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揭开乐升案的5大疑点

楼主: a125567365 (我要成為廢文王)   2016-09-08 13:52:22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6-09-07/77037
2.原文内容:
日商百尺竿头收购乐升案破局,引发轩然大波。这桩近50亿元的收购案,牵扯到2万名投
资人,却由一家资本额5000万元的公司承接。一场乐升并购案,再次掀起台湾资本市场荒
谬的一页。最新一期的《财讯》双周刊以“乐升荒谬剧的5大疑点”深入分析这个离奇成
局又突然破局的并购案5大疑点。
疑点1:乐升要被并购,为何充满期待?
在乐升的公开收购案中,收购方是日商百尺竿头,应卖人则是参与乐升收购的散户,委托
承销商为中信银,核准机关为主管机关证期局。
曾任检察官的叶奇鑫律师,目前陆续接受许多乐升受灾户的请托;他详分此案的主客体解
释说,在乐升的公开收购案中,乐升只是这次公开收购案的“交易的商品”。就以日月光
公开收购硅品为例,是日月光必须对硅品彻底DD(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实地
查核)并深入了解硅品财务后,才正式发动攻击,最终即使硅品林文伯百般不愿意,也无
济于事。
但让人感到困惑的是,此次乐升面对即将被百尺竿头收购高达4成股权,将危及到自身经
营权的状态下,乐升高层却显得异常兴奋,大有一副可以高价出脱的味道。
疑点2:乐升与百尺竿头关系暧昧不明
违约案爆发后,第一时间所有人都怪乐升为何不针对百尺竿头做好财务调查,3位独董是
否未尽监督之责?但令人纳闷的是,买方明明是百尺竿头,以一股高达128元的天价,总
金额近50亿元公开收购乐升,理当是日商负责DD乐升是否真这么值钱?但为什么从收购日
开始至今,未曾见到百尺竿头来台对乐升进行大规模财务、职员、往来银行的实地查核?
还是说,日商百尺竿头负责人樫埜由昭旗下的2家公司,原本就持有乐升股票14%之多,
比乐升董事长许金龙约6%还要高,所以双方早有初步认知,不需要DD?
更让外界百思不解的是,既然双方有着某种程度母子关系,百尺竿头公司负责人樫埜由昭
为乐升大股东,如果真的想要并购乐升,大可以在乐升发行可转债时,就以73至75元低价
认购,又何必大费周章以高价128元在公开市场收购?这中间的50多元的价差,是为何而
来?或是要图利于谁?
市场也同时质疑,百尺竿头才刚将负责人从黄文鸿改为樫埜由昭,隔天立刻宣布收购乐升
,如此诡异的转换与收购,不知道投审会为何会如此轻率的同意这桩并购案?
疑点3:中信银收的服务费不符市场常理
一家资本额只有5000万元的公司,提了50亿元的收购案,承销商中信银居然以不到100万
元的金额接了。但这金额可能连一般股务服务的金额都不够。
一位承销人员就指出,根据一般IPO(首次公开募股)承销业务,上柜公司资本额在6亿元
以下,收费标准基本就是1200万元。如果是境外公司,也就是所谓的KY公司,收费金额可
能会超过3000万元。
若以此承销案件为例,一个近50亿元的公开收购案,按常理说,不太可能如此便宜的收费
,因为这不仅权责比例不符,承销商也会亏钱,应该是不会有任何一家银行、券商愿意承
接。
同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公开收购案为了保障双方完成交易,至少要求买方提供一定
比率的保证金。但这次高达50亿元规模的公开收购案,中信银居然未依市场惯例,要求百
尺竿头预先提供保证金,难怪市场会质疑中信银为什么要去接这笔赔本生意,还要承担这
么大的风险?
疑点4:中信银为何要协助展期?
乐升受害者阿隆气愤表示,乐升收购案一直以来就传言可能是场假收购炒股的戏码。所以
,他每天都在打电话去问中信银是否有问题,为何承办商中信银却不担心客户是否拿不出
钱呢?
他并质疑中信银承办单位是否有隐瞒情事?按理说,8月17日已经是公开收购的成就日,
基于保护双方交易成功,照理说,百尺竿头就应该把钱汇进来。但是,中信银给的答复却
是金控公司的作业程序,需要2天时间签核完毕。
8月19日应该银货两讫,但中信银却未在第一时间公告收购结果,反而是延长至31日。
事实上,8月19日那天面对很多小股东在询问中信银为何展期给付时,得到的答案居然是
:“换汇”;自救会质疑“假如中信银没有说谎,表示钱已经到位,但现在钱到哪儿去了
?”
事实上,当时百尺竿头的钱根本没入帐,让人不解的是,中信银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喊停,
并通报主管机关收购案违约;甚至,他们还要帮百尺竿头展期至8月31日,此一时间差刚
好成了空头最大的助攻,“若中信银协助隐瞒,这不成了诈欺共犯吗?”
疑点5:主管机关螺丝松了吗?
在公告宣称百尺竿头将以128元高额溢价收购乐升期间,理应受市场乐观追捧时,为何融
券空单会从2000多张暴增至1万2000张,显然与常理相违背。更要人命的是,中信银居然
延后交款,让小股东成了回不了头的待宰肥羊。
自宣布收购案以来,市场就谣传可能会破局,相关耳语也从未间断。但在风险预告书上,
所有风险都提到了,就是没有提到违约风险;甚至就连证期局都说,没有这项风险。但结
局就是最糟糕的,相信证券监理的2万名投资人,成了10几亿元损失的最大苦主。
无论如何,这桩离谱至极的违约案,同时可见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不彰与松懈;但事已至
此,接下来该如何追查到底,让那些相信经政府审核公告文件公信力的小股东们权益获得
确保,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获《财讯》授权刊登,更多详细内容请见财讯511期,9月8日上架】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满20字):
这大概是我最近看到 最完整公正而且点出疑点的报导
比起一堆低能投顾在电视上豪小虎烂
这篇讲得很好
也把中信的问题给点出来了
作者: transcend789 (阿雄)   2016-09-08 13:54:00
今天你热身惹吗
作者: watchmeisyou (生活要改变了吗)   2016-09-08 14:51:00
应卖户如果空一张必险的话 万一涨到120不就少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