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浓缩版,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上 Medium 好读版:
https://link.medium.com/yJLbnY3Pyib
——————
开始尝试职涯咨询和 Mentor 的契机发生在去年九月,我在批踢踢分享海外工作心得后收
到数封站内信,有些人劈头就问“怎么找工作”实在让我不知从何回答起,但我是真心想
帮助大家解惑,才上网找找有没有类似职涯咨询的平台,能透过较正式的管道,改善提问
和经验交流的品质。
知道板上有很多想转职的朋友,也蛮呼吁大家加入 Mentor 的行列,互相帮忙。此篇文章
主要分享这半年我开始尝试 Mentor 后与设计师的交流经验。
咨询媒合平台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 UX 设计师转职、海外求职经验,除了站内信我等很久等不到回复之外
,目前在 JobWits、Sofasoda、ADPList、Clarity 和 Buy me a coffee 等平台都能找到
我了。
我现在遇到的 Mentee 大多来自 ADPList,平台上有相当多海外知名企业的设计师和产品
经理。但可能是免收费的关系,我有几次被放鸽子的经验,这个情况蛮让人沮丧的,毕竟
一个月就开放几个时段,少跟一个人交流,也等于剥夺了另一个人的机会,也觉得自己的
时间不被尊重。
而 Sofasoda 则主要面向台湾社群,每个职涯导师的背景和专长都清楚揭露在个人页面上
,针对不同需求可以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 Mentor。
常见咨询主题
从三月第一次咨询开始到现在,我接触了 15 位 Mentee,超过一半都是想转职 UI/UX 设
计师,一部分是因为疫情关系,设计师的工作机会蛮多都调整为远端,也比较弹性。
然而,我觉得职涯发展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讨论主题,就像换工作,你考虑的不只有薪水和
公司前景,还有财务、家庭状况等个人因素,只有你能衡量最适合自己的路,而我能做的
就是尽可能分享经验、产业知识并提供大方向的建议。不过这类的讨论也最有成就感,毕
竟我一开始想提供咨询服务的初衷,就是希望帮助更多非本科系的设计师少走一点冤枉路
,从我过去发表的文章浏览数看来,对转职有兴趣的人真的很多。文章或许能回答大部分
的问题,但透过咨询,更能针对个人背景和经验给予合适的建议。
另外碰到最多的咨询主题不外乎是作品集审查(Portfolio review),通常是刚毕业或有
两年以下经验的设计师,这类的咨询有点像面试流程,也有点像在跟同事讨论设计,通常
咨询前我会花比较多时间看作品集、记重点,让讨论时间更有效率。
担任 Mentor 最大的收获
刚开始咨询时,除了小额的收益,认识了一些设计师朋友,我不确定自己能得到什么,只
是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交流对我的职涯有没有实质上的帮助。
因此每次咨询完我都会请 Mentee 填写匿名问卷,希望不断增进咨询的品质。
咨询服务表面上是单方面在回答 Mentee 的问题,但其实我也反复在回顾自己的设计职涯
。除了自我省思,琢磨沟通技巧并给予建设性回馈(Constructive feedback)更是直接
对日常工作有帮助的技能,透过一对一的咨询能即时地在短时间内练习消化问题、整理思
绪并提出系统性的建议。
成为一个好的 Mentee
最舒服的咨询是双方都做好准备,大部分我遇到的 Mentee 都有很清楚希望透过咨询达成
的目标,但也有少部分的人让我干等十分钟连一句 Sorry 都没有。虽然公司外 Mentor
和 Mentee 的关系仅是非正式的交流,若没有长期的辅导计画,多数都只是一面之缘。但
毕竟这个产业很小,大家也都会在 LinkedIn 上连结,最好还是以专业的态度看待 Mento
rship 的关系,最基本的守时、设定 Agenda 和提供作品集资料,彼此都能更有效率的利
用咨询时间教学相长。
想加入 Mentor 的行列吗?
最后,如果你也计画成为 Mentor 的话,我最大的忠告就是妥善安排时间,像我一开始每
周六开放两个 30 分钟的时段,听起来还好,但其实常常会聊到一个小时,再包含事前准
备工作和 Followup,有时候甚至比平常上班还累。
所以我会建议刚开始尝试咨询服务,不妨从一个月一个时段开始,主要还是衡量自己的时
间和精力。这不是工作,而是你发自内心想做这件事,时间安排和心态调整好会轻松许多
,才做得长久。若越来越得心应手,可以再考虑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 Mentorship 关系
。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跟我预约咨询时间吧!Happy mentoring,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