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很长,请耐心阅读)
在我的求职历程中
应征公家约聘缺的次数有2次
一次是在我大学刚毕业、役期刚结束的那段日子
另一次则发生在上上周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应征公家的约聘缺
是在台中的XX馆
那时候工作要求的条件,主要是要对昆虫方面有特殊专长
刚好我又是昆虫系的,对这方面很熟悉
加上我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人
所以面试完之后我就兴高采烈的认为自己赢定了
没想到过了约一个月
公告被录取的竟然是另外一个人
当时毕竟是第一次找工作
所以我会很想针对每一次失败的求职做些自我的改进
得知公告结果后,我就特别写信给其中一位面试委员
(大学时就认识的老师,也是专攻昆虫的)
问他我在面试时的应对进退有哪里不好
或是我在资格上有哪些不如对方的部分
想不到老师的意思是,虽然我在昆虫方面的专业能力绝对都胜于另一位
但对方的工作经验比我多
(啊这工作就着重于专业,然后你现在跟我说工作经验>>>专业能力?)
而且我在面试时经常没有直视委员(这什么怪力乱神的理由啊)
谈到以往做服务业时,也经常使用“奥客”这个词(马的这根本不重要好吗)
因此录取另外一位应征者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
竟然就这样真的相信老师所讲的话
后来,有好心的版友,提醒我XX馆的内定情形相当严重
如果没有内部人士提拔,外人来应征通常就是等著被刷下来的
那时的我,初次了解“内定”在工作上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而我也顺理成章的上了求职网,进了一家私人公司,就这样过了4年才结束
上个月的月底
我发现南投的XX中心释出一个学士级的约聘缺
而且正好有对应到我的专长
因为XX中心以往的约聘缺几乎都是开给硕士级的,这次很难得有学士的缺
加上我大学时就很向往XX中心的工作
所以我就把握机会,赶紧在收件的一周内把履历润饰好寄出
在公告面试的时间前
我就先询问我一位以前有在XX中心任职过约聘缺的朋友
问他当时租屋怎么解决
他还问我是不是要来XX中心了,我说没有,现在还在寄履历的阶段
接着他就提醒我,他的组之前曾经发生过内定的情形
我这时才惊觉可能不太妙
(因为距离在XX馆的面试经验实在太久了,所以寄履历时完全没想到)
到了面试当天
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来应征,但现场到的人加上我只有2位
在面试开始的十分钟前,见到了约聘缺的主持人
那位主持人先让在场的我与另一位应征者签到
我拿到了签到单,看到应征者有3位
但却很惊讶的发现
有一位竟然是我认识的,已经在XX中心我要应征的这个组续聘多年的某个人
(那个人还没到)
我当下心想完了
这次的约聘可能又是内定
这样等一下不管再怎么努力表现,应该都会被刷掉
但我还是保持镇定,到了面试的会议室,并且按照原先练习的表现
我做为第一个面试完的应征者
走出门的路上就这样看着那个很悠闲的,即将被内定成正取的人离开
过了一周后
公告发表不到半小时我就看到了
果然就是那个人被录取
虽然对于整场骗局,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
但我真的很不解
既然都已经内定,那何必还要贴出征才公告
还不如不要发表,至少大家都不会有太多的期待
也不至于浪费时间跟金钱,沦落成那个“陪他面试的人”
而且我为了这场面试
七早八早就赶火车来集集
来回就花了6小时多,车票费三百多
我知道你很有诚意的发出签到单,让我知道你已经要内定了
但我人都到现场了
你起码也补助一下我的交通费啊干
经过这2次经验下来
我对于公家的约聘缺也有点心灰意冷了
也知道自己可能没办法像其他做约聘缺的朋友那样总是有个好心人提拔
所以对于公家的约聘缺,我有2种想法
1. 不要再应征公家约聘缺,直到那个愿意提拔你的人出现
2. 可以应征公家约聘缺,但就是应征“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的缺(例如资料处理人员、环境维护人员)
一些需要专业能力的缺(例如调查人员、组培人员)就按照第1点的方式处理
想问问各位有相关经验的版友,应该怎么做可能会比较好
对了,结尾再补充一下
XX馆的约聘缺,公告上还要求应征者履历要用手写的
而天真的我也就这样乖乖的花了几小时慢慢写出来
现在想想网络都这么发达了,用手写的是能怎样?
根本是超扯的规定
****************************************
有点讶异一篇抒发心情的文章得到了这么多回复
大家的意见我都看了,做个简单的问题答复:
1. 有些人说我第一次面试会失败的原因是我真的没做到老师说的那些事
老实说,我觉得不全然是这样
更正确的说,做这种判断要看场合
如果今天这场面试是一场公平的面试
而我被淘汰了,老师开给我这些意见,我会觉得我也许真的有哪些部分没做好
但问题在于,这是一场骗局
那我会觉得,老师开这些意见
只是为了要塑造“你跟他两个人都很好,但他就是比你好一点点”的假象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要应付我的问题而掰出来的理由
那么这些意见,真的没什么说服力
当然啦,我也不是没有针对这些缺点做改进
比方说这次的面试
我会尽量每隔30秒至1分钟,就左右扫视一下两侧的面试委员
即使没有在看着委员,我也会让自己盯着正前方
谈到以前服务业时,也会直接切入到我所从事的业务,回避任何有关客人的话题
2. 很多人都说,内定很早就已经是公家约聘缺不成文的规定
还笑我怎么现在才知道
但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会形成内定这种局面,到底是谁的问题?
今天一个满怀抱负的应征者
具有高度的专业能力
也为了面试而精心制作履历并排练面试
但却因为内定这种毫无专业度的理由而被淘汰
难道这些公家官员都不会良心不安吗
我知道我现在才了解这些,也许真的有点太晚了
但如果以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经验
能够救到一些怀抱着工作梦的大学生
那我会觉得,写下这篇文章,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