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为什么老科技是王道?”讲座后记

楼主: tryit0902 (猫空都是猫)   2017-04-01 20:26:38
“为什么老科技是王道?”讲座后记 作者:陈禹安
“老科技是王道?你/妳指的老科技是历史课本里的指南针、火药、蒸汽机吗?为什么王
道的不是现在随处可见的积体电路以及互联网?”
STS多重奏过去曾在《老科技的全球史(The Shock of the Old: Technology and
Global History Since 1900)》 2016年底上市时,同步刊出本书译者──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李尚仁研究员的中译本导言,这次则为各位多重奏听友带来本书出版后李尚
仁先生的第一场公开讲座实况。
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活动中, 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邀请到李尚仁先生于2月10日书展会场
进行人文沙龙讲座。讲座名称为:“为什么老科技是王道?”此次讲座内容除了带领台下
听众一窥本书作者大卫‧艾杰顿(David Edgerton)的科技史观──“以科技使用而非发
明/创新为基础的历史”, 讲者也透过本书关于战争科技、产业创新的内容,带领读者对
台湾的科技想像进行探讨及反思,如同这本书“恳切希望我们能用新的方式来思考科技的
当下(页335)”。
活动一开始,活动主持人林巧玲女士,同时也是这本书的编辑,选择从李尚仁先生的翻译
作品细数起。 过去李尚仁先生与左岸出版社合作的翻译作品主要是医学史的作品,例如
2014年出版的《欧洲医疗五百年》、2016年出版的《科伦医生吐真言:医学争议教我们的
二三事》。讲者提到,这次对科技史著作选译的机缘,是源自于他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先
后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时作者的指导、协助与鼓励。而对于科技使用的历史对人们带来的
震撼,讲者李尚仁先生也推荐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关于工业景观(industrial
landscape)的作品,能够为人们现今处境的物质基础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反思。
而在主持人提及自己对本书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后,也就是艾杰顿引述学者Jim Fitzpatrick
关于日军如何在马来亚向当地人征用脚踏车沿着铁路进行“脚踏车闪电战”打败英国 殖民
与其殖民地的部队的部分(页254-255)[注一],讲者首先从本书的第六章“战争”开始谈
起,并邀请大家对于台湾“科技作战”的思维进行反思。
当军方将大量预算投注于研究、发展与取得新的武器,政府军购案一桩接着一桩,作者提
醒我们正是“胡志明小径的脚踏车击败了B-52轰炸机…政治意志似乎可以击败军事力量和
经济力量(页257)”。作者也在本书指出 “尽管主张使用新科技的人认为新科技的力量
可以使战争短暂、具有决定性而且人道;然而事与愿违, 杀戮是赢得胜利的手段(页244
)”[注二],讲者因此提问到:当台海危机真的发生时,真正决胜负的关键是否在于火炮
和步枪这些杀戮主要来源短兵相接时的登陆战?
除了科技作战的思维外,讲者也从本书第五章“国族”和第八章“发明”的论点切入,讨
论在科技国族主义 “倾向用发明和创新来讨论国族和科技的关系时(页190)”,台湾使
用专利的数量作为发明的主要统计资讯可能过度强调某种国族发明能力的论点。一方面“
只有部分发明取得专利,而许多的发展则无法申请专利。专利并不代表该项发明的重要性
,或是背后的科技之重要性 (页320-321)”,另一方面,“光看专利申请数的话,二十
世纪晚期日本的发明能力是美国的三倍,而韩国的发明能力则是美国的两倍,这点可信吗
?(页321)” 从这样的观点回头看比比皆是的专利核准及发明展得奖的新闻,讲者认为
台湾正欠缺这些专利和发明的追踪研究,进而破除“当我们决定不采用某样创新时…需要
担心自己是否在抗拒创新或是落后于时代(页337)” 的迷思。讲者开玩笑的说,如果我
们不相信没有回纹针官僚体系会崩溃的话,为什么书里帝国学院的工科学生在艾杰顿的课
堂中无法回答出──“如果人类没有发明出卫星,人们现今进行长程通讯的替代方案为何
呢?”的问题呢?(页59-60)
而在听众回到讲者主要的医学史研究领域提出“医疗领域是否也有这样重要的老科技”时
,李尚仁先生也从两个方向进行回应。
首先信手拈来的是本书关于“差不多药物(Me-too drug)”以及生物科技的“差不多创
新(Me-too innovation)”的例子如何对创新提出质疑。前者提到“尽管美国食品药物
管理局批准的新化学个体(new chemical entities, NCEs),在1963年到20世纪末之间
增加了一倍…但在同一时期制药厂业的研发开销则成长了近二十倍…但和几十年前的产品
相较,很少甚至没有什么重要的新药出现(页322-323)”;后者则提到“相较于既有疗
法而言,自1986年以来,只有16种生物科技新药有比较好的疗效”。此外讲者也提到《新
英格兰医学杂志》前主编玛西亚‧安卓(Marcia Angell)在《药厂黑幕:制药公司如何
掏空你的钱包和健康》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的:1998年到2002年间,415项美国食品药物管
理局许可的新药有高达77%是化学成分和原来的药差不多,药厂透过这些“差不多药物”
在已被创造出需求的市场试图分一杯羹。
再者是关于既有技术发展的部分,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兽医用于矫正松狮犬(
chow dog)髋关节变形的外固定器在稍作改良之后,用于肢体损伤的士兵进行伤口照护[
注三]。而在非洲肯尼亚,当地人使用名为Peepoo的双层塑胶袋作为“飞行厕所” (页104
),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也减少了女性外出寻找如厕设施时受到强暴的机会
。相较于盖兹基金会近年投入千万美元打造的高科技无水厕所,这会不会是另一个低科技
取代高科技的例子,也值得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讲座最后,除了上述关于军事科技、创新专利在台湾的现象反思外,李尚仁先生也从林崇
熙教授关于拼装车的研究[注四]总结道:在台湾,也有许多持续使用的老科技未被人们重
视进而研究书写。读者们也可以一同从生活中的种种科技来思考,“老科技是王道”的命
题能否为人们带来新的科技想像,如同这本书的英文主标题:The Shock of the Old。而
林巧玲女士也鼓励台下听众们在阅读这本世界史的著作时,进一步注意台湾在什么样的脉
络下现身[注五]。
而对于老科技的历史有兴趣的多重奏听友,活动主持人林巧玲女士也提醒大家,左岸文化
即将于今年六月出版历史学者Greg Grandin的译作:“《橡胶帝国:亨利‧福特的丛林梦
工厂》(书名暂译)”,该作品曾获普立兹历史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敬请各
位订阅左岸文化的脸书粉丝专页,STS多重奏也将为您持续更新书讯。
*上述页数皆为中译本《老科技的全球史》的页数。
[注一]关于脚踏车作战的描述也出现在小说家吴明益的作品《自行车失窃记》,自行车失窃记
是一部透过旧物/老科技理解台湾上一代人感情及经历的作品。 尽管情节虚虚实实,然而
其中对于脚踏车修复技艺有着很精细的描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注二]讲者在此提到一个生动的例子:作者艾杰顿曾在课堂上请英国同学询问德国同学其
家族成员有多少人死于二次大战的轰炸下,作为号称崇尚和平但实际上军队更常打仗并且
对平民进行轰炸的英国, 英国同学很难相信死于著名的伦敦大轰炸(The Blitz)的亲属
,其实远少于遭到英美战略轰炸的德国同学亲属。艾杰顿归结他在《英格兰与飞机》和《
英国的战争机器》的研究指出──“英国空军的编制比起德国空军更侧重于轰炸平民目标
,而英国与德国对双方平民轰炸的规模也不成比例, 总计英国有60000名左右平民死于轰
炸,而德国光是汉堡一个城市就有118000名上下的平民死于盟军轰炸。”(页20)
[注三]华文世界的相关介绍可见林瑞模医师的〈战争与骨科学〉。
[注四]相关介绍可见:林崇熙(2001),〈沉默的技术──嘉南平原上的拼装车〉,《科
技、医疗与社会》1:1-42。
[注五]不怕被雷的读者们可以特别注意本书第290页以及第333页的部分,而若你/妳同样
关注这些消费经济的重要齿轮,左岸文化于今年2月出版的《垃圾天使:清洁队里的人类
学》也许会是你/妳下一个购书选择。
作者介绍:
陈禹安,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研究生,长庚大学医学系学生。研究主题为医院内末
期病人照护的实作与争议。
*本文感谢讲者李尚仁先生以及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杨文乔同学给予写作上的建议
及校对,惟文责由作者自负。
http://stssonata.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31.html
继续阅读
[情报] Steven Yearley访台演讲相关活动tryit0902[闲聊] 巫毓荃,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争议的十个话题tryit0902[闲聊]老化指数破百 台湾老年人口首超幼年人口ez25255Fw: 第一届组聚时间 6/12nknuukyo[讨论] 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是流氓?jiangxw[情报] “媒体科技与创意产业”学术工作坊-征文changtinntua[情报][email protecte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