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岸工作了七年半,不敢讲对各行各业了解太多,只能讲点自己对中国大陆跟台湾对比工作发展的心得。
1.一个上升的社会,做什么都会赚钱。
对岸人民很多人都会有所谓的副业,副业包涵开滴滴打车,帮路边修电动自行车,兼职记帐,假日去打临时工,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炒房,家里有工作室。
我们公司有三个人,总务课长一周五天八小时,包中餐,扣完五险一金不含加班费实拿到手的约5500人民币,但是他晚上去开滴滴打车跟周六日去朋友餐厅帮忙烧菜跟投资P2P理财产品,额外副业收入约8000人民币,本业加副业大约收入13000~14000。
公司厨师,5天8小时薪水是3000人民币,但是他晚上跟假日跑到大路路口做电动自行车维修,假日一天可以赚400多人民币。平常日晚上可以赚200多,本薪加副业收入约11000人民币。
财务课长5天8小时,收入6500人民币,但是他兼职5家其它小公司记帐,一家收费3000,本薪加副业收入就是21500人民币。
当一个社会经济在向上走的,做什么都好赚钱。
2.经济规模的大小差异。
台湾最会唸书的学生,大部分人要嘛读医科要嘛读工科。为什么呢? 因为收入好。
为什么读文商广电科读的人少? 因为收入不好。
我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广州的女孩子,今年28岁,大学唸的是三流大学的广电科系,刚毕业时,差点要去做幼教,因为广告设计行业刚出来时实在太辛苦,收入又低,劝她熬著,等到有累积作品出来,有实绩了,收入会提升的,她22岁第一份工作收入是3000人民币,包吃住,也是要加班赶设计,后来每年跳槽一家公司,今年跳槽到对岸今日头条做线上设计,收入税后13000人民币,行业经历是6年。
我成都一个朋友,做展场室内设计,3年前收入是8000人民币一个月,被ZARA挖走,对方开给她25000人民币。行业经历目前是12年。
我有时后会有一种感叹,台湾电视剧与电影跟节目,如果能少进国外的节目跟电影,多留给国内剧组一些市场空间,或许可以增加广电跟文科或戏剧相关科系的工作机会。
对比其它行业也是一样。台湾缺乏对自己产业的市场跟培养人才的环境。
3.台湾公司太吝啬培养人才。
碰过一个老板,基本底薪请人,还要求HR要对员工入职性向要求与评估。我跟他说了,基本底薪能请到脑袋正常,手脚身体健康,识字的就不错了,结果遭到训饬。
员工团体检找员工八点上班前,不算加班。
员工安全教育训练在上班时间以外,不算加班。
开会时间不算加班。
出差在外,中午1200~1300,不算加班。
员工教育训练纪录都是假的。
4.马云说过,晴天修屋顶。
台湾经济发展最好的时代,不能强化劳工保障条件,不能更进发展条例让社会制度更利于经济发展,你现在要在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做这些事情,羊毛出在羊身上,要增福利又要减税,又要降低物价却想薪资增高,都是很矛盾的,如果把台湾整体看成一家公司,你会发现这家公司营利产品很少,还要靠降低成本跟举债来过日子,你身为这家公司员工,会觉得这家公司有前途嘛?
5.哪该怎么办?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我知道怎么改变"台湾"这家公司的获利模式基础,如果我知道,我想蔡英文会找我去当行政院长了吧,但是我想说的是两点,台湾今天这样,你我都有责任。如果你继续呆在这个环境,就不要怨人,因为这个职场与生活环境造成今天的地步你我都有出一份力。或是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去对岸,去东南亚,去欧美,甚至去南亚非洲都可以,起码哪边机会比较多,我在中国大陆体会到的缺点是很多,人治氛围浓,网络不自由。但是这边的年轻人比台湾年轻人幸福的是,起码他们的政府给他们年轻人看的到未来的希望。南向政策对比一带一路整个就
虚掉了,他们年轻人知道愿意做还是有钱赚,生活会变好,但是台湾年轻人已经是要很努力很努力工作,才能求一个生存。当你对未来没有感受到希望的时候,只能选择逃离不是嘛?
叙利亚内战,那些人为什么要逃到欧洲当难民,很简单一句话,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