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教] 对于母语的渐进消失 大家有什么看法和 …

楼主: changlu (lu)   2008-03-04 23:17:57
※ 引述《rowls (每天都挺累滴说~~)》之铭言:
: ※ 引述《masiroi (丹枫)》之铭言:
: : 版大您好 关于您提出这方面的问题
: : 我也很有感慨
: : 我本身就读的是台语系,也时常去指导外校要参加闽南语演讲比赛的小朋友
: : 母语教育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台湾
: : 就像去年台罗会举办的世界台语文化营所诉求的就是“教育母语化”
: : 现在的小朋友,看卡通、看电视都是听华语 很直觉反应是华语的思考模式
: : 当然语言这种东西 如果在关键时期能够多方面涉猎当然可以切换自如
: : 问题出在于父母不会讲、阿公阿妈带孙子也不讲台语、电视上又是华语居多的频道
: : 想当然尔小孩接触母语的时间不够频繁,不常讲就会淡忘甚至不会使用。
: : 小朋友会听母语,但不讲母语的问题,我有个方法建议:
: : 在家里就是跟他讲台语,毕竟,华语是学校学得到的东西,就留给老师们教就好啦!
: : 在家里,小朋友讲华语,就不要理他!
: : 刚开始他可能会闹别扭,不习惯,但是要求他讲台语,会循序渐进的
: : 华、台语混杂,进而流利的讲母语,到最后希望也能将华语词台语化。
: : 去年我有指导一个国小的小朋友参加演讲比赛
: : 发现现在很多人的发音都已经不见了,
: : 向是台语的g音,囡仔(小孩)会讲成印仔(印章)
: : 还有合喙音,m结尾的,心肝的心(sim)很多都唸成“新”(sin)
: : EX:一个新官心肝想卜升官。(很饶口吧!?)
: : 当台语不活用,不生活化的时候,就是会被渐渐遗忘。
: : 就像很多东西日新月异,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增加
: : 我们的名词如果不能台语化,那台语早晚都会被遗忘,是死的语言。
: : 就像一个句子好了:
: : EX:我打电脑需要用到键盘。
: : 如果键盘这个名词,不台语化,那会变成华台语混杂,变成:
: : 我扑电脑爱用着“键盘”。
: : 如果键盘把他说成“齿盘”(khi2-puaN5)
: : 那就是一个台语新名词。
: : 当然啦,要有一个新的台语词出现非常的不简单,
: : 因为华语名词制造的速度太快太快了,连“宅男”台语都不知道怎么来翻译
: : 所以台语要去保存,首要去广泛的运用他,运用当中
: : 试着用别的方式来表达华语的情境,毕竟台语词汇很多都在消失当中
: : 更别寄望说要给国小的母语教师一个目标,希望他们复兴母语,别傻了!
: : 支援教师说不定是真的有热诚要复兴母语,
: : 但是母语教师有多少是“校内”老师自己下去兼母语教师,程度之烂阿!
: : 有一回我去参加“海翁台语文学营”,同饭桌有两位老师来研习
: : 聊天当中,透露出:这个活动时间长,又便宜,可以拿很多研习时数回去。
: : 第二天,我与我同学跟另外一个同桌吃饭的母语支援教师聊天
: : 来拿研习时数的A老师突然爆出:ㄟ!我在学校教台语都没像你们这样讲耶!
: : 我跟我同学疑惑说:你这样可以教台语?
: : B老师又爆出:对阿!我们台语都不大会讲说,你们好厉害喔!
: : 这样素质的母语教师
: : 在国小教母语,你觉得有希望吗?
: : 现在有心人士组成的母语协会也不少
: : 但是还是无法根治母语被其他语言同化的问题
: : 自己能做的就是多说母语
: : 不管是台语、客语、原住民语 这些相较华语之下的弱势语言
: : 都要去广泛运用
: : 自己的母语自己家庭要巩固之外 还要带动大家来讲母语
: : 很多人只要听到对方讲母语 就会跟着讲
: : 所以这是种互相的关系
: : 希望我提出这些浅见 能够为母语的打拼付出一点点力量
: : 感恩
: 母语教学的困难度在于我国本是个多族群的国家
: 以我所在的乡镇在讲,有五分之一人口是俗称的外省族群
: 那他们的母语是什么?
: 愈都会化的地区,普通话(华语?!)的使用会愈普遍
: 这也是因为移入份子复杂,不得不找共通的沟通语言使然
: 这是各族群的“母语”逐渐听不到的主要原因,以台北市最为明显
: 如版友所说,母语的使用还是交由家庭来作比较妥适
: 最好是还要有那种环境
: 从小就让孩子至少学会听说流利
: 使用普通话(华语)作为教学及共同沟通媒介是有其必要性的
: 至于母语要提到什么样的地位是见人见智
: 不过就个人而言是每个人要有自觉做到“传承”的责任
: 给孩子一个自然的环境去说他的母语
: 就跟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相处一样,恩…
: 很多人忧心“台语”的消失,其实更小众的客语
: 甚至是福州话、四川话、山东话等这些也几乎消失无形
: 可是它们都是台湾的资产
: 要透过学校来做是很无力的
: 台语相关团体应该要努力的是
: 去影响政府宣导家长们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承母语
: 不要让我们文化的根失去
: 个人认为这比开多少的母语课时数更为重要
其实许多的外省族群并不算小众
比如
如果我们把湖南人也列入少数民族保护
这一个族可能是仅次于闽、客的第一大族
这么多人为什不能讲他们的话
保留他们的话
其实很有趣
也可以讨论
居住地的分散
使得他们没有交谈的机会
是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但有聚居性的
例如大陈新村、摆夷村落等等
到底有没有人在推广教学这些族群的语言?
就需要调查了
但大体而言
这些语言在台湾的消失
对台湾的影响是有限的
毕竟在他们的原乡
仍有更多人讲这些话
而对许多外省裔而言
他们从过去的中国统一论影响
是否愿意让他们承认
他们在中国这个群体下仍有高度的特异性
而值得保存传承他们特异的文化
恐怕才是
可以不可以、需不需要推动语言的重要动力
其实
南部地区有些语言政策已十分令人称许
比如把南亚地区的语言
也纳入母语教育的范畴
这是台北目前仍作不到的地方
外省的语言对我而言是没有感情的
甚至
我觉得他们破坏了我们的文化
但如果外省人自己意识到而自己去保存
个人也乐观其成
大陆汉人的方言
有相当程度已经破坏
说不定哪天有些地方的方言
台湾还保留比较好!
而死语复活的例子
也不是没有过
作者: fatsooo (fatso)   2008-03-05 10:45:00
那又不是这个地方的方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