
作者:
leoblack (自我放逐的开始只好自己)
2016-03-13 20:22:00疑?不是白读文读都可以嘛?像有耳无嘴就念u/iu都可以啊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3 20:40:00语言中有一种规律,用文读或白读,看是否有"撞词".如"有眼无珠"是成语不四字连绵不可拆分,读若iu.但"有眼"(有圆洞)是另一个意思,就读若u."眼"这字在工艺界师傅们常用来表示"0"(孔洞).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6-03-13 20:48:00一楼正解另外帮saram大翻译,文或白只是习惯而已,所有文白异读皆然
作者: joe2904951 (节呕伊(JOE)) 2016-03-13 22:03:00
囡仔人“有”耳无喙,我干焦捌听过白音u7尔,借问敢有人讲iu2?
文白差异来自层次,是不同时期的中原汉语进入闽地时的新音。历史上可能不只一层(一说至少三层),因此文白是相对而非绝对概念。现今“文读”指的多是唐宋层,即闽地音韵分化与外地不同,但唐宋时又要读书、考科举、与外地沟通,而引进中原音,又配合闽语音韵自然变化成形(Ex一些拗口的介音直接不见)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4 09:19:00在布袋戏里用的是iu有.我想很多人受戏曲影响.汉语俗语受戏曲影响大过于私塾学校,俗民并不读书.还有各地区的官话,彼此有可能以文读音相通.
作者:
liaon98 (liaon98)
2016-03-14 11:26:00我在想 现在华语大量影响台语用词和发音这样到底算不算新的“文读”?这跟过往中原音影响闽南话 我觉得某种层面上有些相似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4 11:31:00是的.因为在国语来讲,如今已经全文读(或白读),不必分别了.李白就是白不是伯."读"书也不"豆书"了.新的台语词一造出来,就趋向白读音.而只剩既有成语或惯用语维持文读音.但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6-03-14 11:44:00推maple大
作者:
liaon98 (liaon98)
2016-03-14 13:27:00我不是说国语是全文读 我是说 台语里的国语词算不算台语的新文读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6-03-14 13:48:00推,和楼上有一样的想法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4 20:17:00不是.台语里有很多用词根源是日汉字.譬如飞行机.你说飞行机日本人听不懂,那不是日语音.(汉字则共通)那么,同样的台语也会直接将现代中文词直接换成台语音.而我要强调的是:从文字直接借来,而不是从语音.譬如常用的"抱歉","吗","媒体","资料","萤幕"等.其他如英语方面,变音成台语的有"哈滴(hard disk)"等.(既然说哈滴,就不会用"硬盘"(很怪是吧?)现代台语充满了借词.我想起我朋友,他说他父亲受十余年日本教育,就出社会.但是能看中文报纸,国语不大会讲.原来以前学校教了大量汉字,虽说没机会用日语了,但是那些汉字居然成了他的实用学问.真是一国两字,一语双吃.从此我对汉字不敢小看.同一时代,新马两地的华人知识分子受的正式教育是英文,他们借来的词都是马来文与英文,放在书信里跟汉文就没那么契合.就算翻成中文也是怪怪的.
作者:
liaon98 (liaon98)
2016-03-14 21:50:00现在年轻人 连转换成台语音都不太会了连广播巨蛋也直接讲“ㄐㄩˋ ㄉㄢˋ” 而不是ki7-tan3
作者:
takenzo (Vietnam War)
2016-03-14 22:51:00汉字+文言文法其实蛮强的,不受读音限制可以跨语种使用
现代华语在台语中不能算是新的文读层,因为新的语音没有迁就台语原来的音韵系统。换言之,华语和闽南语的接触是语言取代的过程,不是大量有系统的包容彼此。如果今天切音的读书方式仍然发达,且政府推华语却不禁闽语,且闽语与其他方言势均力敌,华语就可能成为闽语新层次
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6-03-15 11:25:00有点了解了,只不知如何判断是否迁就原来的音韵系统看起来必须符合这个条件才能说是新层次的产生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3-15 17:31:00若一个语言没有自属的成熟文字系统,就算使用者极多,也无法主导文化走向.就像火车,车头是强势语,后面各车厢是方言群,后面的永远只能摇摇摆摆跟着走.就算一百个车厢都是"台语",也是跟人走的资格.这命定在几百年前就发生了.汉语区出现一种白文体,是民俗小说与念唱戏曲的载体.文人也许看不起它但私下又偷看(色情书?),熟人书信里也用这拟北方方言的写法,终于在科举倒下时,让它成为中国文人的共通文体.接下来各方言区文人发现自己的语言很难套进白话文中而被各地人士所理解,标准化出现了,只好写归写说归说.手写口毕竟无法完美实现,中文毕竟不是拼音文字.其实没有什么好"禁"的,少人用,不愿意用,消极对待之,下一代自然跑向强势语区如美语日语国语等."他们"背后有个成熟且实用的文化系统在招手.你看马华教育,从头到尾推广华语(外来的中国普通话)为华校教学语言.他们称之为"母语教育"!(有雷)这华人区里根本没有中国北方来的移民群,却以华语当"母语"教育语言?今天在马来华人政治性集会里(如竞选辩论会),用的是各族群人读小学时认识的华语.有些大咖还讲得很流利,就像去过中国留学般.(也是有的)只要你用中文,迟早你要面对这个现实选择的冲击.除非你的文字环境已经变成或想要变成英文.(当然一样学英文较快了)你也可想像日本若未战败,继续统治台湾,今天一样的,日语是年轻世代的母语,跟琉球人一样.这是现实.而火车头永远只有一个.而车厢,可能连一个都不必要存在.撞击了某些人的心灵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