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工作选择不多,房价又低,然后结婚是一种全民运动。这跟我们现在从唸书就有一堆
选择,到出社会又一堆选择,结果搞了那么多,却还是苦苦追赶不上房价,进而连结婚生
子都放弃算了,转而追求小确幸,是截然不同的思维观念。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真的就没想那么多,然后一直做,就有房子然后还几年还完房贷,其实
是你想太多?
有这种事?
是的,他们很多人在那个年代就确实是这样子,而这就是他们确实的记忆,所以形成了他
们对人事物的认知,你怎么讲,都难以动摇的。
这点也极度影响了政治,但这就不多讲免得偏离。
简单来说,就像可能有些人才七八年级,就已经开始嫌九十年级是小屁孩一样。你叫他们
换角度想,这些小孩年轻人将来可能情况更糟都做不到了,何况要求四五年级。
在这些传统观念被破坏,无法达成后,进而转向追求自我,也是很合理的事。就像我们
无法想像真的有出社会买房,然后几年内还玩,结果房价上涨身价涨数倍的故事。
可是这对他们来说,是合理的。而在上辈,买不起房或是无法成家的,通常是被视为懒,
或人品有问题,更甚至是吃喝嫖赌等素行不良,甚至是犯罪,社会边缘人。
可是现在,可能是高材生,可能是年薪百万,可能是从小到大长辈眼中的好小孩,广大的
一般人,奉公守法的好市民,却“不认真工作买房结婚”,你不接受,他们更难接受。
而这股气,怎么发泄?最快就是逃避现实,互贴标签。
所以才短短一代,就变成这样。
即使是温和一点的,在两方都还没解决这问题前,一方也只能狂搬以前的经验,告诉你要
努力不要想太多,做就对了。而另一方在社会打滚的情况却告诉他们,埋头苦干也只是被
别人利用,鸡汤文都变成洗脑文,要了解自己,想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更重要。
都没错,但是在彼此对方立场听来,就是互相不认同,简直胡说八道。然后转成各种抗压
力不足呀,或是冥顽不灵食古不化呀.. 等等的标签来发泄。
其实就是生的年代问题罢了,一点点简单说到这就好,免得偏离Salary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