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银的那些事2020

楼主: lintan (想交个射手女孩)   2020-10-01 19:41:07
银行的那些事

起初是因为喜欢的女生想进银行,一直问到底哪家银行比较好?在解题的过
程中,自然而然就对各家银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后就顺势写了“银行的那些
事”一系列文章。第一版写于2010年,从台银写到上海商银,总共写了14 家
台湾代表性的银行,第二版于 2015年对台银到国泰世华等9家银行进行翻修,
第三版则于2019年对台银到台企银等7家官股银行做补充说明。
第一版的完成出于偶然,那为何会想再翻修呢?一方面可以验证对银行业的
认知是否有比以前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则是这几年办了不少金融聚会,听到同业
的美丽与哀愁,趁这个机会将心得整理出来,算是对参加金融聚会的朋友们一点
回馈。第三版因为急于编印成书,所以只重写了7家官股银行。这次,希望能够
对第一版的14家银行都能全部重写,可以对银行业有些许贡献,也算对40岁的
自己有一点交代。
有别一般介绍银行的文章,都是用管理者或投资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偏
重财务与获利方面。本书试着用员工的视角来对各家银行 进行观察,着重政策
与制度对员工所造成的影响,希冀金融业新鲜人 能够对银行业有初步的了解,
并因此做出相对应的职涯规划。同时,亦加入各家银行的历史渊源与恩怨情仇,
七实三虚,用说书人的方式来增加可读性。写作是兴趣,银行是工作,写写几篇
与银行相关的文章,并集结成册,自娱娱人,以后老了回顾,应该会感慨年少的
轻狂无知吧!
台湾银行
世界排名:177(2019/12)、2020年 1-7月获利:6,382M(税前损益)、
净值:375,546M(市占9.47%)(2020/6)、资产总额:5,162,781M(市占9.73%)、
存款余额:4,005,610M(市占9.49%)、放款余额:2,876,772M(市占9.35%)、
国内分行家数:163、员工人数:8,128(平均年龄 45.65、平均服务年资:18.20)
(108 年报)
海外据点:上海分行、上海嘉定支行、香港分行、广州分行、福州分行、纽约分
行、东京分行、伦敦分行、洛杉矶分行、南非分行、新加坡分行、雪梨分行
孟买代表人办事处、仰光代表人办事处、胡志明市代表人办事处、曼谷代表人办
事处、雅加达代表人办事处、马尼拉代表人办事处、硅谷代表人办事处、法兰克
福代表人办事处、吉隆坡代表人办事处、
土地银行
世界排名:230(2019/12)、2020年 1-7月获利:7,371M(税前损益)、
净值:172,365M(市占4.35%)(2020/6)、资产总额:3,003,511M(市占 5.66%)、
存款余额:2,574,186M(市占 6.10%)、放款余额:2,092,226M(市占 6.80%)、
国内分行家数:150员工人数:5,821(平均年龄 44.03、平均服务年资16.43)
(108 年报)
海外据点:上海分行、香港分行、纽约分行、洛杉矶分行、新加坡 分行、天津
分行、武汉分行
吉隆坡代表人办事处
合作金库银行
世界排名:197(2019/12)、2020年 1-7月获利:9,722M(税前损益)、
净值:233,736M(市占 5.89%)(2020/6)、资产总额:3,708,636M(市占 6.99%)、
存款余额:3,077,073M(市占 7.29%)、放款余额:2,263,284M(市占 7.36%)、
国内分行家数:269 员工人数:8,491(平均年龄44.98、平均服务年资18.38)
(108年报)
海外据点:福州分行、德他拉支行(柬埔寨)、暹粒支行(柬埔寨)、 市中心支
行(柬埔寨)、永盛支行(柬埔寨)、西哈努 克支行(柬埔寨)、堆谷支行(柬埔
寨)、菩森芷支行(柬埔寨)、天津分行、 苏州分行、苏州高新支行、金边分行、
雪梨分行、墨尔本分行、长沙分行、香港分行、马尼拉分行、洛杉矶分行、西雅
图分行、纽约分行、永珍分行、台湾联合银行(比利时)、
北京代表人办事处、仰光代表人办事处
身为台湾第一大银行,银行业的护国神山,存、放款量皆稳居第一名,以约
第二名合库银一半的分行量,与相对少的员工,却能够在维持一定获利又能够承
作政府的各项政策性业务,台银为台湾银行业的龙头的确当之无愧。不管是开放
民营化以前的台银,抑或是只剩下二间公股银行的台银,能进台银的人平均素质
几乎是银行业最高。台银,或者是称为台湾金控,唯一国家金控,员工享有接近
公务员的保障与福利,与相对于其他银行员较高的社经地位,在盛名之下,也多
负担了许多业务。
2020年原本是台银脱胎换骨的一年,在经历了台、土、输薪资齐一化之后,
连同2018年的公务人员加薪,台银2018、2019与2020连续三年调升薪等表,
整个薪资结构变得非常有竞争力,有利于征才。另外,调薪制度正式与公务人员
脱钩,只要绩效够好,台银就可以加薪,而不用再跟公务人员绑一起。此外,军
公教18%优惠存款的改革,让台银少了庞大的利息支出,之前海外布局札下的根,
也逐渐开花结果,海外获利占整体获利的比重更形重要,一切的一切,都让台银
看起来无限光明。
然而,新冠肺炎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海外放款案的倒帐,国内大小企业的
援助,个人的纾困方案,甚至调降放款利率,所有银行业今年所面临的问题,台
银当然也无法置身事外。甚至,身为国家银行,三倍振兴券与各种政策性纾困方
案,台银不只要做,也要做的比其他银行更好,让今年本来乐观的获利目标蒙上
阴影,也让原本已经够精实的台银员工更加共体时艰的忙。
百分百国营银行是美丽也是哀愁,尽管为了因应巴塞尔协定,财政部陆续为
台银增资,但速度依然比不上世界各大银行的增资速度,台银的世界排名从2009
年的151名跌到了177名,除了离百大愈来愈远之外,在台湾也从第1变成落在
中信银(155名)与兆丰(171名)之后,排名掉到第 3,这无疑对一向以台湾
龙头银行自居的台银是一大打击。
要怎么看银行的排名呢?用存款来看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有多少存款才能有
多少的放款,正常存款多不代表放款也多,但存款少就代表放款一定不会多,所
以用存款量来排银行的排名是常用的方式之一。这样的话,台银正常就是台湾的
龙头银行。但后来就改成看资产的方式,类似:放款+现金=存款+股本,银行的
资产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放款,毕竟有存款却放不出去也没有用,而放款量大,存
款量就一定会大。
所以有的银行世界排名法是看资产,可以理解成看资产的排名就是看放款量
的排名。但这样后来出了问题,有的银行存款量大,放款量也大,资产就变大,
但其实自有资本很少(可理解成普通股的数目),顺风的时候可以靠大量的存、放
款赚利差,但逆风时会因为资本太少,而没办法保障存款人的权益。可能一家银
行的资本只有200亿,但放款可能高达1兆,万一出现大量的倒帐,银行是没有
能力去负担的。所以就有巴塞尔协定,公式像是放款/第一类资本(以普通股为主),
强迫银行如果要放款,就要有足够的自有资本,不能像以前一样,只靠存款就去
放款,这样就对存款人比较有保障。
第一类资本,尤其是普通股是需要成本的,是要发股利给股东的,所以放款
的成本除了原本的存款利息,也需要加入要发给股东的股利,导致放款成本变高。
这样就要谨慎放款,不然放愈多亏愈多。反过来,如果普通股太多,但放款放不
出去,这家银行就需要用财务操作或手续费等方式来增加盈收,否则无法发给股
东足够的股利,股价就会下跌。因此,与其看银行的资产来排名银行,不如看第
一类资本,一方面第一类资本愈大,表示银行的自有资本愈多,另一方面,银行
有发股利的压力,就会积极去想办法获利,否则无法对股东交代。所以The
Bankers 的世界排名就是以第一类资本来排名。
很多银行建立存汇行与通汇行时,会规定要是世界排名200大或300的银行
才行。有的国家要设立海外分行,也规定要世界排名多少的银行才能够进来。简
单的说,第一类资本大正常表示普通股多,资本雄厚,可以大量放款、有钱作财
务操作,并且能够维持一定获利,股东才会愿意买单一直增资,而得到与世界其
它银行建立关系的权利,并且可以到海外去设置据点,也才能拥有世界级的知名
度,比较容易挣取到国际联贷案。
只有能一直维持获利动能的银行才能一直增资,扩大放款量并维持股价。从
股价就可以看出银行的未来,兆丰与玉山离20元还有很大的空间,代表还有增
资的空间。而1x元股票的银行股,增资的难度较高,当然低于10元的,就又更
难增资了。所以用第一类资本来看银行排名,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泛官股银行的
获利一直在1xx亿左右的话,就很难再增资,不然股本扩大,EPS下降,股价就
会下降,所以世界排名很难前进,也因为放款成本提 高,要同时考虑存款成本
与股本,所以银行放款不能再求量大,而需要将钱放在 刀口,不能承作一堆低
利贷款,而要将获利重心从利差移转到手续费与财务操作上才行。
台银身为放款第1大行,光要符合资本适足率的规定,就有增资的压力。另
外,身为国家银行,世界排名也不能太难看,这也是另一个增资的压力来源。而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台银的主要获利来源还是靠存、放款利差,即使已经是放
款第1大行,为了要增加获利,也只剩增加放款一途,而更多的放款就代表着更
多的资本。
为了让台银有能力能够继续承作各种政策性放款,也为了国家银行的门面,
财政部为了台银的增资不遗余力。有了财政部的支持,也因为没有股价压力,台
银还是继续维持大规模放款的传统,赚取存、放款利差,来达成法定盈余。当然,
更多的放款则表示更多的增资,所以财政部对台银的增资之路,暂时还不会停止,
也让台银朝着回归台湾第一迈进。
身为台湾的龙头银行,台银一举一动也常常是立委关注的焦点。历任的董事
长几乎都身兼银行公会理事长,因此一到任除了要尽力配合政府政策之外,也都
非常努力想表现一番。当然,台土合并,或者是台银并输出入银行会是最显而易
见的政绩,但蔡政府在新冠肺炎的灾情下,能守住疫情防线与稳住国内经济已是
首要任务,在金融改革与银行合并这一块,似乎没办法有太多的着力点。
虽然,金管会历任主委努力想促成民营银行的合并,甚至是敌意合并,但若
没有8大行库带头合并出一家市占超过10%的银行,对民营银行而言,实在没有
什么合并的压力。对民营大型行库的中信银、富邦银、国泰世华而言,合并 8
大行库才具诱因,合并其他小银行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台新彰银案的悬而未决,
也让这些民营银行不敢有大动作。
既然合并希望甚微,身为国家看板银行,最重要的政绩之一当然是配合政府
的新南向政策。于是,台银以惊人的速度在新南向国家开设了许多海外分支机构,
像是马尼拉、吉隆坡、胡志明市、雅加达等办事处,东南亚的布局几乎是台湾银
行业中最完整。而除了东南亚之外,台银也设立了雪梨分行、硅谷办事处、法兰
克福办事处。
虽然,这些新设立的海外分行与办事处无法反映在获利上,初期甚至是亏损
状态,但海外获利已成为国银的重要获利来源,今日不做,明日后悔,已成了海
外布局最大的考量。随着整个台银的海外布局日趋完整,台湾龙头银行的地位更
加稳固。对外,台银海外据点的扩展成果卓著。对内,也试着改善台银论资排辈
升迁慢与职务轮调大不易的二大长期令人诟病的痛处。但改变升迁考核办法兹事
体大,光工会这边就过不了关,而且影响太多人的权益。事实上,在没有办法扩
张分行的情况下,主管员额是固定的,多少人退休,就只能补多少人升上主管,
在一个几乎没有人离职然后都待到退休的公司里,升迁缓慢是必然的结果。
论资排辈,在没有明显的业绩考核办法来决定高下,与充满考试高手的台银
里,变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升迁考核办法。于是,能改善的只剩下职务轮调了。由
于,太常轮调容易产生作业风险,许多分行经理都不太愿意太常做职务轮调。于
是,一个提供30岁以下优秀行员到总行各单位长见识的计画出现了。当然,这
个政策造成了许多的不满,在各分行忙着洗钱防制的同时,又要将宝贵的年轻人
力派出去见习,让许多留守的人叫苦连天。
更重要的是,台银充满了优秀人才,各个重要的位子早就塞满了人,尤其是
这十几年来考进来的人都挤在高级办事员或领组这个层级,根本没有位子塞这些
优秀的见习人才。于是,这些人见习完回来后,还是要回到原单位,虽然是因为
优秀才能参加这个计画,虽然视野变宽了,但还是要乖乖归位,适用原本的升迁
考核办法,甚至,因为参加了这个计画,而必须承担一些考绩或者被同事不爽之
类的苦果。
当然,这个计画短空长多,短期会造成分行人力短缺的痛苦,但强迫职务轮
调与总分行间的沟通却能够让行员更有同理心,对各项业务的理解度也更高,参
加过这个计画的成员,在未来的职涯上,一定会有不同面向的思维。而最苦闷的,
大概就是超过30岁但不到40岁的准年轻行员,前面一堆前辈卡着位子,一转头
后面又有一堆人准备要插队了。
这几年最令人苦恼的莫过于防制洗钱业务了,原本,台湾的银行业对防制洗
钱业务并不看重,即使成立了法遵部门,也几乎都是以符合主管机关的最低标准
为目标。但是,随着兆丰纽约分行被纽约金融局罚了57亿的天价罚款之后,整
个台湾的银行业便突然对防制洗钱业务看重了起来,尤其是官股行库。没办法,
兆丰纽约案让兆丰的董事长、总经理、法遵长还有其他重要主管全部下台,每一
家官股行库的长官都怕成为下一家被罚的对象,罚款事小,丢官事大,因此, 防
制洗钱业务成了台湾银行业的显学。
除了怕成为下一个兆丰案之外,十年一度的亚太防制洗钱组织 (Asia/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ering, APG)来台评鉴也成了台湾 银行业要大力改善防制
洗钱业务的主因之一。APG来台评鉴并不会针对所有银行,而是会挑选几家银行
做评鉴,其中兆丰因为天价罚款的因素,被列为当然名单,而台银,因为挂著台
湾的名字,理所当然被认为是评鉴名单之一。
既然是被关注的对象,台银在防制洗钱的努力上,当然是要做到被长官看得
到并且认同的程度。不像兆丰银行一样,用人充满弹性,手头子弹又多,可以在
短短期间内,成立一个以百人为单位的洗钱防制中心。台银的防制洗钱架构,还
是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由人数少少的法律遵循处不停的发文请各分行办理琐碎
又不知所以然的无止尽报表填写与覆核业务。
没办法,防制洗钱与打击资恐对台湾而言实在是一个很陌生的业务。虽然,
许多犯罪是为了钱,如果洗钱防制做得好,像毒品、人口 贩卖等跨国犯罪的业
务就会因为失去了洗钱的管道,而丧失犯罪的动机。当然,许多恐怖份子赖以为
生的金援就会被切断,进而减少世界上的恐怖活动。但是,这应该都是世界警察
美国老大哥的事才对,台湾一个小国,顾自己都有问题了,哪有本事管这么多!
由于,太多的国家有着跟台湾类似的想法,所以对防制洗钱都是得过且过的
心态。于是,美国老大哥只能出手了,不停祭出天价罚 款处罚防制洗钱不力的
大型银行,借此来警惕世界各国的银行业要乖乖服从老大哥的指示,好好跟着美
国的脚步来防制洗钱,打击资恐,维持世界和平。可以说,之前让分行忙半天的
FATCA,到现在的防制洗钱业务,都是拜美国老大哥所赐。
但即使各大银行想要好好的来办理防制洗钱业务,但具体该怎么 做,实在
是众说纷芸。简单的说,防制洗钱就是Right People Do Right Things。自然人的钱
来源要清楚,流向要清楚。而法人的实质受益人与最终受益人都要找出来。但说
来简单做来难,银行的交易多如牛毛,光单纯的台币交易,要将既有户的资料补
齐就是一件大工程,连带又有过路客汇款、无折存款,现钞提出与存入等,每一
样简单的事,扣上防制洗钱的大帽子,马上变成让客户生气与填表开锁的无限循
环。
台币的部分还算简单,一扯到外币整个难度无限放大。汇款人与受款人的身
份辨识就是一件大问题,黑名单与PEP的辨识设定如果设定太精准,又容易被说
防制洗钱不力,设得太宽松,又变成了每一笔都是可疑交易,表格填不完。除了
汇款行要设黑名单,中间行也有自己的过滤系列,加上受款行也有自己的名单,
以前一笔简单的汇款, 现在变成要经过重重难关。 好不容易解决了汇款人的问
题,又有黑名单国家的问题,黑名单就有一大堆不同的来源,光美国OFAC、联
合国、欧盟的名单就够醉人了,更遑论还有各国自订的黑名单。
常常,光黑名单国家判断就让人痛苦不已,到底什么叫做巴尔干半岛国家呢?
希腊算吗?土耳其算吗?如果只要是黑名单国家就禁止交易也就算了,偏偏又有
一大堆例外,要看交易的性质别,又要有一大堆的交易证明文件,不停的跟客户
要文件,接着当然是不停的被客户骂。更惨的是,防制洗钱的要求一直变,今天
法遵处发了一个文要求 要做到A的标准,但因为金管会来查核,写了一堆意见,
于是又马上发文变成要做到B的标准,然后会计师事务所再来查核,又变成要做
到C的标准,接着海外分行又被其他国家的检查机关写了一堆意见, 变成要做
到D的标准。好不容易改完了,新的一年又到了,金管会又来了,不停有新的
查核意见,不停地改标准,永无止尽。
本来台银的业务就远比一般的银行多,再加上又要比一般银行做更多的防制
洗钱业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原本就人力吃紧的一线苦不堪言,也吓跑了许
多的新进行员,让原本该是银行最终站的台银离职率飙高。原本,APG 来台时
的最初评鉴名单并没有台银,但APG的人在机场换钞时,刚好选到了台银的换
钞点,因为不是很满意台银的服务,临时又将台银加入评鉴银行之一,好险台银
原本就预期会是受评鉴的名单之一,不然被这样突袭检查,恐怕凶多吉少。
APG于108年6月28日正式发布我国第三轮相互评鉴报告,依据报告,我
国在11个效能遵循项目中,取得共计7个项目(风险、政策与协调;国际合作;
洗钱及资恐金融情报;没收;资恐调查与起诉;资恐防制措施与目标性金融制裁;
资助武扩之目标性金融制裁),属于实质上相当有效(substantial) (标准值为5个以
上);在40个法令遵循项目中,低于未遵循项目者仅7个项目(标准值为未遵循
项目需少于8个),确定达最佳之“一般追踪等级 (regular follow-up) ”,比以往
评鉴成绩“加强追踪等级(enhanced follow-up)”,更加进步。可以说,台湾银行
业有惊无险渡过了这次的APG查核。
身为银行的最终站,台银的苦还未完。外币现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业务,分
行摆太多现钞,无法生利息,又要好好保存以免烂掉。摆太少现钞,客户换不到
又会骂。而且,客户拿台币换外币时,都会指名要外币新钞。但却常常拿破烂的
外币来换成台币,一旦银行拒绝,又会生气,轻则拍桌,重则客诉,换太多又容
易有防制洗钱的问题,整个就是一个做心酸的业务。原本,台湾的银行业都是跟
外商银行调外币现钞,但这个业务实在是不太赚钱,外银纷纷撤离台湾,最后只
剩下一家BOA独撑大局。但 BOA又不想一家对台湾三十几家银行,最后变成由
台银、合库、一银与兆丰四家银行来当中间行。简单的说,BOA 把外币现钞给
这四家中间行,然后其他银行再跟这四家中间行调钱。
台银本来就负责周遭各家银行分行的台币现钞调度业务,现在,又多了要调
度外币现钞业务,让原本就繁重的外汇业务,又增添些许忧愁。虽然,台银的行
员早就习惯默默承受各种别家银行不要的苦,但许多新进行员着实是被台银业务
种类的繁多与沉重给吓到了。所幸,台银还是有好消息的。由于军公教人员的年
金改革,连带着国营银行的 500万13%退休金也被砍成300万13%。
原本,台银一直喊著薪资福利不如其他银行,现在退休金又被砍,当然要为
现职人员加薪才行。但行政院于107年刚调薪3%,而且台银一直是8大行库的
优先志愿,甚至是天下杂志排行榜中的新鲜人最想进入的银行,不论从哪个面向
来看,台银并没有因为薪资不如人而没有竞争力。 拿出8大行库的薪等表一比,
同样 5职等的起薪,台银算是高的 (35,346)(合库5-1是 32,000、一银5-1 是
33,938。加上近几年台银的盈余拿来增资都不够,还要财政部倒贴,实在很难启
齿要替台银加薪。所幸,有人翻出同样是国营银行的输出入银行的薪等表,发现
输出入银行同职等领的钱比台、土银甚至比央行还高。终于,有个调薪的理由与
标准,在台、土银扬言要因退休金被砍罢工的前提下,财政部终于同意分二年将
台、土银的薪等表调成跟输出入银行一致,也就是台、土、输薪资齐一化方案。
薪资透明与升迁明确是台银最大的优点,加上冠著台湾二字,意味着不会民
营化,或者是最后一家民营化,让台银成了台湾银行业的最终站。许多人不清楚
薪资透明的意义,一般民营银行采的是密薪制,无法知道其他人的薪水,这样的
优点适合长官喜欢的人,因为无法知道别人的薪水,所以长官可以大幅度替自己
欣赏的人加薪而不会被讲不公平,因为无法比较。但对没有长官缘或普通的人而
言,密薪制常常代表着每年无法加薪,或者是加薪很少。因此,有薪等表的银行
代表着对一般人相对的公平。
在台银,5- 1的新进行员的月薪是35,346,最高职等15-1的薪水是140,611
(109年薪等表),而董事长的薪水不能超过财政部长,也就是不会超过20万,
基层行员与高层薪水相差有限。但在民营银行,高官的薪水与基层的薪水可能相
差百倍,而员工间也会因为职务的不同而薪水相差甚多。薪等表代表着制度,同
样是表现杰出受上层喜爱,在没有薪等表的公司,可能会一下子就大幅升迁与加
薪,但在有薪等表的公司,至少会相对公开透明,即使是有长官缘的人,也要照
著薪等表走。因此,虽然有长官缘的人在有薪等表的银行升迁还是相对快,但对
一般的行员而言,至少不会像没有薪等表的公司一样有着相对重的剥夺感。
有了薪等表之后,相对公平的升迁制度也很重要。在台银,有 15大等,15
大等之外又有15小等。例如进行时是5-1,每年至少会加1小等,也就是隔年会
变成5-2。而每升一小等,就会加薪2%到3%不等,这代表着在台银,每年至少
都会有微幅加薪,至少符合物价的调涨。有些银行,即使有薪等表,也不代表每
年至少会加一小等,甚至,即使加了一小等,也不代表一定会加薪。
这每年的一小等,成了台银最大的优势。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人,都
需要制度的保障,每年的一小等就成了最低的保障。在台银,考绩不管是甲或乙,
基本上都是升一小等。而在某些泛官股行银行,表现好的人可能一次升二小等,
表现不好的人升一小等,有的甚至不升等,当然,升等的差异化具有激励表现的
效果,但对没有长官缘的人而言,升迁的速度就会拉大,在完全没有薪等表的泛
官股银行中,则差距更大。这种升等的差距,就成了压力的来源。假如甲、乙都
是升一小等,那么是否被长官所喜欢就显得相对不重要,如果表现好升二小 等,
表现普通升一等,表现差不升等,那么就要努力让长官喜欢,自然有些人会努力
奉承上意,有些人拼命冲业绩,为的就是要让长官喜欢,不然就会无法升等。
于是,泛官股银行虽然没有一定强迫行员要达成多少的业绩,但为了升迁,
自然是需要表现得比同侪优秀,就会尽力去配合长官达成目标,于是大官逼小官、
小官逼基层。而在密薪制的泛官股银行,升迁更不透明,代表着长官的决定权更
大,因此力求表现的压力更大。薪等表加相对公平的升迁制度成了台银最大的优
势,保障普通人的基本福利,也让业绩与奉承上意的压力相对于其他泛官股银行
较小。
台银目前是以 5-1作为起点,2年考绩1甲1乙就可以升到6-1,再1甲1
乙到7-1,接着1甲1乙到 8-1,会卡在8职等,当然每年还是会升1小等,从
8-1变成8-2(因为升大等隔年不升小等的因素,会先在8-1停二年,升成8-2之
后,就会每年至少升1小等,变成 8-3),一直到8-15。所谓会卡等的意思就是,
5职等升到8职等没有名额限制,只要考绩符合1甲1乙就会升等。当然有些人
因为某 些因素会没办法至少拿到1甲1乙,而无法二年升一大等,因为没有名
额限制,所以只要表现正常,几乎90%以上都会顺利升到8职等,因为不限名额,
且机率在90%以上,所以可认定为所谓的不卡等。
而在其他泛官股银行,每一职等都有机会被卡,就算机率是80%会升等,不
幸的人就会从5职等开始每一职等都会被多卡1年到2年,如果同样是5到8
职等,台银是6年,那么其他泛官股顺利的人可能也是6年,但不幸的人可能要
8年到10年,甚至更久。当然,对于升迁顺遂的人而言,台银的升迁并没有特
别比其他泛官股快,但对普通人而言,台银的升迁明确性与保8职等,是很大的
一项诱因。
至于卡在8职等的问题,不管是薪等表或密薪制,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承受薪
资一直大幅调升,台银也不例外。不卡在 8职等,也会卡在9职等,总不能无
止尽的一直二年升一大等,这样再多的职等也不够升。需要讨论的是,卡在8
职等的薪水是否有竞争力。以其他有薪等表的泛官股而言,几乎也都是卡在8
职等,台银8-1的薪水是54,618(合库8-1:48,000、一银8-1:52,465),假如一
直卡在8职等,那8-15的薪水是75,436。可以说,即使卡在8职等,台银的薪
水也是胜过其他泛官股,更别说台银几乎是无痛5升8,其他泛官股或多或少都
会被挡一下。
台银海放其他泛官股银行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对手就是兆丰。原本,兆丰
6职等的起薪不到3万,8职等不到4万,9职等不到4万5,即使有接近台银二
倍的各种奖金,台银5职等海电兆丰与跟兆丰8职等差不多等级是没有问题的。
但因为近年兆丰狂加薪,让兆丰6职33,400、7职等37,000、8职等41,700与9
职等46,400的薪水大幅上涨,配上惊人的各种名目的奖金,让许多人弃台银5
职等而选兆丰8职等。
事实上,兆丰没有薪等表,所以升迁非常不透明,考绩好与差的人加薪幅度
可以差到2%以上,以108年为例,甲上的人是500+2.8%,乙的人是500+0.5%。
同时入行的人,有没有长官缘,几年下来,薪水差异会非常大。加上6升7、7
升8、8升9、每个职等的升迁都有名额的限制,所以为了顺利升迁,配合长官
的要求推IPO,买基金、保险与推信用卡是不得不的选择。当然,也有人说那就
不要配合长官,反正也不会被逼退,但就要一直忍受每年相对低的加薪。
台银卡8职等,兆丰卡9职等,但台银大部分的人是从5职等开始,所以会
有升迁的感觉。兆丰虽然弄了个兆丰6与7出来,但兆丰6福利太差,同工不同
酬,不太留得住人,弄的一堆人还是改考其他银行或考兆丰 8。而兆丰7则变成
了经验行员是7职等入行,但无经验的新人是8职等入行,把气氛弄得不是很好,
所以也不太招兆丰7职等。因此,大部分的兆丰人都是8职等入行,然后卡在9
职等。
台银8职等的薪水不会比兆丰8职等差,但比不上兆丰9职等。老话一句,
兆丰没有薪等表,升迁很需要长官缘,要就很会做业绩或很得长官喜爱。普通人
台银5职等进行,升到台银8职等要6到7年,而普通人进兆丰8,如果不太得
长官缘,6到7年后在兆丰8的机会也很高,加薪的幅度应该也很有限,所以最
后薪水还是会差不多。当然,这时候台银会卡在8,原本的兆丰8也许会不小心
升到兆丰9,但因为台银是无痛升8职等,兆丰或多或少需要承受压力,所以应
该是不相上下,只能说,觉得自己会有长官缘的,适合去兆丰 8,觉得自己只是
个普通人,那么台银5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至于兆丰9,因为薪水与起点(至少直接甩掉一大群兆丰8职等大胜台银5
职等,所以当然是兆丰9乐胜。不过,考进兆丰9职等的难度也不是台银5职等
能比就是了。至于卡8职等的问题,台银比其他泛官股银行还是相对透明,游戏
规则写得相当清楚,主要是年资、考试、考绩与其他加分的各种证照,符合规定
条件的,可以升9职等,表现好的人3年到4年可升9职等,但大部分的人都需
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不像5到8职等一样,1甲1乙2年就能升,所以就称为卡
8职等。
至于其他泛官股银行,从5到8都要经过重重关卡了,要升9职等(兆丰
10 职等)一定更不透明,需要长官更多关爱的眼神才行,压力无限大。至于 9
职等之后的升迁,就变成了另一种战场,比做事、比做人、比跟对人等,就要看
各人的本事了。在台银,因为业绩压力相对小,所以应该还是比其他泛官股银行
好一点。
台银的退休优惠存款分成二部分,97年前入行的人,退休的优惠存款从500
万13%被砍成300万(3,059,077)13%,剩下的200万(1,940,923)则是逐年调至6%。
97年后入行的人则是500万3年期定储机动利率+3%(0.865%+3%=3.865%)。如
果用500万*3.865%=193,250,然后除以12个月会等于16,104,虽然这样的金额
并不高,但台银是“银行退休金+公保养老1次给领”,然后将这些钱放在500
万本金的额度内滚“3年定储机动利率+3%的优存”的制度,比起一次性领的退
休金,多了可以放在优存滚利息的选项,比起年金制的给付方式,多了一笔数百
万的本金。
这样的退休金制度比起 97年前入行的前辈可说连楼地板的保障都不够。但
比起公务员公保一次领,至少多了优存的选项,比起公保年金方式领,至少没有
公保破产的问题。至于其他泛官股银行,领的是劳退新制的退休金加劳保的部分,
劳退新制一年只提拨6%,如果自己没有额外提拨的话,即使做了40年,也大概
只提拨了40*6%=240%,约24个月的月薪而已,以平均8万元计算,约192万
再加上劳退的操作绩效部分。至于劳保,即使不破产,到时能够领到多少钱是一
个很大的问题。
所有银行退休金优惠存款的部分,没意外的话,应该都是以台银为标准,只
会高不会低,即使现在比较高,以后大概也会砍成跟台银一样或比台银低。万一
不幸被卖给民营财团的话,别说优惠存款了,可能还会被迫提早退休。当然,兆
丰一直是台湾银行业的特殊存在,很多量身定做的福利,实在很难比较。总之,
假如台银的起薪是N,泛官股银行因为有升迁会被挡的风险+1,000、被其他银行
合并的风险+1,000、业绩压力+1,000等因素,所以合理的起薪至少是要N+3,000
以上。年终奖金的部分,台银是3.9到4.4个月左右,那么泛官股银行应该至少
要5个月起跳,这样才能稍微抵消泛官股银行员工较台银多承受的这些额外风
险。
可惜的是,泛官股的起薪比N还低,唯一比较符合高风险高报酬的只有兆
丰8职等以上的职缺。也许,有远大志向的人看不惯这种类似吃大锅饭的生活,
但这是一间以不裁员为前提的公司所能尽的最大努力。给予基层员工相当的保障
(5职等年薪约70万,7职等约90万),并且在最大的范围内让员工升迁,或至
少给予每年的些微调薪。只要肯待,几乎都是百万年薪。更重要的是,在台银的
薪水只会升不会降,几乎不受景气影响。
除了薪水之外,更别说其他像产假、婚假与休息假等民营银行只能看得到的
福利了。出国 10天,即使是蜜月,在一般公司也不容易请到这种天数的假。即
使请得到,能够安心休假的人也不多。但在台银,这却是相当合理的福利之一。
7点之前下班,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这在目前的台湾的工作形态下,也不
是件容易的事,但大部分的台银人可以回家跟家人吃晚餐。能够工作一辈子,大
部分的银行都无法承诺这点,但可以确定的是,台银应该会是台湾最后一间倒的
银行。
很多人会羡慕外商的薪水,但都忽略了那是拿命去换来的。也有很多人觉得
民营银行的薪水很敢给,但却比较少看到50岁以上的人可以在民营银行存活下
来(中信银平均服务年资9.7年、台银18.20年)。许多人在银行工作不敢生病,
也不敢请长假,甚至牺牲了家庭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连周休二日也需要
应酬。台银的薪水虽然不多,但至少可以让员工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提供低利的
信贷与房贷,让员工有成家的可能。即使机率并不高,台银的员工是有机会请调
回中南部,或者是请调到离家附近的分行,甚至也有机会到海外分行。
不论在台北总行或南部分行,每个员工的福利几乎都是一样的。因此,有不
少中南部的人先考上台北的分行,等年资到了再请调回中南部用跟台北一样的薪
水买中南部相对便宜的房子,成家立业,过一个平淡但却有生活品质的简单生活。
能够选择自己理想的地方工作,这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做不到的事情。即使是台积
电,公司就是在竹科,不然你还要到哪边工作?
身为台银的员工是很值得骄傲的,除了考进来的难度比其他行库高之外,台
银员工所负担的业务量远比其他官股行库多。除了之前独卖的黄金存摺之外,几
乎所有不赚钱的业务,像收税款、就学贷款还有其他的政策性贷款,都必须由台
银默默的承受。有着比其他银行更多慕名而来开户的自来客,标案必备的台湾银
行支票都让台银的柜台比其他银行忙碌。 身为最忙碌的泛公务与国营体系下的
单位,几乎每一间台银分行里面都挤满了等待的客户,常常3点半门关下来之后,
几乎都还有2位数以上的客人还没有消化掉。
常常,其他银行觉得不赚钱或不想承办的业务,总会告诉客人可以去台银办
理,而身为台银的员工,却避无可避。同样是外汇,台银卖的现钞币别就是比别
家银行多,而这也代表着外汇人员更大的工作量。另外,台湾政府总会突然想到
一些补贴弱势的贷款,这些贷款不但无利可图,办起来更是琐碎麻烦,其他银行
避之唯恐不及,而只能留给台银的经办们独自承受。
于是,过高的工作量让这些工作人员总是笑不出来,服务态度差的评价不胫
而走。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能待到退休,流动率非常低,也因此让台银成了台湾最
难升迁的银行。试想,一家组织能有多少比率的管理阶层?三分之一几乎是理论
上的极限,台银几乎就是符合这个比例。台银有15职等,以前普考是7职等,
高考是8职等,10职等以上是襄理,也就是管理缺。因此,10职等以上的管理
阶层的主管们大概只能占员工比例的1/3,而自然9职等与8职等以下的人就要
占2/3 的大多数。
正常要有一个人退休了,或者是开新分行有新管理职出来,不然几乎没办法
站上管理职。一般花个10几年从5职等升到9职等在台银是很正常的。由此可
知,在台银升迁有多困难了。即使升迁是如此的困难,身为台银的员工依然相当
幸福,5 职等1级的薪水约3万5,每个月5200的行存,2000-5000不等的加班
费,一个月有超过4万的薪水,更别提不受景气影响的4点多个月的年终。曾经
全盛时期还有一定金额的三节奖金,当然也有不休假奖金。而正常5职等会在 6
年到7年内升到8职等,底薪就变成了5万4,加上行存与加班费,每个月都会
有超过6万以上进帐。
就算一直无法升到9职等,台银依然会非常人性化每年升等1小级,从8-1 变
成8-2,底薪也会增加 1,200 元左右,而这1,200乘上12个月加上4个月的年
终,几乎每年的年薪都会增加快2万元。虽然这不是多大的数字,至少是一种对
员工努力付出的肯定。万一,真的很不幸都无法升官,那该如何?所幸,8-15
之后没有8-16,所以如果真的撑这么久,那还是会升到9的。
只是,即使家大业大如台银,也希望能够降低一点成本。所以不像以前用普
考或高考招7或8职等,而干脆招5职等,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也让员工有一点
升迁的感觉,当然也可以稍微减缓一下大家都挤在8职等的压力。所以5 职等
入行,有2年完整考绩并且有1甲1乙以上,就会升6职等,然后一样二年升7
职等、再2年升8职等。也就是说,比起以前,大概需要多花4年半到普考的7
职等,6年半到高考的8职等。但不论如何,升迁是相对透明而明确的。即使升
到9需要相当久的时间,但8职等的薪水已经年薪百万,也算对员工有情有义。
不像民营银行有彼此竞争的压力,台银稳坐台湾第一大银行,业务会自己上
门,想推还推不掉。不同的是,台银的压力来自于内部,当初考高普考进来的人,
几乎大家都是从7或8开始,但有些人会一直升迁到13、14 职等,而某些人却
只能一直待在8 或9,可见台银自有一套评等机制。8职等以下是不限人数的,
所以只要不要太惹人厌,大部分的人都能升到8职等,但9职等是有人数控制的,
所以8职等想升9职等的人是要一起比分数的。
有升等考试之外,也需要考量证照、过去几年的考绩、学历与年资来评分。
学历与考绩比较好的人,就会在升9的时候比别人快。升9之后,如果要当襄理,
就需要有空缺才行。而其中,外汇、征授信的空缺比较多,因此有征授信经验与
外汇实务的人比较有机会占到襄理缺。而当上10职等襄理之后,就要开始比较
做人的功力与运气的好坏。也因为升上9职等领组与占襄理缺就决定了以后升迁
的命运,所以很多人的价值观就会在这一刻改变。
能够快速升上9职等领组与占到襄理缺的人就会积极向升官之路迈进,其他
升不上去的人就会看 开,反正每年都会加薪,不当襄理就不用扛管理的责任,
当个大经办轻轻松松的过日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台银的柜台总是会看
到许多相当资深的柜员。没办法,管理缺就那么多,又不能裁员,总是要有人万
年不升官的。
要升上襄理,除了年资要够,遇到好长官也是相当重要的,往往要当襄理,
除了要有缺之外,也需要长官的推荐,所以只要跟长官不对盘,对不起,请再等
下一任长官。即使长官愿意帮忙,也要长官够力,不然还是会被其他强力长官推
荐的人选占走。有时候这样一来一往之间,就会差好几年。由于台银是一个几乎
没办法靠业绩来证明能力的地方,所以只能靠做人的能力来决定与其他人的差别。
只不
过, 做人这项能力常常被叫做是拍马屁就是了。
当然,如果后面有座山,那升官之路定会比别人顺遂。升上襄理之后,就慢
慢在襄理之路苦熬,从 9、10、11、12慢慢熬,每一关快则3年,慢则没有人知道
要多久。大概到12之后,就会有机会到小分行当副理或经理。台银的第一关是考9
职等领组,第二关就是占襄理缺,第三关大概就是副理缺了。这又是另一个人生的
转捩点。台银会照分行规模分等级,一开始可能要从4等行或3等行的副理或经理慢
慢熬,如果表现良好,就会升官到1等行或2等行。
但是,就如同很多人因为升不到襄理而看开一样,许多人是不喜欢当经理的。
台银并没有明显与其他银行竞争的压力,但分行间的竞争却是很激烈的。分行会
排名竞赛,4等行的经理表现得好,就可能会升为3等行或2等行的经理,1等
行如果表现得好,搞不好就直升总行部处经理。当然,表现不好的经理就会被修
理或者是被冷冻起来。
在台银,当上经理,是荣耀与权力的开始,却也是压力的所在。常常,整个
分行只有一个人有业绩压力,那就是经理。因此,很多人宁可一直当副理,钱没
少领多少,但几乎没有压力。在台银,有无业绩压力,要看经理而定。如果遇到
年轻的经理,满心想表现与升官,那全分行就会苦哈哈。如果遇到要退休的经理,
啥事都不管,那自然全分行都会很轻松。如果分行体质良好,不用怎么拼命排名
也会在前面,自然大家都开心。如果被派到黑行,怎么拼命排名都会在后面,经
理脸色会非常难看,每个行员的心情也不会太舒服。
在台银的命运,很多时候是靠运气与缘分的,每家分行的特色都不太相同,
如果分行是在菜市场旁边,每天要收一堆油腻腻的钞票与铜板,做得要死要活,
业绩依然会乌鸦鸦一片。如果是在新北市,那2、3户房贷的金额都比不上台北
市1户。当然,如果是外汇指定银行,就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进出口案件。如果
一开始就被派到4等行与非外汇指定银行,那所能接触到的案子就会非常有限。
有的分行的存款量够大,联贷案也好几件,同样是在分行,视野自然大不同。
业绩好的分行除了经理会比较开心之外,行员拿到比较好的考绩的机会也比较大,
自然升官的机会也会比较高一点。一开始就被派到总行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
为总行资深行员多,少了资浅行员来拿乙,得到乙的机会自然较分行多,加上总
行分工太细,反而缺乏分行一线实务作业的基础,以后在升官与占襄理缺的过程
中,反而不如一开始在分行的人。
当然,大部分升迁顺遂的人都几乎同时具有相当年资的分行与总行经验。 很
无奈却又很现实,台银已经是台湾第1大银行,业务多到做不完,加上海外分行
不像兆丰或一银那样多,财富管理不能做也不敢做。论资排辈依然是台银不可动
摇的传统,所以这几年进来的人,怀才不遇的机会非常的大。即使考国际金融到
了总行的OBU,也要有做N年小螺丝钉的觉悟。
毕竟,以前普考进来就是7职等了,现在即使是比5职等高的7职等,在总
行长官面前,也是个最基础不过的行员,磨个10几年是合理与必需的。对台银
而言,缺乏理财、资讯、法务,甚至是懂外语的人员是合理的。但对外招募外汇
与企金人员就很夸张了。身为台湾放款第一大行与外汇二大代表银行之一,实在
想不出台银有什么理由需要用高职等职缺来对外招募外汇与企金人员。
考进台银的人学经历都很优秀,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招进来的人才更
是顶尖。除了行员资质够好之外,比起民营银行,台银也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花
3到5年去培养一个外汇与企金人才,完全没有对外招考的必要。也许,类似公
务员的保障,让许多原本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一进台银没多久就开始想过安逸的生
活。在同酬不同工的前提下,大家对于要推业绩的理财、作业程序繁琐的外汇与
压力较大的企金人员选择能避就避。有时,还会因为存汇部门今日事今日毕,也
可以多领出纳津贴,而选择一直留在柜台。
事实上,扣掉少数对外招考的外汇与企金人员,台银基本上已不缺传统的存
汇、外汇与征授信人员。对外招考也愈来愈偏向专业领域,像资讯、电金、会计、
法律、地政、工程与各种语言的人才。可以说,现在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前更
多元,传统的养成方式已不够应付时代所需,即使无法像民营银行一样具有高度
弹性,台银也希望借由广招多元人才来逐步改变文化。
也许,大象还无法跳舞,但却也已经尝试在转动了。海外设点除了受限于资
本与法规之外,人才的缺乏才是最大的困难。一个理想的外派人才,除了要会当
地的语言,最好是同时具有企 金与外汇进出口的经历,当然,如果还能有存汇
的支存与定存的经历 就更加理想了。然而,同时具有存汇、放款与外汇三种经
历的人在台银就已经不多了,国内营业单位都舍不得放人了,怎么可能外派?
轮调,在台银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女生细心,做外汇、存汇刚刚好,男生
适合在外面跑,做征信、放款最适合。除了一开始开柜短期磨练之外,很快就会
被定位为外汇或放款甚至是留在存汇的人才,然后就定型了。除了遇到升迁、请
调等事件强迫造成轮调之外,不然任何变动都有可能造成作业风险,大部份的经
理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
所以,外派人才大部分是需要向外招募的。因为年轻的行员无法历练企金、
外汇进出口这些位置,资深行员多数已婚且语言能力不够,对外派自然兴趣缺缺。
但对外招募的国金人才又受限于国营的各种人事限制,无论派任或调回来,都是
件旷日废时折磨人的事,让许多想要外派的人员的雄心壮志,常常就这样被浇熄
了。 加上很多人不喜欢去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能选择的情况之下,大家自然避
之则吉。即使已经招考了多次的国金人员,依然还是需要对外招考特定国家的储
备海外人员,为了怕到时候这些高职等的人才找理由不外派,也加上了某些违约
条款。
只能说,台银的国际化,除了要先破除外在的诸多限制之外,也需要从内部
人员的轮调做起。不然,到时候一定还是会为外派人才的缺乏所困扰。例如,台
银南非分行因为行内找不到有意愿的人,而直接对外开出了9职等的职缺。台银,
是很多银行员的第一志愿。在某些公务机关发不出薪水之后,台银的地位又更高
了。事实上,台银背负了众多的政策与社会责任,在与其他8大行库相比没有较
多的分行与人力之下,也创造出了近百亿的盈余,可以说是一间兼具国营的责任
与银行的义务的金融机构,光凭这一点,台银的员工就该可以比其他金融业的从
业人员更加感到光荣。
台银,也许脚步不快,也许太过保守,但或许,这就是金融业所欠缺的价值。
台银是一家福利非常好的银行,即使是5职等,年薪也跟高考差不多,如果正常
升迁的话,8职等的薪水就有1百万左右,某种程度比高考还好赚。更重要的是,
高考进去是6职等,大部分的人会卡在7职等,但台银正常都会到9职等或10
职等左右。1百多家分行,会有1百多个经理缺与2、3百个副理缺,还有1千
个以上的襄理缺,比高考9职等的职缺多很多。
对中南部的人而言,亦有机会调回故乡服务。当然,因为人才太多,或者是
官僚体系使然,台银不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地方,但比其他公家机关,因为要与
其他银行竞争,台银算是很重视人才了。虽然有着比其他银行更为繁重的业务,
虽然是银行业中最像超商的全能员工,虽然上面长官们有很多的想法,虽然很多
人抱怨著服务品质,但身为台银的员工有着最大的保障,除了收钱或犯法,几乎
每个人都可以安心待到退休。
去民营银行,也许看似很有发展性,也许起薪较高,但一考上台银,至少就
可以开始规画自己的人生,不论是结婚生子,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都是很好的
选择。也许,台银不能给行员一个大富大贵的生活,但至少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尊
严。比起民营银行,台银多了稳定,比起其他泛官股银行,台银几乎没有业绩压
力。
即使因为第一类资本的问题,让台银的排名掉到台湾第三,但台银稳居第一
的存、放款量,让台银依然稳坐台湾龙头银行的宝座,而增资的问题,也会随着
台银每年的盈余转增资而逐渐改善。可以说,影响台银地位的因素几乎不存在,
唯一的可能性是谣传数十年的台、土合并。土银传闻已久的IPO,让台银的心情
忐忐不安。原本,还有另一家百分百公营行库一起撑在那边。虽然没办法完全分
担像换钞、学贷等不赚钱的业务,但至少也分走了像劳工纾困贷款这种烦人的业
务,更别说还可以一起分担金管会、财政部、立委等政府单位的关怀眼神。
平时,两边的工会与员工也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取暖,一起面对澳洲来的客
户与机关首长。土银的存在,除了分散了大家对台银的注意力之外,也提供了合
并的可能性。万一,政府高层一定要弄出一家世界百大银行来做政绩,土银就是
最好的选择。两家文化相近,规模也都够大,更重要的都是百分百的国营银行,
合并之后虽然会有升迁更加不易的问题,但至少不会有民营化的问题,也不会有
民股股东的烦恼。
一旦,土银IPO了,股票上市了,那纯百分百的银行就只剩下台银了。可想
而知,土银一定会开始走自己的路,许多不赚钱的业务回到台银的头上也是迟早
的事。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客户把往来银行从土银移到台银,而这也将增加台银
的工作量。当然,百分百国营银行只剩一家,财政部、金管会、立委与民众们的
焦点都将只能放在台银身上。
IPO后的土银,也许会像兆丰,也许会更像合库,可以确定的是,将会愈来
愈不像台银。万一,土银IPO之后,政府高层又希望台银能变成世界百大银行,
到时,合并的问题可就不像两家百分百国营银行的公公并这样简单了。当然,到
时候台银合并的对象,也就不见得是土银了。IPO对土银不是件坏事,而是一种
价值的选择,但对台银而言,就不见得是件好事了。
身为银行终点站的台银竟然出现了高离职率与报考人数大幅下降的问题。其
中原因是2008年海啸之后,这几年的风平浪静,让许多人忘却金融海啸的可怕,
而投入了民营银行的怀抱。当然,也有许多人以为考上台银之后,就是幸福美满
的开始,事实却是台银的工作量绝对在其他银行之上,升迁制度只是透明,但依
然缓慢,让许多充满期待的人,最后只得选择黯然离去。
银行的分行就像是乐透一样,好的分行随便做都有业绩,坏的分行做到死业
绩依然差。台银靠考试分数来选分行,选到比较操的分行的人,跟同梯一比,自
然会产生不如归去的念头。但台银已经是银行的最终站,除非考央行,不然除了
留在台银,还能去哪里?所以有更多的人即使咬著牙,也在台银撑了下来,一路
到退休。
所幸,即使选到比较操的分行,也是有机会翻身的。台银相当落实分行间的
轮调,以免有地头蛇的产生,例如在十年轮调的制度之下,许多待满十年的资深
行员,都会被强制调往他行,一方面让行员强制轮调学习新业务,一方面也避免
行员待同一个分行太久而容易产生内控的漏洞。只要不要对台银有着过多的幻想,
台银绝对还是个理想的公司,各种福利面面俱到,一定不会是个后悔的选项。
原本,因为少子化的影响,不只台银,其他连土银、兆丰与其他泛官股银行
都出现报名人数下降的情形,有的泛官股银行甚至出现一年三招以上的情况。但
因为新冠肺炎,许多以前习惯跑分行的人都被迫学会操作网络银行,以减少跑银
行的机会。而各行各业多少都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进出口业务与资金的需求,也
都相对减少。而Taiwan Pay与Line Pay等支付方式,更是减少人们对现金支付与
ATM转帐的依赖。
各大行库调降获利目标的同时,也开始检视人力成本的问题。到底,实体分
行的数量还需要哪么多吗?分行的人力配置,还能够维持一成不变吗?原本,民
营银行早就把分行的人力精简到只剩下最低程度的运作功能,而8大官股行库,
依然还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阶段。在之前金融业获利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当然可
以暂时廻避这个话题。但在疫情之下,可以预期接下来的业务量、获利都会减少,
如果疫情再不好转,甚至还会出现大量倒帐,那如何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就成
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因此,即使没有立即减少分行,或进行人事改革,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大银
行对人力的需求也不若往年热络。以前每年像大拜拜一样的八大行库招考变成了
只招数十人,或者是干脆不招的冷清画面,也让今年的银行考试变得竞争。毕竟,
除了招考名额减少之外,许多其他行业的失业者,也一起来抢银行这块饼吃。而
台银的招考名额,更是让许多想进银行业台积电的考生大失所望。
可以说,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的行业都不会太好过,而需要靠各行各业过
活的银行业当然也无法幸免于难。手续费收入与财务操作向来就不是台银的强项,
而存、放款利差需要大量的放款,大量放款又需要大量的增资,只靠台银的盈余
转增资缓不济急。可以说,台银的获利已经到了天花板,甚至,如果疫情再恶化
导致坏帐增加,别说增加获利,只求不要不要出现太多坏帐就谢天谢地了。
原本停滞不前的台湾银行业的合并,可能会因为新冠肺炎而产生了新的动力。
疫情让业务量与获利减少,让银行过多的问题再次浮现了出来。台湾银行业不需
要近四十家银行,也不需要如此多的银行从业人员,除了减少银行量之外,整并
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银行,也将在不久后变成台湾银行业唯一的选项。届时,
台湾银行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作者: yameiday (小久)   2020-10-01 19:50:00
....
作者: amethystboy (紫晶男)   2020-10-01 19:55:00
end
作者: fhjqwefs (Kenshin)   2020-10-01 20:08:00
end 打报告请学会简短精要易懂
作者: iceeeee (阿冰)   2020-10-01 20:15:00
一篇review吗
作者: st891355 (虾虾)   2020-10-01 20:23:00
台银薪转真滴废
作者: AISC (AISC)   2020-10-01 20:23:00
可以贴薪资表跟薪资单比较有用
作者: evan1004 (しょくもっれんさ)   2020-10-01 20:44:00
太长
作者: keepingJBJ (keep)   2020-10-01 20:58:00
作者: carrotkaka (胡萝卜兔子)   2020-10-01 21:39:00
你对台银真了解,台银的福利只输兆丰金,很适合喜欢稳定久坐的人,在台银就算没升上分行经理,终身所得也等同于中小学老师,实在是很值得报考。@@。
作者: sc1 (sc1)   2020-10-01 22:01:00
我要看个人入职台银的开箱文
作者: dog377436 (小狗怒吼)   2020-10-01 22:11:00
不是欸 这么长可以分篇分天po吗
作者: tienfei (神阿!给我多一点时间)   2020-10-01 22:13:00
台银企金服务真的烂...薪转、汇款、放款都是。连个好好预约转帐都会失败,然后分行也不会通知,还好10点有检察,只能自己摸摸屁股重做汇款。还有薪转客户端完成因为人员请假第二天才放行。然后要求分行襄理改善也吱吱唔唔,最后是直接写客服信箱才处理。公务员心态的台银行员,可以看看国泰、富邦怎么提供服务的,上来po长篇大论,令人翻白眼
作者: shinkiro (Shinkiro)   2020-10-01 22:42:00
拉基吃老本银行(盖
作者: z22771187 (先祖在对我微笑)   2020-10-01 23:44:00
作者: lin1121 (葛拉汉)   2020-10-01 23:44:00
推三楼
作者: ehuman (铜锣湾宅岚)   2020-10-02 00:18:00
请大大收下我们膝盖... Orz
作者: chister ( )   2020-10-02 01:17:00
作者: aq2272353712 (阿一8 )   2020-10-02 08:26:00
太长惹
作者: kanna ( ̄︶ ̄)   2020-10-02 10:31:00
佩服你写得出这么多,建议分篇分天连载,较容易阅读
作者: xuane (xuan)   2020-10-02 11:40:00
认真文要推
作者: sc1 (sc1)   2020-10-02 12:57:00
台银衙门不是赚钱的而是国库收费指定入口台银主要是银行的股东
作者: Arch (Sex Pistols)   2020-10-02 15:31:00
原Po也不是台银的吧 某楼这么气干嘛?
作者: dir2007 (熊猫妈咪)   2020-10-02 15:41:00
作者: rainstill (有一点 ...)   2020-10-03 13:19:00
在提供就业资讯的文章底下把推文当作客服信箱留言的才让人想翻白眼吧
作者: TNFSHcookie (TNFSH 彡饼干)   2020-10-04 12:56:00
上面一堆不知道在嘘什么的XD嘘的也来提供一点资讯给人看啊
作者: ridiculousYA (Roger)   2020-10-04 17:42:00
7楼 T大自己转帐失败不会自己看?每间公司都爱转帐失败我们是要通知到那时候 转出去明明就会显示错误讯息不知道是在凶啥 你跟分行襄理说系统烂 我们能怎办 拜托打电话跟台银总行说好吗 每次被骂的都是分行端经办真的可怜 但又能怎样 还不是都是为了薪水
作者: chuangs (偷得浮生半日闲)   2020-10-05 09:40:00
太长了,真的分篇比较好,不过谢谢分享
作者: freertos (Kevin)   2020-10-05 21:58:00
年薪大约多少呢?13% 可加多少钱?
作者: DerLuna (阳月)   2020-10-06 01:27:00
13%根本不是福利 还要绑48万在里面 其实应该加薪才对
作者: nockyouout (An)   2020-10-09 14:32:00
非常详细,谢谢分享
作者: ispy03532003 (臭酸肥它)   2020-10-10 09:5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