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
Fed升息!台湾央行跟不跟 经济学者盼:应升2至3码
原文连结:
https://www.nownews.com/news/5881716
发布时间:
2022-07-27 17:18:37
记者署名:
郑妤安
原文内容:
本周全球最关注的国际事件,无疑是美国联准会(Fed)的利率决策会议。将时序拉回今
(2022)年6月,Fed于台湾时间6月16日凌晨宣布升息3码,基准利率升至1.5%至1.75%,
台湾中央银行也在6月17日下午跟进升息半码,当时央行的决议确实让人跌破眼镜,升息
半码力道太弱的言论此起彼落,也让人更加好奇,此次美国于7月28日的升息,台湾将如
何跟进?
一般来说,各国会透过每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来观察一个大型经济体是否
内含通膨忧虑,英国新闻周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于6月时针对42个国家经济
体的财经指数进行比较,发现台湾、中国、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日本、沙特阿拉伯
、瑞士等8国通膨率低于4%,且大部分经济体位于亚洲,甚至集中在东亚或东南亚。
台湾通膨率自今年3月起,连续4个月破3%,6月更升至3.59%,创近14年新高,然而与美
国3至6月通膨率8.5%、8.3%、8.6%、9.1%相比,台湾数据仍属相对优异,不过,国内民众
实际感受物价上涨压力程度却不如数字呈现上的温和,对此,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
接受接受《NOWnews今日新闻》访问时坦言,尽管各国计算CPI的公式相同,所包含的权数
却各异,“所以不要轻易的说台湾通膨没有美国严重!”
在计算CPI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以成千上万的家
庭和个人调查购买的产品及服务而定,以台湾来说,计算结构可基本归纳出食物、衣着、
居住、交通、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杂项等7大类别,各类又涵盖许多细项,像是食物类
又可分成,肉类、水产等,类别的项目权数若改变,算出来的CPI上升幅度也随之不同。
邱俊荣举例,美国将房价涨幅算成房租,并将其反映至CPI里,台湾北部7月的工业土地涨
了4.6%,房地产价格也在过去两年涨势汹汹,然而,台湾CPI的居住分类中,却没有涵盖
上述所提及的权数,“某种程度上台湾CPI权数设定有问题,常常低估物价上涨的程度。
”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的CPI成长,事实上不适合做国际比较,要观察通膨率高不高,通常
较适合拿以往的数据做观察,“若非以相同的公式去做相同的比较,我们不应该轻易的说
台湾通膨没有美国严重!”
邱俊荣进一步说明,论一个国家经济体的通膨严重程度,不只要观察数字,更多的是这个
数字出来以后,会多大幅度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他指出,台湾过去物价相对稳定,所
以大家对于某一阶段物价上涨的承受度很低,像是2012年的油电双涨,以及2018年的卫生
纸之乱,尽管客观来说,台湾物价上涨程度并不高,但薪资成长幅度更慢,因此台湾社会
主观上对物价上涨的感受都是痛苦的,倘若他国物价涨了9%,薪资涨6%,台湾物价涨3%,
薪水不涨,“你说哪个严重呢?其实是很难比较的对吧?”
随着美国Fed升息日将至,台湾经济学专家们对于国内央行的跟进升息猜测也如雨后春笋
般涌现,邱俊荣提到,台湾央行时常透过国内通膨数字,认定物价上涨温和,因而采取较
为轻微的升息政策,“台湾央行某种程度被定型了!”央行有两种政策,一是宽松,二是
紧缩,台湾的央行政策也有两种,一种是宽松,另一种是非常宽松,因此即使美国大举升
息,市场一般仍预估国内央行在未来两季可能各升半码,加起来升一码。
邱俊荣回顾6月央行理事,当时央行以及金管会都说“台币贬值跟利差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台湾上半年出口还很稳健,加上很多公司发股息的缘故,形成一股支撑台币的力量
,但是股息不是天天发,加上下半年出口担忧,“现在就连有这些力道在撑,台币还是天
天贬,更何况下半年两大支撑因素消失!”
邱俊荣称理想上希望央行采取更加积极的货比政策,例如升息2至3码,“美国7月若再升4
码,我们还不动,完全可以想像台币会贬值贬得非常严重”,台币贬值将造成进口成本大
幅提高,国内物价也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在能源方面,“美国升息,美元一定会越来越强
,届时台湾物价上涨情况也会很难摆平。”
美国总统拜登曾称“世界各国都将在这波通膨中分一杯羹”,而通膨是近年来最大的黑天
鹅,也是各国央行都有的共识,邱俊荣说,台湾若不积极采取货币政策,将通膨压下,经
济会变得更糟,“既然有没有升息,经济都无法避免更糟,那就要想办法回到常态”,他
呼吁央行最好慢慢的把利率拉回到经济体系的常态里,升息某种程度是让经济回归基本面
,不要透过政府强力的干预影响经济运作,甚至扭曲资源的配置。
心得/评论:
不赞成
台湾央行不该跟进升息
这样就等于承认台湾的CPI统计有问题
没有真实反映台湾物价的上涨
而且台湾是出口国家
需要靠货币贬值帮助电子业
而且升息会增价利率
对于建商和购屋族要负担的贷款会更重
不利台湾内需经济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