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诗经‧国风》之植物与女性婚前生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楼主: gracesa (grace)   2011-04-17 08:49:00
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周礼‧地官》记载媒氏一职,而“媒妁”据《说文》之解释:“媒,谋也,
谋合两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两姓者也。”中国从神权时代进入礼文时代,
婚姻制度经过“不媒不聘”的乱婚,以及“寇匪婚媾”的抢婚,后来随着礼治需
要与文明进化,聘娶结婚始应运而生。自彼时起,男女婚嫁需有“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所谓“男不亲求,女不亲许”,否则就是私奔,是不为社会所接受的。
例如<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是女子对
于前来议婚男子表示婚期即将拖延之歉意,至于为何呢?乃“子无良媒”也。没
有媒人前来说合,故不敢自作主张,而怕的就是违逆礼俗将受众人歧视。显示在
聘娶制度下,纵使男女私下相爱至难分难舍,若要论及婚嫁还是得靠媒人牵线与
父母答应不可。
至于<国风>植物反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者,据表二归纳:首先<邶
风‧匏有苦叶>描写女子在河边等待爱人前来说媒,而“水”为礼的象征,即使
有“匏”可让她系在腰间,即使有船夫对她招手表示愿意载她渡河,但她至始至
终都谨守于礼不逾矩。又<鄘风‧柏舟>是首忠于爱情的少女为争取婚姻自由的
呼声,她以“柏”舟比喻两人对于爱情之坚贞,可是其父母不喜欢她的爱人,是
以爱人只能在河中漂浮(在“礼”中束缚)无法靠岸,她也无法搭上。而在此扮
演唯一桥梁者便是“父母之命”了,这种礼俗从五帝时即开始 ,显示在孝的范
畴下结婚是应尊重长辈意见的。其次<郑风‧将仲子>是位羞怯女子对情人的劝
阻之言,在未得到父母应允与男方派人前来说媒之前,行为应收敛些才是,切莫
压折里树“杞”、墙树“桑”与园树“檀”而惹人非议。再其次<郑风‧东门之
墠>以“茹藘”此红色染料为女子未嫁常服之色代称女子,然此女与前述三者大
不同,所谓“岂不尔思?子不我即。”是诗中女子最后因为太想念对方,竟主动
跑去了。故《诗序》曰:“<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突显出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后果是遭人严重指责的。最后,<齐风‧南
山>以“麻”此西周重要作物在种植前必先松土,比喻婚嫁须有“父母之命”。
又<齐风‧南山>与<豳风‧伐柯>皆以婚礼不可无“木(薪)”供烛,而伐木
不可无斧,象征婚姻不可无“媒妁之言”也。
总结上述<齐风‧南山>、<邶风‧匏有苦叶>、<鄘风‧柏舟>、<卫风‧
氓>、<郑风‧将仲子>、<郑风‧东门之墠>到<豳风‧伐柯>,我们可知《诗
经‧国风》时代东起黄河下游的齐国,中经黄河北岸的卫国,西至黄河上游的豳
国,虽属不同区域、不同年代,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制礼俗流传其间
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