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版上的大家,在练习中英翻译时,
是根据什么原则下去做对译?
我参考了翻译理论的论文,基本上学术观点提到要信、达、雅。
但另一派以文化思维为主的翻译理论家认为,需要将英文的意思了解并咀嚼后,
以【欲翻译的语言】的文化思维观点译出。
简单来说,就是主观的翻译方式。
根据我以前看中文翻译书的经验,很多被人诟病文句不通的翻译书,
主要都是因为为追求英文的准确度,造成读者在阅读很大的理解障碍。
大家可以看到,台湾一些大师早期的翻译著作都相当生硬晦涩,但精准度绝对高!
不过,他晚年重编过后的版本平易近人多了,变成一本【可以看得懂的书】。
之前也听学校教授说,去看他这几年内重编的著作,买到旧版的可以先放著。
因为很多学生都会反应原版翻译比较难懂,很多字词都很抽象。
不知道大家是比较偏向哪种原则来做翻译呢?
我个人是偏向后者,但我拿给教授改的时候,有的会给我极高接近满分的分数;
有的教授却只给我及格分数。给我低分的教授觉得,虽然我意思有传达到,
但没有理论上的精准度;给我高分的教授认为,我将原本的意思理解再传达出来,
对于读者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若作为一个公共知识份子,需要有在地性的思维。
(也就是说,要说人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就像是在写新闻一样。)
大家比较偏向用哪种方式呢?
(翻译新手劣文,观念有错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