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为什么经济成长、薪资却停滞?从数据分析

楼主: Limoncy (Lab nerd)   2020-11-23 17:20:40
1.原文连结: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59775
2.原文内容:
为什么经济成长、薪资却停滞?从数据分析看见台湾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根据主计总处的资料,台湾在 2002 年以前,每工时实质 GDP 与每工时实质薪资成长趋
势类似,但 2002 年以后,实质 GDP 持续成长,而实质薪资的成长却几近停滞。这是为
什么呢?
生产力 vs 购买力
中研院经济所的杨子霆助研究员,分析实际数据发现: 实质 GDP 仅能反映国内生产数量
,不代表国民消费能力,特别是近 15 年来,台湾经济仰赖“资通讯产业”出口,其生产
品价格在全球竞争下越来越低,而大众想消费的民生物品,却因“原油价格上涨”越来越
高,这造成“实质薪资”的成长大幅落后“实质 GDP”的成长。若要突破关卡,强化发展
以人才价值为主的产业,是改变现有困境的方向之一。
问:为什么台湾 GDP 持续成长,薪资却没有跟着成长?
近 15 年来,台湾经济发展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实质 GDP (亦即实质产出)持续成
长,但实质薪资却停滞。根据主计总处的资料,在 2002 年以前,每工时实质 GDP 与每
工时实质薪资成长趋势类似,但 2002 年以后,实质 GDP 持续成长,而实质薪资的成长
却几近停滞。

图:2002 年以前,劳动生产力与实质薪资的成长走势其实是亦步亦趋。然而 2002 年以后
,劳动生产力仍成长,实质薪资成长却几近停滞甚至为负。
许多人认为这个现象代表经济成长果实分配给“受雇劳工”的比率越来越少,即“受雇人
员报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亦即劳动报酬份额)下降。但我们检视实际资料发
现,劳动报酬份额的确从 1990 年代初期开始下滑,但在实质薪资开始停滞的期间,亦
即 2002 年以后,就停止下降趋势,在 42% 上下波动。换句话说,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
可能难以解释近 15 年来为何台湾“实质 GDP ”与“实质薪资”会出现这么大的成长差
异。

图:多数人“直觉上”认为这反映劳动报酬份额下滑。但根据资料显示,劳动报酬份额在
2002 年后停止下降趋势,且在 42% 上下波动。因此,劳动报酬份额可能并非造成“劳动
生产力”与“实质薪资”成长脱勾扩大的主因。
造成近年台湾出现实质 GDP 成长,但实质薪资停滞现象的原因,可能不是劳动报酬份额
下滑。
首先,大家通常只关注当期领到、可以立即用来消费的“薪资报酬”。但随全民健保、劳
退新制的实施,“非薪资报酬”的比例越来越高,例如劳健保、退休金提拨,也是“劳动
报酬”的一部分,但却没算在实质薪资之内。忽略这部分的变化,会高估实质薪资成长“
落后”实质 GDP 成长的幅度。

图:劳动报酬包含“薪资”及“非薪资报酬”。非薪资报酬包含:雇主为员工支付的保险
费、退休准备金提拨、资遣费、职工福利金等等。此图显示,“薪资报酬”比例逐渐下降
,代表“非薪资报酬”比例一直上涨。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忽略“实质 GDP ”与“实质薪资”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实
质 GDP 衡量的是“生产力”,旨在估算国内“生产”数量,而实质薪资则衡量“购买力
”,代表劳工薪资所能换取的“消费”数量。为了跨年度比较,实质 GDP 与实质薪资都
是排除“物价变动因素”后产生,如此才能正确比较各年间的国内生产力(亦即实质
GDP )、与劳工购买力(亦即实质薪资)。
每工时实质 GDP 代表“每单位劳动所带来的生产量”,而每工时实质薪资代表“每单位
劳动的薪资可以换到的消费量”。
因此,这两个经济变量在计算过程中,是除以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物价调整──“GDP 平
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前者代表的是“生产品价格”,后者代表的是
“消费品价格”。台湾大约在 2002 年后, GDP 平减指数(生产品价格)出现衰退(下
图绿线),而 CPI (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下图黄线),我们发现这让以 CPI 进行物
价调整的实质薪资的成长“大幅落后”以 GDP 平减指数进行物价调整的实质 GDP 的成长


图:台湾从 2002 年开始, GDP 平减指数一直下跌,然而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却持
续上涨。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产品变卖成现金,越来越不够买到想要的东西。
“生产品价格”(GDP 平减指数)越来越低,而“消费品价格”(CPI) 越来越高,才是
造成实质薪资成长“落后”实质 GDP 成长的主因。
进一步探索 GDP 平减指数下降,但 CPI 却上升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个现象反映台湾贸易
条件的恶化,亦即“出口商品价格下滑”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过去 20 年来,台湾
产业结构有很大的转变。在 1998 年,资通讯产业占工业产出的比重大概是 16% ,到了
2014 年,已提升到 42%;但很不幸地,我们押宝的资通讯产业,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价
格在这段期间也跌掉了 50%,这可能是我国生产与出口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而消费
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则是由于原油价格在 2002 年后的飙涨所带动。

图:近 20 年来台湾的出口主要依赖“资通讯产业”,2000 年之后由于资通讯产业激烈竞
争,资通讯产品价格下跌约 50%,以致台湾整体输出的产品价格也随之降低。

图:随着原油进口价格上涨,输入的物品价格也跟着上涨。
总的来说,过去 15 年台湾的生产力虽然增加(亦即实质 GDP 成长,见下图绿线),但
却是奠基在生产越来越低价的产品上,而民生消费物价因为原油价格飙涨,越来越贵。因
此,如果我们将 GDP 改用消费品价格 (CPI) 做物价调整(见下图黄线),则会发现台
湾国内生产所能换到的消费量(亦即 GDP 的购买力)也如同实质薪资在 2002 年后出现
停滞现象。

图:2002 年后,实质 GDP 虽持续成长,但却是奠基在生产越来越低价的产品上。若 GDP
改以 CPI 调整物价,借此反映 GDP 的购买力,可以发现如同实质薪资,早已停止成长。
综合以上数据,以国内产出的购买力来看,台湾的经济早已出现停滞,也难怪实质薪资不
会成长。
问:“重新分配”能缩小薪资与经济成长的差距吗?
大家会很直观想到“分配问题”,也就是经济成长果实没有分配给劳工。但从前面提到的
资料来看,劳动报酬份额在过去 15 年其实没有太大变化,而且不论是薪资或 GDP ,只
要是从购买力(即以 CPI 做物价调整)的角度来看,都是呈现停滞。所以要改善目前经
济状况,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 GDP 如何分配,而是在于如何把 GDP 的饼做大,发展附
加价值高的产业,以摆脱低价竞争的循环。
问:同样依赖“资通讯产业”的韩国,也有这种情况吗?
韩国的工业与台湾有类似的问题,实质薪资的成长落后实质 GDP 的成长,原因在于韩国
也是发展价格跌很快的“资通讯产业”,但韩国整体实质薪资的成长却没有落后实质
GDP 的成长太多,差别在韩国的“服务业”经济表现很强。

图:台湾和韩国工业部门类似,实质薪资的成长皆大幅落后实质GDP的成长,但韩国服务业
不论是实质GDP与实质薪资都在成长,反观台湾服务业,实质GDP与实质薪资都是停滞。
韩国的服务业,无论是生产力或是薪资都是明显成长的状态,也许跟医疗、教育、影视与
观光产业外销有关。例如:招揽外国人到韩国进行医美服务,开放外国学校在韩国设立分
校、吸引外国人来就读。
而台湾的服务业,不论生产力或实质薪资从 2002 年之后就几乎全面停滞。台湾政府可借
镜韩国,从发展服务业来突破经济困境。加强发展附加价值高的产业,把 GDP 的饼做大
,才有机会提高薪资。
台湾的服务业大多依靠内需,如何扩大服务贸易,像是吸引外国观光客来台湾消费。另外
,台湾也许可以有条件地开放,让更多外国人来消费医疗服务,但前提当然是要解决血汗
医疗、医疗人手不足等问题。最后,台湾教育法规的限制非常严格,国外大学没办法在台
湾设立分校,所以国外的资金没办法流入、让教育环境的品质再提升。
问:税制改革,可以促进劳工就业情况吗?
2008 年马英九竞选总统时,曾仿效美国提出“劳动所得税扣抵制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简称 EITC) ” 作为政见。
美国是第一个实施 EITC 的国家,这个制度的前身是经济学家想推动“负所得税制”,就
是如果你没有工作、或是工作所得为零,政府应该退你税、也就是给你钱,顾名思义变成
负的所得税制。
“负所得税制”类似补助失业者津贴的概念,这个制度可以在“财政部”直接办理,不需
要在“内政部”另设一个福利单位来补贴失业者与低收入户,让施政更方便,所以它能降
低许多行政成本。但许多人会觉得,这个制度是让没工作的人不劳而获,所以引起很大反
弹。因此,EITC 改良“负所得税制”的做法,补贴未达到标准的工作者,但前提是“你
一定要有工作”。

图:根据美国 2007 年 EITC 资料所绘制的图表。只要有工作收入的家庭就可以领到补贴
,补贴的金额,与工作收入、家庭状况、子女数量有关。
上图显示,家庭年收入为零者无法取得补贴,不过有收入后可以拿到的补贴金额,最高点
在家庭年收入为 10,000 美元左右的家庭,可以拿到约 4,500 美元的补贴,这笔补贴约
占低所得家庭年收入的 45% ,金额并不少。图表也显示,是否结婚与小孩数量也会影响
补贴的金额,一直到家庭年收入达到 40,000 美元后,就不再补贴,只剩下课税。
EITC 制度的用意,是鼓励贫穷的家庭要去工作,有工作才有补贴可以拿。也有研究发现
此政策的确提高美国贫穷人口的劳动供给,尤其是妇女的部份。
在美国家庭中,男性大多数都有工作,女性则不一定,但此制度施行后,如果家庭收入变
多,能领到的补贴也会增加,因而鼓励未就业的女性也投入劳动市场。
我想知道的是,这些美国家庭领到补贴后,他们的劳动供给会产生什么变化? EITC 多在
每年二月发放补贴,我发现当这些家庭一次领到占年收入近 50% 的补贴金时,他们的劳
动供给产生变化,家中的女性就不去工作了,尤其在家中男性有工作的情况下。持续一段
时间后,女性才又重返就业市场。
从研究中可以理解的是,这些领到补贴的家庭多是贫穷的家庭,他们手上的现金不足。因
为现金不足,导致信用状况可能也不佳,所以也无法借钱,甚至可能到处负债。
对这些贫穷家庭中的妇女来说,工作也许不是她们的最适选择,但因为钱不够用,所以只
好不断去兼职、打工,直到二月份拿到这一大笔补贴金,才能好好休息,等到钱花完了,
才又必须开始工作。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低收入家庭中,手头可动用现金是非常紧绷
的。
美国有些研究也发现,这些家庭在二月份拿到钱后,家庭消费金额变高;我的发现是劳动
供给变低。这是一致的,没有工作后,休闲时间变多了,就会产生消费行为。无论是在消
费面或是劳动面的发现,其实都反映了低收入家庭的困境,没钱就没办法消费、也无法在
想休息的时候减少工作。
因此,若要实行 EITC 制度,不应该集中在某个月份发放补贴金,因为这些家庭就是缺钱
,应该平均分散在每个月发放,让他们可以在需要时使用。
马英九执政后,原本也想实施 EITC 制度,财政部与内政部就去调查哪些人符合资格,从
资料去看哪些人报的税很少、或是所得很低,结果发现有许多中小企业及工厂的老板都符
合资格,这显示了许多人报税不确实、隐匿所得。因此引起社会一片譁然与反对,取消了
这个政策。
由于台湾的产业结构与美国不同,台湾有许多中小企业与自营工作者,在申报收入时也许
不是那么确实,导致无法用报税资料来了解是哪些人可以取得补助。也许政府应该用其他
数据资料来作判断,先厘清领取资格,才不会有不公平的情况产生。
EITC 在美国是一项成功的政策,既能鼓励就业、又能补贴低收入家庭,英国与北欧国家
也陆续效法实施。台湾需要调整的是补贴的审查资格、发放补贴的频率。
问:开放移民、移工,是否会与台湾人抢饭碗?
台湾的人才一直出去,但很少人进来,这跟我们严格的移民政策有关。大家顾虑的是在“
同一块饼”当中去竞争,但如果是邀请这些人来一起“把饼做大”,大家都能享有比较多
的利益。特别是不要限制一定要“白领移民”,台湾用太多“单一的标准”做筛选。
如果一定要用学历跟薪资来做标准,像王永庆或郭台铭这些人在成为大老板前,都不符合
筛选资格。
开放多元的人才移居台湾,未来也许有机会替台湾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突破当今产业的瓶
颈。尽管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不同国家的人至少带来新的可能性。台湾面对少子化与人
才外流的现况,需要借助移民、移工的智慧与人力,就像美国向全世界借大脑一样。
也许可以先把在台的外籍配偶政策改得更友善,基于人道的考量,这个部分应该民众的支
持度会比较高,甚至让在台工作外国人的配偶也能取得居留证。当家人都在这块土地上,
就会更无后顾之忧地、愿意一起在这里努力。
问:研究需分析台湾许多不足之处,会因此绝望吗?
薪水不高、生活辛苦,的确是台湾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台湾社会是很动态、很有活力的,
人民有机会发声争取,甚至有可能作出改变,我相信台湾还是会越来越好
3.心得/评论:
此文为自由评论网摘自《经济成长、薪资停滞?初探台湾实质薪资与劳动生产力脱勾的成
因》 一文,内文点出薪资没有成长的原因,也点出台湾的问题。
作者: daniel955377 (安纳罕乡民)   2020-11-23 17:35:00
这文有没有3年啊
作者: dreambreaken (小灭灭)   2020-11-23 21:06:00
otc指数早就说明一切,其实扣掉台积电,所有股票都没涨
作者: polestar0505 (notmolester)   2020-11-23 23:55:00
这边一群出社会领22K的继续投绿共 笑看台湾被你们搞到什么样哈哈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