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KIZt92E ]
《台湾学通讯》这份国家出版品很棒,纸本以外也有电子报订阅
此后分享一些关于台湾历史的有趣文章。
国立台湾图书馆《台湾学通讯》第83期 2014年9月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491611564942.pdf
台湾乳牛与饮乳文化
文/陈玉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所谓“乳牛”,其实不是一种牛的品种,而是对“乳用牛”的通称。“乳用牛”则是
指产乳量较高,因而被人饲养,专用以产乳的牛只。在众多牛种中,如今一般人所熟悉,
身体有黑白相间花纹的是荷兰牛(Holstein),是目前产乳量最高、全球最主要的乳牛种
;此外,源自欧洲的德温牛(Devon)、娟姗牛(Jerseys)、瑞士黄牛(Brown Swiss)等
,也都是产乳量较高的牛。不过,这些牛都属温带牛,适合在气候较冷的地方生长。另外
,也有部分原产于印度的热带牛,产乳量较温带牛低,但可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台湾位于亚热带,传统饲养牛只是黄牛与水牛,虽然这两种牛也能产乳,但因主要作
为耕种之用,仅有极少数人会搾黄牛乳、水牛乳来饮用。根据日人的调查,台湾最早饲养
牛只以搾乳的纪录,是十七世纪来台的西方人在淡水、台南等地饲牛产乳,以满足自身饮
牛乳的习惯。最早的牧场则是 1870 年设置于英国人在台南所开设的医院。1872 年,法国
人在鹅銮鼻灯塔建造军舰防卫工事,也在这里饲牛搾乳。
由这些纪录可知,台湾最早的乳牛都是由西方人饲养,不过仅限于西方人自己饮用。
直到十九世纪末,台南、嘉义才有台湾人将黄牛或水牛搾乳贩售的纪录,在宜兰也有将水
牛乳制成乳制品作为滋补食品的记载,但因台湾天气炎热,不适合乳品保存,乳品的数量
整体来说非常稀少。要到日治时期之后,在官方鼓励下,才逐渐展开牧场的商业化经营。
台湾第一家较具规模的牧场是 1896年由日人冢本喜三郎开设的柊牧场,隔年又有一心
舍的成立。设立牧场的目的均是为供应在台日本军人饮用,特别是医院里的伤兵,作为他
们营养的补给品。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在全盘西化的政策下,连饮食都转向西方,日人开
始重视肉、乳等来自西方的食物,认为这些高动物性蛋白质的饮食,正是让西方人身强体
壮的重要原因。加上十九世纪下半以来,营养学的知识进展快速,对于牛乳营养的认识,
更让日本人开始重视牛乳的生产与饮用。在此背景下,日人不惜重金,辛苦的将主要产乳
牛温带牛引进台湾。
将欧洲牛种引进台湾并不容易,不仅牛只运送航程十分遥远,台湾炎热潮溼的气候及
衍生的牛疫对这些牛只来说更是严苛考验。日人主要先引进源自英国的短角种牛,两三年
间陆续引进四十余只温带牛,但其中半数以上死去,损失惨重;在此情形下,日人开始尝
试引进热带牛,再使温带牛与热带牛杂交配种,加上饲养环境一再改良,约十年后才慢慢
改善乳牛在台湾的生长与产乳状况。1908年日本闲院宫殿下来到台湾时,台湾总督府甚至
呈献“御乳”予殿下,同时颁布牛乳营业的相关法令“台湾牛乳营业取缔规则”,这也标
示著乳业的运作在台湾开始上了轨道。
尽管乳业开始发展,但鲜乳产量稀少,能喝到的人不多。牛乳在台湾的初期应用,仅
供应日本医院里的病人饮用,台湾人几乎没有机会喝到。相较之下,一般台湾人较有机会
喝到的乳品其实是炼乳。
炼乳是在1856年由美国人 Gail Borden 发明,取得专利后以“鹰牌”(Eagle Brand
)炼乳销售,另一个十九世纪末的炼乳主要品牌则是“英国─瑞士”(Anglo-Swiss),这
个品牌后来与雀巢合并。在清代台湾,这些西方进口的炼乳可说是奢侈品,仅官员或富人
有机会喝到,甚至可作为晋见朝廷官员的贡品,由此可看出乳品在当时价值之珍贵。富人
一般则将之作为营养补充品,会以水或茶调入炼乳饮用。
牛乳自日治时期进入台湾市场后,因被医院采用以治疗病患,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形象
,即使营养知识并未普及,在许多人心目中仍是相当珍贵的滋补品。而由于鲜乳量少价昂
,非一般人所能问津,相较之下,炼乳价格相对便宜,又具有能长久保存、方便运送的特
性,再加上浓郁口感,进口量不断上升,除调入热水当作滋补品外,二十世纪初期不少人
将之用来喂养婴儿,当作母乳的替代品。
在炼乳市场不断扩大的情形下,除了西方品牌,日本也积极发展炼乳,并将殖民地台
湾当作日本炼乳的重要市场。在1920 年代,三井金线炼乳、森永炼乳等也都是重要的炼乳
品牌。
较炼乳晚些出现的奶粉,也在日治中期的台湾市场有了显著成长,当时的品牌如雀巢
的ラクトーゲン(Lactogen)、森永奶粉デリゴール等。ラクトーゲン在广告上强调,奶
粉是发育期必要的家庭常备饮料,除了给孩童饮用外,也适合加入红茶饮用或作为探病礼
物。
另外,在日治时期,台湾市面上也有发酵乳、乳酸饮料、奶油等乳制品,但从现有资
料看来,这些乳制品的消费者主要应为日本人,尚未进入大多数台湾人的生活中。然而,
加入牛乳制作的面包、冰淇淋、牛奶糖、其他菓子点心等,则逐渐成为都市居民所熟悉的
休闲食品。尽管乳品在台湾的普及仍是二次战后的事,日治时期牛乳与乳品的发展,已然
在不少台湾人心中建立“乳品为珍贵滋补品”的印象,也为日后的乳品消费建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