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rucetu (sec)
2025-09-15 12:12:40看到这篇原原PO在其他篇底下声称
“可读性+100%”
忍不住来回一篇
软件开发里面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知识转移
又称 knowledge transfer 印度仔会简称 KT
你也可以拿这个词去搜寻 看看印度仔对这东西的看法
有一个很直白的解释是:在你的脑袋上按复制,在我的脑袋按贴上。
简单说
每当 A 完成了一个东西要并入主线
或者 B 要参与一个他本来不熟悉的模组
大家都需要 KT 一下
这件事情成本高到靠北
假如你手上有 3 张票
分给三个人做 用了一周做完
你以为接下来再给他们 3 张票 隔周还可以保持一样的生产力吗? 错
隔周他们需要互相 KT,大家都对系统的更动有相当程度的共识之后,才能继续进行开发
所以隔周大概做不了什么事情
否则你的系统很快就会东倒西歪
这也是为什么大型的专案最好有严格的框架跟守则
我们希望尽量减少每个人重新学习的时间
当所有人遵循相同的框架在开发 就能更容易理解别人写的程式在做什么
这也是模组解藕的好处之一,它可以缩小需要参与KT的人数,你不会希望每个commit都耗
费20个人的学习成本
所以回到最前面那句 “可读性+100%”
其实根本只有对重写的那个人而言可读性 ++
你读了原本的程式,你写了新的程式,新的程式你熟到不行,当然可读性很高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份全新的程式码
整包程式要拿来重新分析测试,才会知道里面到底在干麻
我要猜测你每个类别甚至每个函数的意图
可读性可能是 “-80%”
为什么有些程式一开始看很屎
多看几次之后你觉得还满顺的
因为我们的脑子就是这样运作的啊
你疯狂加班重写了一整套系统
你当然觉得每个函数都一看就知道在做啥
作者: FrozenMoment 2025-09-15 12:43:00
我推这个观点
作者:
zyxx (321)
2025-09-15 12:53:00推
就算是自己今天可读性100% 难保下周同一个时间变50%
楼主:
brucetu (sec)
2025-09-15 13:31:00熬夜到天亮 加上 AI 帮忙写 隔天连自己的扣都只剩 50% XD
作者:
marra (Marra)
2025-09-15 13:37:00推推
作者:
crowley (苍蝇拍)
2025-09-15 13:38:00自己写的code两周回来看都要看老半天
作者: jackwang01 (艾斯比那) 2025-09-15 13:48:00
推
作者:
chuegou (chuegou)
2025-09-15 14:10:00昨天也想吐槽他推文这句 但你讲的比我有脉络多了
作者:
HelloPPT (PTTHello)
2025-09-15 14:26:00推
作者:
alihue (wanda wanda)
2025-09-15 16:23:00推
作者:
lytt 2025-09-15 17:00:00推
自己的code过一个月回来 就会想问问当初自己在写啥
作者:
Obama19 (^_^)
2025-09-15 17:51:00最可怕的是都不讨论 然后最后丢出一坨大便
作者:
single4565 (leekdumpling韭菜水饺)
2025-09-15 18:52:00推
作者: newhandfun (新手方) 2025-09-15 19:31:00
推
作者: leokidd1976 (allen) 2025-09-15 20:47:00
推,我连我自己一年前写的程式都看不懂了说
作者: hsiantinc (天这么冷) 2025-09-15 21:06:00
大推
半年前写的code我都会看git blame看是不是真的我改的
这2年已经觉得什么SOLID 重构 抽象 真的有意义吗不管谁看谁的code都觉得难懂难改
楼主:
brucetu (sec)
2025-09-15 23:10:00真的常常 git blame 到自己 XD软件工程的各种pattern都是看情况用啦 有些原则比如说DRY,有时候当你能预估到不久后的将来,你正在做的这功能会客制化成某个很难跟别人相处的东西,那就直接复制过来改一改先用啊,有时候重复程式码看似脏,其实比较好。还有很多时候抱怨扣太屎的人,只是因为他扣看的还不够熟,等他上手两个月以上再来讨论要不要改
作者:
knme (knem)
2025-09-15 23:50:00推
作者:
GoGoRoTM (GoGoRo TM)
2025-09-16 09:38:00推
作者:
wangyc (╳乂ㄨメX乄χ×x)
2025-09-16 09:40:00推
作者: freezeio 2025-09-16 11:38:00
推这篇
作者:
Eide (艾德)
2025-09-16 21:40:00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