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racing Death: Life Through A Different Lens | Jann Freed | TEDxDesMoines
内文分享自TED https://youtu.be/0-5zSiuQD1o
译者: Lilian Chiu
审译者: Helen Chang
泰瑞莎尽可能好好地过每一天。
她从来不靠好运。
她爱死她的家人了。
几乎不输给她对
瑞氏花生巧克力的爱。
我在爱荷华州佩拉的中央大学
教企业管理领导力时,
我的学生开始叫我“死亡博士”。
那和领导力有什么关系?
我可能太常谈到死亡、
临终,和哀悼了。
我进行了一项研究计画,
访谈了超过一百人,
都是领导力领域中的意见领袖、
专家、导师。
这当中包括作家、专家、从业人员、
教授,都是领域中的顶尖人士。
我想要知道的是,
我要如何帮我的学生做准备,
成为最好的领导人?
有好几个主题从访谈中浮现,
其中有一个完全出乎意料,那就是,
我应该教学生关于死亡、
临终,和哀悼的事。
这到底和领导力有什么关系?
当时是 2007 到 2008 年,
正值金融危机,
他们向我解释,产业不断死亡,
企业不断消失,工作不断蒸发,
大家经历到很多的损失
和很多的悲伤。
这些损失就像迷你版的死亡。
快转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这一切又被再次放大,
产业不断死亡,企业不断消失,
很多人又再次失去了工作。
我们也经历身体上的死亡,
每天都在计算死亡人数,
依国家、州、城市来计算。
研究指出,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
因为新冠肺炎而失去了他所爱的人。
所以,我要如何……我要怎么
使用我得到的这些资讯?
有证据显示
大家想要了解这些主题。
比如,在《纽约时报》的
畅销书排行榜上,
过去几年,上榜的包括
《凝视死亡》和《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都是医生,
谈的都是死亡,
以及临终的生活品质。
另外也有琼·蒂蒂安的《奇想之年》。
琼蒂蒂安是知名的作家,
这本书也被改编为百老汇剧。
书中谈的是她先生
突然过世之后的那一年,
以及她如何处理那悲恸。
我在研究中也发现,
前《纽约时报》
专栏作家艾伦·古德曼,
她创建了非营利的《谈话计画》。
她父母临终前,
她发现其实她并没有任何资源,
她想要找人谈谈。
她不知道从何着手。
没有人想谈这种事。
因此,她在她的网站上
创建了《谈话计画》,
你甚至可以免费下载
开启谈话的台词。
我发现了英国的强·安德伍,
他创立了他所谓的死亡咖啡厅,
我建议大家可以去搜寻
死亡咖啡厅.com,
因为现在它们遍及全世界。
它们不是治疗团体,不是支持团体,
只是大家齐聚一堂,
向彼此学习死亡、临终、哀悼。
我甚至有去参加
德梅因的一间死亡咖啡厅。
过去一年,它们搬到 Zoom 上。
但,如我所言,它们遍及全世界。
她也很爱她的猫,
只希望牠们不要像大毛皮垫
到处乱躺就好了。
她最好的朋友之一是她的母亲。
泰瑞莎很爱她,
觉得她是最棒的母亲。
大部分的人不想谈论死亡。
连想都不愿意想。
那我要怎么教这个题材?
大卫·布鲁克斯在他的书《品格》当中
谈到履历美德 vs. 悼文美德。
履历美德是你会写到履历上的事。
强调的是“作为”,
你做过什么、成就过什么、
得过什么奖、参加过什么董事会。
悼文美德是在你的葬礼上
别人会谈到的事,
或者对生命的赞颂。
强调的是“身为”,
你的品格、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教学生的是悼文美德。
所以我请他们去读
我很喜欢的一些悼文。
我有收藏。我会收集悼文。
不是大家都会吗?
不过,大家都知道我是死亡博士,
所以我有收藏。
如果我去参加葬礼,
且我很喜欢那悼文,我会索取复本。
我也请学生去看
提姆`拉瑟特的告别式。
提姆·拉瑟特曾是 NBC
《与媒体见面》的代表人物,
他做了很多年,很受爱戴。
事实上,大家对他的描述是
每周日我们邀请他到我们的客厅,
因为他们就是那么熟悉他。
2008 年,提姆·拉瑟特突然过世。
当时,
NBC 用四天的报导
来纪念提姆·拉瑟特。
在这四天,
大家都在谈提姆,谈他是怎样的人。
他们会提到他做过什么事,
但他们主要是在谈
提姆这个人是怎样的人,
他的悼文美德。
他是怎样的人?他的性格如何?
当时也有些批评,比如,
谁会因为在电视上过世
就得到四天的报导,又不是总统?
但《华尔街日报》的
佩姬·鲁南写了一篇文章,
说:“我不觉得这会过火,
年轻人需要模范。
而提姆·拉瑟特很受爱戴,
他是个好好过生活的完美模范。”
我也请我的学生去读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这本书是经典,教授很喜欢它,
因为它是真实故事改编,
米奇·艾尔邦发现
他最喜欢的教授墨瑞
因渐冻人症所剩的时日不多,
所以他去找教授,和他重新连结。
因为谈话的内容很丰富,
他决定每周二都回去一趟,
成了《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这书。
但,他们的谈话,
若不用履历美德和悼文美德来形容,
谈话的内容其实就是人生。
墨瑞在教他们如何过有意义的人生。
他们会谈死亡、临终。
他们会谈婚姻、
爱情、成功、竞争。
但,到头来,都和人生的意义有关,
那正是我想要教我学生的,
不是死亡,而是人生的意义。
泰瑞莎似乎总是很饥饿,
没东西吃时,她就会暴躁不安。
她最喜欢的酒是艾德怀斯白酒。
需要建议时找她就对了。
所以,
我在教学生关于生命的意义,
大屠杀的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
也是位作家,他写了
《活出意义来》这本经典。
他谈到,我们最后被剥夺的自由,
是选择的自由,我们的态度,
我们如何对一个情况做出因应。
我想要教学生的是,
人生其实就是在做决定,
而决定就会有后果。
所有这些决定和后果
加起来就是你的人生。
我设计了一项悼文作业,
且会在课程一开始就先说明。
但学生知道,要到课程最后
他们才要做这项作业。
其实只有两条规则,
第一,大家都一定要做;
第二,做完要跟大家分享。
我很早就先说明
这项作业,我在说明时,
他们就会说,我懂啦,
但这是要干嘛?
但等到我们做完了悼文也读完了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他们就能把拼图拼起来了。
我把关联拉回到:
世界上有许多悲伤的事,
特别是在工作场所。
如果领导者不了解
我们自己的应付机制,
我们要如何协助他人度过
这些压力很大的情况?
我说过,这项作业没有规则,
只是非做不可且要分享,
因为我想要创造出一个神圣的空间。
一个安全空间,让他们
可以分享很私密的事情。
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没有连结。
不用算字数,
不会打成绩。
这项作业很有创意,很有意义,
有些人用音乐来表达,有些人用诗,
它通常非常……感人,
是个很好的练习。
有位学生带着他的吉他来,
对全班唱出他的悼文。
另一位学生会打篮球,
所以她用篮球来当比喻,
她把她的人生也分成四节,
以及过程中她得到的助攻,
有人会帮助她。
还有她得的分。
另一位学生很爱鞋子,
所以她谈的是鞋子。
那是她看世界的透镜。
她谈到她去过的地方、
她正要朝哪里去,
以及她希望能去哪里。
但有位学生让我无法忘怀,
我想要跟你们分享,
他是足球队员,体重约 109 公斤,
身高约 193 公分。
班上坐满了人,在中央学院,
教室坐满是三十人。
我们围成圆圈坐着。
他站起来分享他的悼文,
但他说不出话来,他办不到。
他旁边的学生靠过去,说,
让我来帮你唸,你觉得可以吗?
他说:“那就太好了。”
她开始唸,全班安静到
可以听到针落地的声音。
我对这一班感到好骄傲,
大家都很尊重别人,
但这也是个关于同情心
和同理心的好例子,
那些也是我想要教的领导技能。
数年来,随着这项研究不断演进,
我都会在学术研讨会上做简报,
我总是会遇到其他教职员问我,
你让二十到二十二岁的
学生做这项练习?
反应如何?
我的回应总是,反应非常好,
千禧世代是目的世代。
他们想要过有目的和意义的人生,
我是在协助他们寻找。
我也会说,这个练习的真正目的是,
如果这是他们希望别人记住的样子,
他们现在就得用这样的方式过生活。
越早了解这一点越好。
泰瑞莎几乎每天都会午睡,
但她没有浪费人生。
她相信午睡能治愈一切,
如果不行,那就唱歌跳舞吧。
她会为了她的信念站出来,
且知道她的内在会决定
她是怎样的人。
你们刚才一直在听
泰瑞莎唸她自己的悼文。
那是她二十一岁时
在我班上写的悼文,
她现在三十二岁了,有三个孩子。
当我打电话给她,询问
我能否跟你们分享她的悼文,
她说,喔,当然可以。
当我再次打电话问她,
你能不能录下来,让我
跟我的观众分享你的声音?
她说,喔,当然好。
她说,你知道吗,午睡仍然很重要。
她说,如果过到很糟的一天,
就用跳舞跳过去。
我说过,我的学生叫我死亡博士。
我规划我的葬礼
就像其他人规划婚礼和派对一样。
事实上,我先生甚至说:“别担心,
你的葬礼会很棒。
你可以别再规划它了,好吗?”
但,想法就是,
如果我们去思考
我们希望被记住的样子,
我想那就可以成为
我们现在生活的日常守则。
我鼓励大家去想想自己的悼文美德,
甚至去写下你自己的悼文,
和某人分享,
并问问你自己,
我现在是这样生活的吗?
我现在的生活方式
是我想要被记住的样子吗?
因为当我们这么做,
当我们能拥抱死亡时,
我们就能透过不同的透镜来看人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