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性别大补帖] 同志社群包含了谁?

楼主: Makotoyen (暫離。)   2013-03-22 13:39:30
※ [本文转录自 lesbian 看板 #1HI-w1ok ]
作者: Makotoyen (最爱毛虫了) 看板: lesbian
标题: [文章] 性别大补帖:同志社群包含了谁?
时间: Fri Mar 22 13:39:10 2013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7678
性别大补帖:同志社群包含了谁?
2013-3-20 21:58 作者:本报讯
■王晧安
“同志”二字通常指的不是特定的个人,常常是一个复合名词,因此有“同志社群”的意
思,象征的是一种身分。这里的同志社群包括哪些多元的性别、性倾向身分呢?有人说是
LGBT、LGBTQ、LGBTQI、LGBTQQ、LGBTSQQ、LGBTQQIAA,随着对于各种性别身分、性倾向
身分的了解,同志社群的概念不断地扩充。
最为人熟知的是LGBT,即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其次为LGBTQ,Q有时候
用作queer,即酷儿,指的是在性或性别议题上比较边缘、弱势,但又能桀傲不驯的这种
人;有时候用作questioning,即疑性恋/流性恋,是指质疑、怀疑、不确定性别或性倾
向认同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性别认同、性倾向认同,甚至性别气质,往往是流动而不固
定的,有些人更积极拥抱这种流动的特质。
I是指阴阳人/双性人,过去常与跨性别混为一谈,但在2010年后,透过媒体的曝光较为
人知,但仍需要整体社会对阴阳人/双性人有更多的了解。LGBTQQIAA最后一个A是指
asexual,其中一种翻译为“无性恋”,但台湾本土仍缺乏asexual的主体发声,因此较难
作进一步的经验与处境的讨论。
至于S与A是什么呢?指的相同是“直同志”(tonzhi-freindly straight),也就是“异
性恋盟友”(straight allies),这两者是同义词。国外通常用LGBTQQA,但我认为华人
地区较适合用LGBTSQQ,不需要直接将“Straight Allies”翻译成直同志。因为“同志”
二字较有华人文化的脉络,取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国父革命的名言,1989
年于香港正式地被使用。当时在为straight allies寻找翻译时,发现台湾社会同志社群
已习惯使用“直同志”这个词,作为“对同志友善的异性恋”的代称。如果按字义直接翻
译成“异性恋盟友”,意思究竟指的是什么盟友呢?在中文上反而有一种语焉不详,不容
易理解的感觉。因此最后选择在华人文化/地区直接使用直同志“S”较易理解。
至于国外大学与中学,常有对同志友善的学生社团,有的是各校组织,有些则是联合组织
,常取名为QSA (queer straight alliance)。过去曾翻译为“同直联盟”,很有同志
社群彼此连线、连结、合作的感觉,但好像又把直同志排除在“queer”之外?况且用“
同”这个字好像也没这么适合,虽然原本“同志”一词翻译自“queer”一字,但容易从
“同直联盟”的中文字面中,误会“同”是指“同性恋”,也许称为“酷异联盟”更适切
吧!
一样称为“同志”,但随着多元性别光谱越来越为人所知,其内容与概念越来越丰富,因
此有时候我们可以从英文的缩写简称中,了解该文章、讨论脉络中,究竟能包含到什么程
度的多元性别、性倾向身分。因此,如果有意识使用LGBT、或LGBTQ、或LGBTQI、或
LGBTSQQ、或LGBTQQIAA等等,各意味着各发言者有不同程度的多元社群意识,我不认为非
要“统一”不可,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使用“最长、包含最多的那个简称”。像是声称课程
名称为“性别教育”,实质内容依然是“二性教育”;讲座声称要谈“性别关系”,事实
上谈的却只是“男女关系”;说是“性别教育”,却看不见“男性主体”;明明就是“男
同志社团”,却说自己的社团是“同志社团”。
名符其实仍是重要的,才不会有让想参加活动、阅读文章、参与讨论的人,有误上贼船、
被欺骗的感觉。
(好性会觉音青年性别工作室主持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