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l, 英文部分我们先放一边, 来实际了解一下贸易战对中美双方可能的实际影响吧
基本上, 就是中国生产+出口, 美国进口, 用这样的大方向来讨论
首先先提一个重点, 中国maker产品的售价, 是远小于美国进口商卖到市场的售价的
美国进口商的成本结构 = 中国产品+其他零组件+行政+行销+未完销库存风险+其他
市场售价=上述成本 + 默认毛利
不用毛利率来看美国进口商进口产品的获益
而用实际毛利来看, 大家应该都能同意美国进口商的毛利是远大于中国maker的吧
比如说, 中国生产商毛利率30%, 实际毛利US$2/pc
美国进口商毛利率30%, 实际毛利US$20/pc
只是个假设, 用以形容现况
课金拳一开始时, 订单已下甚至货已经快做好了, 关税由美国进口商支付
假设中国生产商外销的售价是US$10
美国进口商一般的在美国销售单价约为20倍 =US$200, 毛利率30%=60
US$10的+25%税金 = US$2.5
美国进口商毛利从60降为57.5
可能的作为
1. 跟中国maker谈论降价, 但中国maker就算把自己的毛利都吐出来给客户
还是没办法, 毕竟中国maker的毛利率往往低于25%
更何况没人会去做没毛利的事情
2. 美国buyer开始寻找中国以外的maker看是否有同产品
3. 美国buyer请现配合的中国maker提交因应办法, 迁厂? 或是成本优化提供更好的报价
课金拳持续发威下去, 美国buyer端差不多就是这样
基本上中国maker的毛利率本来就低, 不太有机会降价太多
所以美国buyer会自行吸收, 毕竟那些对他们来说还在可忍受范围
可是他们会很快开始寻找替代厂家
1.找不到, 就继续忍痛自行吸收税金, 跟现有厂商配合
2.找的到, 就马上进行产品认证程序, 过了就换
说到这边大家应该就有底了
能具有独占性无法取代的产品实在太稀少
所以课金拳初期, 虽然关税几乎是由美国buyer支付
但其实怕的人是位于中国的makers, 大家都怕没单
所以去年起, 大家看到了能迁厂的迁厂
不能迁厂的, 就中国厂只生产给中国市场不外销美国
美国市场的订单转到台湾厂/东南亚厂生产
甚至类似PCB族群, 还有转单给同业的过度做法
这样下来, 谁比较痛呢??
美国buyer的毛利可能降低, 但市场需求仍在, 赚少一点而已
中国maker则面临可能没单断炊的风险
所以要尽可能避,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去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
他们一直逃的结果, 就是中国的外贸投资不再成长甚至衰退
关厂造成失业率上升, 没有足够的外贸投资也会影响到股市房市汇市
最严重的结果是动摇中共统治根本
所以啊, 课金拳打在中共想同意但绝对不能同意的地方
就是要让贸易战延续很长的时间, 来把中国经济的薪火抽出来
美国的伤, 其实很小的, 毕竟课税基准是中国方的售价
这些税金对他们的毛利来说有点痛但又没中国方说的那么重
何况很多都能转单, 你看台湾网通厂迁厂迁的那么快那么顺,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