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仝泽蓉╱台北报导 | 联合新闻网 - 2015年10月25日
怎么手头没有愈来愈宽裕?这不是个别家庭的困扰,而是整体的普遍现象。近年来薪资成长停滞,所得增加幅度小于消费增加幅度;家庭结构又出现改变,大家庭式微,小家庭兴起,我国家庭储蓄率长期呈现下滑趋势。
简单说,扣除法定的税费、一般消费后,每年剩下的钱没什么增加。能剩多少?2009到2013年这五年间,家庭储蓄平均低于20万元,去(2014)年好不容易才越过20万元。
根据主计总处公布的最新“家庭收支调查报告”,2014年我国平均每户家庭储蓄20万1,680元,较前一年增加7,394元,储蓄率也从前一年的20.62%,提升到21.08%。
但这20万元并不是都可以变成银行存款,买房子算投资、不算消费,付房贷的钱算在储蓄里,有房贷的家庭对于“二成储蓄”的感受不同,会觉得手头更紧。
尽管家庭储蓄和储蓄率都有小幅回升,但我国家庭储蓄率下滑的长期趋势仍没有改变,2000年时还接近三成,近年一直在两成左右。
到底储蓄率下滑是好是坏?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表示,如果储蓄率低是因为薪资不增加,当然不是好事,但储蓄率降低或多或少反映了现代人比较敢花钱,如果大家都太会存钱,不利消费成长,对经济没有帮助;储蓄率下降不是好坏的问题,是一种经济演变。
主计总处官员表示,节俭固然是美德,但只储蓄不消费也不见得好,最好的状况是所得高、消费也高,这样即使储蓄率下降,也未尝不是好事,毕竟在台湾绝大多数的家庭不会挥霍无度。比较可惜的是,目前储蓄率下降和薪资所得停滞不前有关系。
除了薪资停滞之外,储蓄率长期下滑也和家庭结构改变—“小家庭变多”有关系。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单人户、二人户占总户数比重愈来愈高,2014年两者合计已占38.8%。
官员指出,以前大家庭居多,虽然大家庭的消费支出会比较高,但某些家庭固定开销,例如房租、电冰箱、电视机等,不会随着家庭人口减少比例减少,只要是一个家庭,这些该花的都还是要花,因此当国内小家庭愈来愈多,家庭储蓄率也会跟着下降。
来源:https://goo.gl/Vvlz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