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从“国语就是北京话”到“台语就是闽南묠…

楼主: arvino (财害命)   2010-09-15 19:40:11
※ [本文转录自 TW-language 看板 #1CaA-jyD ]
作者: arvino (财害命) 看板: TW-language
标题: [书评]从“国语就是北京话”到“台语就是闽南语”-读《李戡戡乱记》
时间: Wed Sep 15 19:36:10 2010
从“国语就是北京话”到“台语就是闽南语”。
原始发文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animal-choir/article?mid=52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批评台湾伪学者蒋为文的文章当中讲到:国语(普通话)不是北
京话。文章连结:http://tw.myblog.yahoo.com/animal-choir/article?mid=48
今天我心血来潮去Google了一下最近搞得声势浩大的《李戡戡乱记》,也就是李敖
的儿子最近出版的书。我并没有找到全文,不过我也没打算要下载这本书。不
过在Google的搜寻结果上还是跑出了一些节录的内容。其中一篇如下:
《李戡戡乱记》:国文科的“去中国化”──谈“台湾文学”
http://tw.myblog.yahoo.com/see-joo/article?mid=2181
其中一段提到闽南话跟台湾话的关系,内容节录如下:
从语言推翻“台湾文学”
首先要提的是,什么叫“台湾话”?语言学上,没有“台湾话”这种东西,“台湾话”
和“台语”就是闽南话,也称为河洛语。民进党的教育部长推动“本土语言教育”,
称作“说妈妈的话 ”。 事实上,全世界有五千六百万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即使全
台湾不分省籍,异口同声讲闽南话,其他地区还有三千三百万人在讲同样的话。最
讽刺的是,这三千三百 万人绝大多数分布于福建省南部。所以,“台湾的妈”比“闽
南的妈”还要少,所以台湾讲的是“他妈的话”,因此将闽南话称作“妈妈的话”更
凸显了这些政策的 荒唐。有不少人认为“台语”是台湾本土的东西,实际上,“台
语”就是“闽南语”,没有台语这种东西。
然后李戡在之后的也分别从“地区、文字、语言、主题的角度思考”得出了“不论
采用何种“台湾文学”的定义,包括广义的“台湾文学”、“台文”创作的“台湾文
学”、“台湾文学”等同“乡土文学”,或是台湾人专属的“台湾文学”,全部不成立。

这个结论。
而很有趣的是,他老爸李敖在替他这本书写了一篇导读,内容十分相似,不知道究
竟是父子中何人所著?节录如下:
二十、自欺欺人有“台湾话”“台湾文学”── 在语言学上根本没有“台湾话”,只
有“闽南话”。“台湾话”难道不是“闽南话”吗?现在全世界有五千六百万人在讲
闽南话,换言之,有三千三百万讲这种话的 人不在台湾,今天台湾二千三百万人,
大家全说一种语言,也是二千三百万人讲这种话而已,还有三千三百万人在台湾之
外的地区讲这种话,这要怎么解释呢?所以 说,今天我们讲的所谓的“台湾话”,
说穿了,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南部为主的人讲的话,很不客气的说,我们讲
的妈妈的话是“共匪地区的语言”,他们的妈妈比我们多,我们讲了半天“台湾话”,
原来讲的是他妈的话。至于“台湾文学”,从文字上和程度上,都跟不上,所以并不
存在,认为有“台湾文学”的人,仿佛在暗室中抓一头根本不存在的黑猫,“歹势”
了。
原文节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see-joo/article?mid=1929
这个想法是老爸的,还是儿子的其实不重要,反正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要知道他们的
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好了,市场定位也是如此,这般皆大欢喜。
我这次想谈论的主题有三个:分别是:闽南语是否等于台语?台湾文学的存在与否。
然后是否这两个命题是有关的。
一、台湾话不等于闽南话
在这里,有一些概念需要澄清,就是如何语言与语言(或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分界
线在哪里?一本语言学入门课本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6th ed,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 et all, Cenage Learning Australia, Melbourne 2009
里面第十章第一节DIALECTS: pp. 398-399就是谈到方言(Dialects)与语言
(Languages)的定义与界线。让我节录其中几段:
When there are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 way different groups speak a
language, we say that each group speaks a dialect of that language.
翻译:当不同的族群在使用(说)同一个语言上有系统性的差异时,我们称这些族
群说的是这个语言的不同方言。
... when the speakers of one dialect group can no longer understand the
speakers of another dialect group – these dialects become different
languages.
翻译:...当一个方言的使用者们已经无法(按:使用该方言)理解另外一个方言的
使用者时;这些方言就可以算是不同的语言了。
书中也有些关于其他语言的例子:
... Danes ... and Norwegians ... and Swedes ... can converse with each
other.
Nevertheless, Danish and Norwegian and Swedish are considered separate
languages because they are spoken in seperate countries and because there
are regular differences in their grammars. Similarly, Hindi and Urdu are
mutually intelligible languages spoken in Parkistan and India,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re not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between the English
spoken in the USA and Australia.
翻译:丹麦人、挪威人跟瑞典人可以互相交谈。可是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却被
当成是不同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在不同的国家中使用,也因为这些语言的文法上
有规律的差异。同样地,印度语跟乌尔都语也是可以互相了解的不同语言,尽管两
者之间的差异不比在美国或澳大利亚使用的英语的差异来的大。
但是说道中国的方言,却是有点不同,书中说:
... the various languages spoken in China, such as Mandarin and Cantonese,
although mutually unintelligible, have been referred to as dialects of
Chinese because they are spoken within a single country and have a common
writing system.
翻译:在中国里面使用的很多不同的语言,像是国语/普通话跟广东话,虽然无法相
互沟通,却被归属于中文/汉语的不同方言,因为这些语言都在这一个国家里面使
用,且共用一套文字。
从上面节录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两个族群所使用的语言是否是不同的语言或
是方言,并没有一条清楚的分界线。像是里面提到的丹麦、挪威、瑞典,分别拥有
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跟其他两国的语言交谈无碍。而中国里面
的不同方言,书中提到的普通话跟广东话,却是不能交谈的语言。而对分界线有最
大影响力的,不是语言学的研究,而是政治!也就是说,不管两个语言多么相像,
只要在不同的国家里,就可以是不同的语言。相对的,不管两个语言多么不像,只
要在同一个国家里,就是可以是同一个语言的不同方言。
但是既然李敖父子要从语言上来谈,那我当然也要从语言学来谈,不然谈政治就是
离题了。
因此,闽南语是否等于台语?
当然不同。不要说在他们父子提到的福建南部的闽南语之间还分泉州话、漳州话、
厦门话等等。就是在台湾本岛上,就有分鹿港、海口、内埔、宜兰等不同的腔调(参
考 wiki上台湾话的词条)。依照语言学界这些宽松的定义,我既
可以说台湾话是跟福建南部闽南话有一样祖先的不同语言,因为他们分别在两个不
同的国家/政府所统治的地域里;我也可以说漳州、泉州、厦门、鹿港、海口、内埔、
宜兰等不同族群所使用的语言都是闽南语的不同方言。但是不管如何,台湾话跟闽
南话都不能划上等号,因为说闽南话的人不是全部都说台湾话,而说台湾话的人,
根据他们父子的数据,还占不到全部闽南语人口的一半。所以自然不可能说,在福
建南部的闽南语使用者讲得是台湾话,因为两地的语音、词汇在分隔多年的演变下
都有很大的不同了。而台湾话跟闽南话这两个词既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互换,那自
然是不能相等了。
至中其他比较难听的李敖风格的文字,如“他妈的话”父子皆有使用,我想也不用
特别在意。大家笑一笑就好了。以前我看李敖用这种风格的文字骂国民党,我也看
得挺爽的。
上面我论证了,台湾话不等同于闽南话这件事,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下所谓“台湾文
学”存不存在的问题。
有鉴于我本人不念文学相关的专业,我也不考虑在这里给出一个“文学”的定义,
更不想尝试定义“台湾文学”这个可能很有争议的词汇。所以我的方法是,针对李
敖父子这本书里面李戡对于他说台湾文学不存在的论点进行反驳或是举出反例等,
以证明我的论点。
李敖父子书中从“地区、文字、语言、主题”这四个角度否定台湾文学,那也让我
试着从这几个角度一一反驳。其中语言一项已经在上面讨论完了,接下来让我先从
地区开始好了。
二、可以有地区上的台湾文学吗?
书中对于台湾文学的定义来自于叶石涛的《台湾文学史纲》。也就是说,既然有人要
说有“台湾文学”那自然会有个“台湾文学史”一类的著作。而他们父子说:“台湾
即使历史背景有些特殊,但还是中国的一个省,我们何时听过有“湖南文学”这种
东西出现?”,那我是不是可以推论,假设真的没有“湖南文学”这种东西,那也一
定不会有“湖南文学史”这类的著作。笔者我并没有李敖大师博览群册的深厚学术
功底,但是我知道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Google(美商谷歌公司商标所有),所以
我就请Google大神替我解惑了。经过搜寻,我发现还真有《湖南文学史》这本书,
不但湖南这中国的一个省如此,北京、河南等都有各自的当地文学史著作存在。这
可不是我在鬼扯,这些书连博客来网站(博客来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标所有)
上都有卖:
《湖南文学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617006
《北京文学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157217
《河南文学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341444
也就是说,不要说是中国的一个省,连中国的一个城都可以有自己的文学。那么我
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地区上台湾不能有“台湾文学”了。
再来,书里面由叶石涛的文章〈什么叫做台湾文学?〉中得出:“由此可知作者认为
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文学”是具有“地方性的””的结论。这世界上由一个民族
向外的殖民/移民分支产生的地方文学获得独立的艺术地位的比比皆是,就说美国、
澳洲、南非、加拿大等地就有完全被承认的独特文学,而他们可以说都是当初英国
人的后裔。其中澳洲独立还不到一百年,也仍旧奉英女王为精神领袖,但是没有人
会在这里大声喊,澳大利亚文学只是地方性的文学,其实他还算是英国文学而已。
南美州也有很多从前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所发展盛得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
独特的文化艺术,不因为他们的文化宗主国存在的事实就抹煞他们独特的地位。
综合以上,台湾人曾经是中国人的一份子也好,台湾曾经是中国的一个省也好。这
些都无法构成“台湾文学”不能存在的理由。
三、独特的文字很重要吗?
书中继续写道:“由此可知,闽南词汇全是汉字。除非台湾自己发明真正的“台文”,
才是货真价实的文学。绝不可能只因少数的特殊词汇,就可以独自成为一种新的文
学。”那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用汉字的不算,有特殊的方言词汇也不算,这两
个都不算是构成独特文学风格的要素。
那么,日本用汉字,日文的假名都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所以日本人其实没有自己
的文字?日本人有他们独特的汉字词汇,如“世话(安慰)”、“风邪(感冒)”等,
那日本文学存不存在?我怎么看都觉得书中批评台湾文学的理由也可以套用到日本
文学上啊!
书中也有提到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我猜以李敖父子的广博,想必
是读过这位文豪的书吧?但是要知道,马克吐温的文学风格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就
是他大量的使用美国南方不同的英文方言的发音或是词汇甚至是语法来写作。文学
上,马克吐温创造了这种美式英文的独特写法是他在美国文学史刻下的明显痕迹。
再说自己独特的文字好了,我想只要对欧美文学稍有涉猎的人都有听过James Joyce
这个名字吧?乔伊斯虽然是使用英文写作。但是我想没有那个做文学史的学者会把
他从爱尔兰文学移到英国文学的分类下面。所以,文字有这么重要吗?
我个人不喜欢有些人所尝试推行的用罗马字母这类的拼音文字来作为台湾话的书写
文字。所以我更反对李敖父子这种要把汉字当成中国的私有财产的想法,因为就是
这种想法给了推行罗马字母的人他们事业的正当性。
四、主题的主题是什么?
恕我鲁钝,我看不懂这两段的主题是什么。第一段提到一篇反共文学的代表作,指
出其:“整篇故事,与台湾一点关系也没有,却能被称作“台湾文学”。”,这让我想
到莎士比亚的很多剧本,如:《威尼斯的商人》、《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等等很多,好像都不在英国发生,当然也跟英国一点关系都
没有。所以这些不算英国文学?我有点迷糊了!
第二段就更奇怪了,马克吐温跟罗伯路易士史蒂文生本来就不是夏威夷人啊,夏威
夷文学干他们什么事?而夏威夷是在1959年才被美国并吞的小国家,连美国人自己
一开始都承认推翻当时的夏威夷女王Lili'uokalani是非法的行动,但是最后仍旧
变成美国最新的一州。我不太懂为什么要挑夏威夷来做例子。一个在二十世纪被周
围的强国当作角力的舞台的小小岛国,后来被不管是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强
势的美国并吞。这样的地方有什么代表性吗?所以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一段要讲的
主题的主题是什么?有人愿意帮我解惑吗?
五、两个命题的关联性
从上面的例子,如詹姆士 乔伊斯这位爱尔兰文家就可以知道,语言跟文学应该是各
自独立的两个领域。两者的关联我想就算是语言学界的专家或是文学界的泰斗都不
敢下这么武断的结论的。毕竟,说到底,文字只是文学作品的载体,虽然互相之间
绝对有影响,但是要说他们是否有发生学上的关系,实在很勉强。我想如果我用华
康少女体打这篇文章,应该也不会跟我现在用的新细明体差很多吧?
五、结语
四个角度都说完了,我还真找不出他哪一个理由是站得住脚的。所以我只好总结:“台
湾文学”并不像李敖父子所说得那样不存在,相反地,我一边写一边觉得,“台湾文
学”大有可为,只要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继续为自己的独特性付出努力的汗水。
话说回来,我这篇并不是想要抓住李戡文章的错误猛打,但是我觉得既然他打着他
老子的名号出书,而他老子也替他写了洋洋洒洒一长篇的导读,那我想我可以认为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父子合著的。我比李戡大了九岁,就算在知识上胜过他
也一点都不值得骄傲。不过跟他们父子俩相比,我自然就什么都不是了。
言归正传,我这篇的主题本来是讨论语言。之前我谈到独派很喜欢说国语/普通话就
是北京话,现在我发现了,原来统派也喜欢说台湾话就是闽南话,两边还真是“龟
笑鳖无尾”啊!
最后,这本书我手上没有,好像也没人打算送我一本签名书。所以我只能上网站去
看他的内容目录。目录中我看到了一些批评台湾现在的历史教科书的题目也就算
了,可是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要拿他在附中的四位老师开刀。这四位老师我不认
识,就当作他们有他写得那么糟糕好了,但人家高中老师也不是那么好当得啊,每
天要应付多少学生,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讲清楚就算是尽职了,要求他们(其中两个
历史老师)去了解教科书课本里的所有历史细节跟争议(注),不会太为难他们了吗?
作者父子俩名气这么大,不会觉得这么拿两个高中历史老师做出书成名的踏脚石有
点不厚道吗?
注:这里提到的文章是:摘录《李戡戡乱记》页240-244:写给历史人物的一封信。
来自于:
http://tw.myblog.yahoo.com/see-joo/article?mid=2032
楼主: arvino (财害命)   2010-09-16 12:27:00
更正:“世话”其实是“帮助、照顾”之意,写得时候失察。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来乱的)   2010-09-16 19:46:00
为什么要去读这种东西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