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流传的“原文”是这份: https://assets.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3914586/Googles-Ideological-Echo-Chamber.pdf
我读完了这份共计 10 页的原文,以下是我的解读:
* 原作者并非空口说白话,他的确有引述其它资料来支持他的论点。
* 我自己不是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社会学(sociology) 的专家,只能从表面
上判断他有无唬烂乱引用,但无法进一步去确认该引用来源本身的可信度。
* 原作者主张: 不该把性别差异(gender gap)与性别歧视(sexism)划上等号。
* 原作者主张: (第 3, 4 页) 男、女之间的属性(trait) 差别,以整个族群来看
,事实上是有重叠的 (如原文内示意图所表现出的连续性的分布) ;原作者明确
指出他不赞同“以该族群的平均值来代表个人个体” (如原文内示意图把两个族
群分离,完全不重叠)
* 原作者从第 4 页起,继续列出他的论点及引用来源,从神经科学、社会学的角
度论述“人格差异”。
* 原作者从第 5 页起,论述
> Non-discriminatory ways to reduce the gender gap
> 以非歧视的方式来消除性别差异
例如,从制度上加强“合作(cooperative)” 的机会、加强“对‘人’的关心”
,使得女性族群能有舞台发挥她们的长处,同时检讨传统性别刻板印像如何持续
对男、女都造成压力
* 原作者从第 6 原起,论述“过分追求政治正确的隐忧及疑虑”
> The harm of Google’s biases
> Why we’re blind
* 最后,第 8, 9, 10 页,原作者提出建议,例如
> De-moralize diversity.
> 停止神圣/道德化“多样性”
> Confront Google’s biases
> 正视 Google (内部文化中的) 偏见
> Focus on psychological safety, not just race/gender diversity
> 专注在“心灵上的安全感”,而非 (表面上的) “种族/性别多样性”
> Be open about the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 对“人性”背后的科学保持开放的心胸、态度
(而非把所有的对于“差异”的讨论直接扣上歧视的帽子)
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与摘要;就我读来,这作者的语调是理性的 (而非无厘头地直
接宣告 男 > 女 )。
这版的原文里有他引用的资料来源,如果能挑战他引用的资料的可信度,或著能拿
出更完整的资料来指证他犯了 motivated reasoning [1] 的错误,那他被打脸自
然是活该。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tivated_reasoning
但现在情形是“媒体标题杀人”
> The Most Common Error in Media Coverage of the Google Memo
> 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7/08/the-most-common-error-in-coverage-of-the-google-memo/536181/?single_page=true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14959601
========================================================================
以下是我自己的看法,来自于我自己的经历。
在我经历过的北美软件业里,能在企业(corp)环境里活下来的,多半是这三类人
(1) 企图心强,达成目标至上,通常是爬上管理阶层
(2) 逻辑清楚,掌握技术实作,通常是成为资深码猴
(3) 八面玲珑,擅长交际沟通,通常是走向专案协调
而第四类人很容易变成肥料: (4) 关心他人 / giver / 偏好合作多于自干
这在 corp 内的评鉴系统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评鉴项目都是以“个人表现”为主
;战功都是挂在“个人”名下,极少看到“帮助他人更上一层楼 / 为团队补位 /
code review / pair programming ”被当成战功的。
易言之,第 (4) 类人,不管是男是女,下场多是吃土变肥料。
这种系统结构性的问题,我不认为“(表面上的) 种族/性别多样性”是最佳解 (但
它的确是很直接的暴力解) 。
易言之,就是这文章作者主张的:
> Focus on psychological safety, not just race/gender diversity
> 专注在“心灵上的安全感”,而非 (表面上的) “种族/性别多样性”
例如,防制性骚扰,就可以与“安全感”连结,值得去作;相反的,“为了特定族
群而降低验收标准 / 以族群为参加资格” ,若无法与“安全感”有效连结,就应
该要有讨论、质疑的空间,而非直接封杀反对、质疑的意见。
也就是不该“说你政治不正确你就是政治不正确!大人快铡他!”。
========================================================================
结论:
* 不该把性别差异(gender gap)的讨论直接与性别刻板印像(gender stereotype),
性别歧视(sexism)画上等号
* 专注在“心灵上的安全感”,而非 (表面上的) “种族/性别多样性”
(例如: 提供各种人格属性发挥长处的舞台、制度; 而非只注重帐面上人头数的
比例、或为了满足特定的人头数比例而扭曲雇用/验收标准)
同时,就这篇文章来说
* 没有人宣称“男 > 女”
* 没有人宣称“歧视不存在 / 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