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 听海与风的离岛音乐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7-06-08 02:20:31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a3a537c-3a25-41cf-bf76-cb607db836ac
【专文】听海与风的离岛音乐
文/徐玫玲(辅大音乐系教授) 2017-06-04 20:53
土地不仅酝酿民情与美食,更是孕育在地音乐的基石,所以台湾各地都有属于当地特有
的音乐人与音乐事。以澎湖与金门为例,因为离岛之故,更有着不同的文化风情。
渔岛澎湖.传统相褒
以渔业捕捞为主的澎湖,拥有特殊的传统褒歌。早期居民在闲暇时苦中作乐,以四句成
对的歌词即兴吟唱,忠实呈现了岛上居民百年来生活的甘苦,所以早期的褒歌多以呼应
“顾三餐”的艰辛为内涵,例如西屿二崁一首著名的相褒,“土豆开花钉落土,台湾查
某嫁澎湖,嫁来澎湖真艰苦,手捧饭碗毋爱扒”,描述远嫁来澎湖的女子,就像当地特
产花生落地生根,每天忙里忙外,一刻不得闲,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
这样辛勤劳苦的诉求,在澎湖成为观光景点后,一改过去的悲叹,替之以俏皮的语词,
“土豆开花钉落土,台湾查某嫁澎湖,嫁来澎湖有够好,一日食饱揥十胡”,让观光客
觉得相当莞尔,因为嫁到澎湖的离岛贵妇,闲来无事还可以打打牌,好不惬意!
澎湖湾的音乐才子
除了传统的歌曲外,1979年非常有才气的校园创作型歌手叶佳修为潘安邦所写的〈外婆
的澎湖湾〉,大概是最为人熟知与澎湖相关的歌曲。这首歌曲红遍海内外,成了潘安邦
的代名词,不仅是因为旋律轻快悦耳,更是他把从小住在澎湖的眷村,与外婆深厚的情
感融入于歌声中,才感动众多人。由于歌曲的广受欢迎,也使得离岛澎湖名气大增,带
动了观光。
而其实澎湖还有位道道地地的歌曲创作者小乌鸦陈宏铭,1970年代末因缘际会参加了歌
唱比赛后,就在海山唱片民谣风系列中录制了自己所谱写的〈别了彩云〉。1979年他作
词作曲的〈被遗忘的时光〉,由蔡琴主唱,并收录在《出塞曲》专辑中,虽不是主打歌
,但是悠悠淡淡的旋律,是创作者思念澎湖故乡的写照。
2002年电影《无间道》导演刘伟强,因对这首歌曲情有独钟,遂将之安排在两位男主角
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因电影大受欢迎,这首歌曲也连带受到注目。2008年,又再度被
侯孝贤引用在他所执导的法语电影《红气球的旅行》(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中
,填上法文歌词〈Tchin Tchin〉(亲亲),更有了另一种风情。
陈宏铭多年前回到澎湖定居,并经常举办音乐会,发表了多首以故乡澎湖相关的创作,
例如〈望安的月〉,〈澎湖是咱的故乡〉与〈湖西的心尚美〉,还有〈台湾是咱的名〉
,甚至亦替金门写了一首〈浯岛心情〉。这些歌曲虽不见得具有全台的知名度,但是不
失为相当具有温度的故乡之歌。
战地金门.传统音乐
金门是一个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离岛,又因距离中国很近,所以更增添它的特殊
性。早期传统的南管音乐非常兴盛,在金门多以洞管称之,又有独特的传统唸谣,例如
当地人可以朗朗上口的〈月光暝〉与〈有天顶一点红〉等,近年来为要发扬逐渐式微的
传统音乐,所以两年前在邱良功古厝西侧宅院设立“金门传统音乐馆”,提供传统音乐
爱好者一个以乐会友的场所。
八二三炮战之歌
金门在1987年解严之前,被视为反共复国的最前线,所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形塑出朦
胧悲情的战地文化。卑南族音乐大师陆森宝 (Baliwakes,1910-1988) 为日治时期接受
师范教育的优秀人才,写过如〈怀念年祭〉与天主教圣歌等许多动听的歌曲,特别是〈
美丽的稻穗〉,近年来由于不少原住民歌手将此曲放在专辑中,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原住
民创作歌曲。
这首原名为〈丰年〉的歌曲与金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却是鲜为人知。1958年八二三炮战
激烈,陆森宝为要安慰被征召前往金门前线的年轻族人,希望他们宽心,因为部落作物
丰收,甚至还出现“金门的哥哥”(kanbaLi etani king mong),真是传神!这首歌是
父亲为卑南族,母亲为排湾族的胡德夫就读淡江中学时,少数记得的部落歌曲。 
1977年,校园歌手杨弦,将〈美丽的稻穗〉收录在他个人的第二张专辑《西出阳关》中
,正式将这首歌带出部落。近来更透过陆森宝的外孙陈建年与家族成员纪晓君等原住民
歌手,让这首优美的歌曲更为人所知。
金门人音乐情
出生于金门的音乐人,不在少数,例如大卖60多万张《流浪到淡水》专辑的走唱歌手金
门王(1953-2002),本名王英坦,因为幼时不慎误触未爆弹而炸伤双眼与左手,与搭
档李炳辉凭著歌艺走唱淡水茶室,由陈明章为他们量身订做的招牌歌曲〈流浪到淡水〉
,透露出小人物为讨生活随意而歌的释然。
流氓阿德 (黄永德) 在1990年代于乐坛初露头角,就像美国巨星Jimi Hendrix将美国国
歌摇滚之,他也将中华民国国歌以摇滚风诠释,令人印象深刻!之后回归故里照顾母亲
10年,于2015年重返乐坛,更入围第27届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歌手奖。
金门人对于自己的故乡,总是骄傲而有自信,例如“金门山”是老一辈对金门的称呼,
所以金门人陈庆良就谱写了一首以金门话演唱、讴咏故乡的〈金门山〉;而大家熟知的
校园歌曲〈秋蝉〉,其作词作曲者李子恒就是金门人,他把当初就读杨梅高中时所听到
的蝉声,呼应金门老家的声景,果然大受欢迎。
李子恒在流行音乐界数十年,写过非常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电视连续剧《星星知
我心》的主题曲,苏芮的〈牵手〉,林慧萍的〈情难枕〉,和江蕙的〈半醉半清醒〉等
,然而身为金人的灵魂一直激荡着他,一九九九年受金门文化节“烽火岁月番薯情”之
邀,谱写了主题曲《番薯情》,“…….. 阮是吃番薯大汉的金门子,黄种白仁心赤赤
,咱是靠番薯生活来疼生命,著爱一代一代传过一代听。”以主食番薯引喻,道出金门
人的心声。这首被视为是金门的县歌,也是公认最呼应金门的土地之歌,定能代代传唱
,引领子孙不忘故乡。
【本文取材自民报文化杂志双月刊】
2017年/第18期(五月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