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楼主: sammael666 (sa)   2014-05-10 22:33:54
这是天下杂志前助理编辑,伦敦政经与华威大学社会学硕博士,曾柏文先生FB的一则评论
评论的新闻内容已经不可考,不过这大概就是社会系看社工系的标准模式吧
读这则新闻,我卡到好几次。
“新移民子女愈来愈多,万华儿童福利服务中心主任许水凤忧心,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
处理问题恐怕更棘手。”文章一开始就先依母亲身分,把一群小朋友界定成一个“棘手的
社会问题”....
“许水凤深耕万华20年。她发现,新移民孩子问题源头,出在教养”这是妥当的归因吗?
教养不足根源来自弱势,来自“社会上无法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子女陪伴权”。这是劳动体
制的问题,却用“教养”两个字浓缩成父母的责任。
“移民署推动新住民火炬计画,要求老师到新移民家庭家访,部分新移民家长拒绝,让老
师很受伤。”这是最不OK一段。好个“火炬计画”,,对齐“需要被帮助”形象的再这种
极为粗糙的关怀,直接效果就是“标签”,是一种对新移民身分差异的深描,对其“需要
被帮助”形象的再强调。“拒访”就让老师很受伤,有无想过这种针对性的访问,也会让
受访者很受伤?
移民署只想用火炬来照亮,却没考虑火炬也会烧伤。
一切的症结在于“针对性”。我记得之前读到,伦敦政府在处理移民社经地位带来的问题
时,会用“该些移民集中区”的 urban upgrading, community support为名目,目的是
避免用“移民身分”作为政策对象,造成歧视性的污名。台湾虽然国情不同,也应该有很
多其他不固著于身分的 policy framing 方式,去模糊家长身分带来的区别。
从这则新闻来看,从政策制定者到老经验的地方执行者,都欠缺这样的自觉
楼主: sammael666 (sa)   2014-05-10 22:35:00
文章内容很多应是记者用字过于简化的结果我不认为以那篇新闻可以当作评论或要求改进的依据那篇FB下面学生的回文更赞有兴趣可以去找
作者: douwei ()()   2014-05-14 09:19:00
http://ppt.cc/6xtA 底下讨论真的蛮精彩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