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专访》台湾AI实验室创始人杜奕瑾︰发展人工智能 要以软带硬
2017-07-24
记者高嘉和、吴柏纬/专访
一九九五年,杜奕瑾在台大资工二年级时用一台四八六个人电脑架设了BBS站的PTT,担任
创站首任站长,他因此被PTT的使用者称为“创世神”、“杜老爷”。今年三月,杜奕瑾
回台创设非政府、也非营利导向的台湾AI实验室,希望能创设出一个成功软件公司的样板
,让台湾有机会在全球AI浪潮中破浪前进。
问:为何定位是实验室(LAB)、不是公司?
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AI)如同当年互联网草创初期,还是个新领域,很
多都还没有定义,现阶段适合勇于尝试,若一开始就想要锁定最大化赚钱、找出商业模式
,反而限缩了创意的发想。类似当年在台大创设PTT,先让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玩,接着定
义出各种网络上的互动,AI实验室就是抛砖引玉以实验室的精神开始做起,借由大家的参
与,开创出任何想法。
定位实验室 体现软件思维
实验室也会由下而上试着发掘或解决AI可能的新体验,我们会专注于没有人做得很好的领
域,找到好的使用者体验,蒐集需要的资料,借由人工智能的算法,延伸出各种各样的
发展,并开放研究结果。这过程会如同PTT开放精神,是在孕育思想与技术的乡民,带着
经验与想法改变社会;过程可能是一个活动,组成一个团体,也可能是一家公司,甚至成
为一个产业。
台湾比较缺乏软件思维。像美国硅谷的创业环境,它们容忍失败、鼓励失败后的再接再厉
;理由很简单,成功不容易被复制,但失败是可成长的,硅谷很多成功的新创公司不是一
次就成功的,最终找到发展的机会。
相较起来,台湾缺乏这种氛围。软件思维是要以创新体验与使用者角度为核心,而获利往
往是在体验成功的过程后才去思考,如果缺乏勇于创新梦想的基因是无法成为一家伟大的
软件公司。AI LAB如果成功了,希望发展出一个成功软件公司的样板,给台湾未来参考,
改变台湾的产业思维方式。
问:台湾市场小、资料量不够,有机会吗?
答:在软件的世界里,没有市场太小的问题,只有野心太小。比如大家现在使用的即时通
讯Line、玩的游戏引擎很多都是韩国做的,软件的语言是全世界通用,硬件可以行销世界
、软件也可以,只要有好的想法、好的体验,以台湾做为培养皿,培育成功了,全世界都
可以使用。
芬兰做出愤怒鸟,英国有DeepMind做AlphaGo,以色列AI新创公司很活跃,新加坡投入AI
更是积极,这些国家市场与人口都不大,反而是小国家动得快。
至于大数据的资料不够,这是不存在的问题。现在有资料的人固然会有优势,但现有的资
料不代表是未来AI的资料,现在全球有二十亿支手机,每天产生多少的资料,是过去的数
十倍速以上,若再加上来自物联网(IOT)各式各样Device(接收装置),估计到二○二
○年可达二五○亿个;可以说,AI大多数资料,要不是在发生中、就是还没开始蒐集。
以过去互联网为例,常遇到唱片业者、出版业者说网络公司没有资料,但现在PTT、 FB
与YouTube等网站已成为资料生产的大宗;重点在于创造正确的使用者体验,资料就会源
源不断的进来。
问:台湾有足够的软件或AI人才吗?
答:到底是没有人才、才没有产业,还是没有产业、才留不住人才,这要注意因果关系。
软件DNA与思维是自由及开放,几个乡民就可摩擦出火花,几个人把专业放一起,就可做
出不一样的事情。台湾主导的BBS标准流传到对岸,而蕃薯藤是中文搜寻引擎的先驱,
OpenFind曾与Google平起平坐负责Yahoo的全文检索。台湾有第一批人才,只是当时专注
于硬件产业、没有趁势做大留住人才!
弃工匠思维 留住台湾人才
全球软件AI领域也是到处可见台湾人身影。如击败全球棋王的AlphaGo,幕后重要推手是
来自台湾的黄士杰,黄士杰在台湾的博士论文内容,就是研究开发Erica所运用到的“蒙
地卡罗树搜寻方法”(Monte Carlo Tree Search, MCTS);微软Cortana AI专案也有许
多台湾软件专家的贡献。
二○一六年亚洲学校AI实力排行,台湾大学比日本东京大学排行更前、列亚洲第一名,台
湾有很好的学校、培育出好的人才,为什么造成这些人才宁可出去、不愿意留在台湾?原
因应该是台湾传统的思维过硬,崇尚工匠精神,认为软件创新初期没有直接利润、没有价
值,这才是最大的关键。
一如PTT的乡民精神,台湾AI实验室只是把这种软件思维的空气带进台湾,希望试着改变
。但只有空气是不够的,还要有阳光、土壤与水,才会有健全的软件产业环境与思维。
问:台湾硬件实力对AI有帮助吗?
答:台湾的硬件实力很强,的确是种优势,但要成功,就必须先承认硬件跟软件是不同产
业,有着不同思维、不同的DNA、不同的获利模式,以及不同的成功要件。问我要怎么“
软硬结合”成功,我很难去想像;但怎么去创造新的体验,而硬件可以当积木去组织,这
才是台湾的优势。
硬件思考看一台相机就是一台相机,不是比规格、就是比成本,已经是一片红海;软件思
维是拿相机当工具,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应用项目会更多、现在是一片蓝海。
在全球几波软件浪潮中,台湾好像还是活在硬件思维,比如谈AI就是如何用AI降低生产成
本。这是一个议题,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台湾应在这波AI革命中创造新的价值,而
不是被别人定义价值、定义利润。
用软件基因 开出硬件需求
台湾发展AI题目不是“硬软结合”或“利用硬件”,而是应该考虑建立软件基因,硬件就
会在“以软带硬”中把需求开出来;过去是买硬件附赠软件思维,现在是软件吃下世界的
年代,硬件的价值链正在改变。
问:AI会造成职场冲击吗?该怎么去面对?
答:最早的电脑是帮人脑储存资料,后来是帮人计算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与数据库;有了
网络后、是串连世界的资料,有人工智能后、是会改变人判断事情的方式。这演进让人类
先相信电脑的记性算术,再来相信电脑的知识广度,最后相信电脑的决定与认知;有了AI
后,人类会更依赖电脑做复杂的决定。
AI对人类各方面影响的速度及范围,绝对会超过预期。但人类也不用害怕会被AI 取代一
切。如同搜索引擎知道的事情比人脑多,有取代人脑吗?但不懂使用搜索引擎(Google)
会让你很没竞争力。其实人工智能还没那么神奇,现在人工智能是没有意识与强推理;家
里请保母照顾日常需求,难道就不要妈妈吗?保母可帮忙扫地、煮饭,减少妈妈的辛劳,
但无法替代妈妈的价值与地位。
别怕没工作 怕不面对转变
AI是有智慧、可以模拟,但没有灵性;AI可取代人类重复的工作,但无法取代生活的价值
与人生意义;AI可模拟人的足迹,但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现在AI发展阶段有点像是蒸汽引
擎工业革命开始时,但人工智能是增加人力的生产力与价值,进而让人有时间去做更多事
情。不需要因担心AI取代工作,而不去面对即将发生的转变,而是应该想像人工智能的技
术可应用在哪。
问:政府该如何协助AI发展?
答:政府是扮演着造桥铺路的角色,当年台湾学术网络降低学生使用网络的门槛,造就出
第一批网络人才;科技部现在投注资源在学校成立创新研发中心,也是类似做法,有努力
当然就值得肯定。但扶植软件产业往往不能从一开始投入就订定明确KPI,比如早年教育
部补助大学架设学术网络,就算大学生只是透过网络聊天、玩游戏,但无形中也带领他们
进入网络领域,培育软件人才使用网络。
相较于国际,台湾在软件人才的投入与DNA养成还是比较欠缺,或许可透过更大胆规划与
松绑来带动AI,例如打造一条合法无人车高速公路、第一批无人机巡逻警察,届时全球所
有研究无人车、无人机的都会被吸引过来,台湾将成为这些项目的研发重镇,若进一步打
造出产业生态链,带动的AI研究及产业效果将会很惊人。
杜奕瑾小档案》
现职:台湾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人
学历:台大资讯所硕士
经历:批踢踢实业坊(PTT)创始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人类基因研究所研究员、微软
人工智能团队首席亚太区研发总监
http://m.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1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