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陆港观盘-中国非典型性股灾 牛市仍未终

楼主: STAV72 (刁民党党务主委)   2015-07-25 22:42:55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5000074-260203
2.原文内容:
陆港观盘-中国非典型性股灾 牛市仍未终结
2015年07月25日 04:10 汇丰中国A股汇聚基金经理人杨惠元
自6月15日起至7月5日,中国股市“暴跌”阶段中,不难发现新兴成长股(创业板)领跌
。其中创业板指数跌幅居首,近3周跌幅达到33.2% 33.2%,中小板指数、深圳成分指数
次之,跌幅分别为32.8%、32.3%,上证综合指数跌幅相对较小,为28.6%。
而依据申万一级行业统计,跌幅居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成长类股,分别为军工、商贸
、通信、传媒电脑类股,下跌幅度均超过37%。相对抗跌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低估值大盘蓝
筹类股,依次为银行、采掘、食品饮料、钢铁、非银金融等类股,跌幅介于10.6~26.3%
间。
投资人不免关心如何看待此次股灾,惟厘清此次股灾,才能正确判断投资方向;我们认为
此次股灾具有非典型性,乃一连串骨牌效应所致,“清查配资”、“强平(断头)”、“
下跌”、“更多的强平”,趋势与情绪形成“负循环”。股市的大幅下跌带来私募的清盘
及基金公司的赎回潮,主动去杠杆于是演变为被动去杠杆。
对照前述的本波中国股灾,一般而言,海外股市大部分股市泡沫的破裂,都伴随着货币政
策紧缩的身影;回到中国本身也有相同情况,2007年10月A股泡沫破裂,而中国人民银行
(大陆央行)在牛市初期(2006年4月)就已开始不断加息,2007年5月29日还推出印花税
上调政策。 由上可知,一般牛市都是在经济过热阶段结束的,因为通货膨胀上行,引发
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市场资金不足,引起股票市场的下跌,是以本次股灾具有非典型性。
本波市场资金仍相当充裕,终结牛市的根本性条件仍不具备。
然而,未来可能根本性终结牛市的因素有三:其一是经济的站稳复苏、通货膨胀的上行;
第二是全国性房价的上涨;最后则是股权融资金额的明显放量。
综观A股本轮牛市也是先见股市底,再见政策底,经济何时见底现在则还不得而知。另外
,通货膨胀部分,观察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弱,5月CPI年增长率1.2%,PPI年增长率
下跌4.6%,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准。
第二,中国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并未向全国传导,虽然一线城市的房价年增率已快要转正,
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年增率为负增长。因此在房价部分亦还不构成分流股市资金的压力

最后,股权融资加上大股东减持的规模,仍低于前两轮牛市,2001年牛市及2007年牛市的
股权融资加大股东减持规模占当年信贷融资比重都在20%以上,目前的年化值为16%左右
,仍低于前两轮牛市。
综观本波在杠杆市的环境下,两融余额在2014年9月以后出现了快速的上升,2015年6月A
股的两融交易余额规模在2兆人民币左右,场外配资既包括伞形信托、也包括民间配资,
总体规模大约在1.6~2兆人民币左右,这部分资金加速入场的时间在3-5月,去杠杆自7月
以来才明显加速,但目前难以估算何时结束。
中国股市抗洪救灾应战策略为“短线大金融为主,中长期仍均衡配置”。投资人务必不可
以短线博奕心态操作,目前预估市场将进入盘整期,由于之前套牢盘太重,需要反复震荡
才能消化前期筹码,第3季后盘整稳固走势可能性大。后续金融,大蓝筹,由于有人行无
限的流动性支持,胜率较高。
其他具有安全边际效益的个股如稳成长调结构的交集类股:铁路和电力。另外中报里优质
成长的价值股选向较多集中在绿能和新能源汽车。
注:文中个股、类股或产业,仅为参考举例,不代表个股、类股或产业推荐,且不为未来
投资获利之保证,亦不为基金未来之持股,HSBC不负担任何预测或目标无法达成之责任。
(工商时报)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总之,不卖不算赔;一摊还有一摊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