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不分系第一届2名学生毕业:师资不足是问题
2019-06-28 11:15 联合报 记者潘乃欣╱即时报导
成大不分系今年有两名毕业生,他们也是国内一般大学办全校大一到大四不分系学制的首届毕业生。成大表示,不分系鼓励学生自组大学128学分的课程地图,在跨领域学习中找自己的价值。毕业生则表示,仅少数不分系学生方向明确,目前的师资也不够充足。
成功大学教务长王育民表示,成大各系课程都是全校不分系学士学程的修课范围,学程特点是学生要花3个学期共18学分做大型专题,流程是由厘清问题到实践,学校的角色是尽可能提供实作资源。每个学生会有1名行政导师、数名学习导师或专业导师,前者提供课程上的安排协助,后者则针对专题或未来规画提供咨询。
今年大六的侯智薰本来念的是化工系,入学后因不适应生活而转到管理学院,还是没有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学习生活。侯智薰说,他本来以为自己毕不了业了,成大不分系的出现救了他,也让他对台湾的教育重燃希望。
侯智薰毕业后将投入北京商业圈,他的专题主题是举办企业参访,首先先分析各产业的结构和问题,然后对外找资源,带着12至18个成大学生到内容、公关等产业参访,其中4到5个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企业实习的机会。他曾获企业回馈,表示成大不分系学生很自主、对未来比较有想法,相当难得。
但侯智薰也说,就他观察,不分系学生只有1成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有些人会来,是因为想转系却不得其门而入,而不分系不设转系门槛,让他们能够离开本科系。
王育民表示,不分系确实扮演“旋转门”角色,给欲转系学生另一条路,当他们确立方向时,也能再从不分系转出。他说,不分系开办前做过调查,全校有四成学生对原本就读的科系没兴趣,却只有5%愿意拼转系,其余则打算在不感兴趣的科系度过四年。
另一毕业生史芸瑄本来念生科系,向往当生物学家,但升大二的暑假到实验室实习,发现自己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因此转到不分系。史芸瑄说,她完成专题的过程很曲折,本来想创业,做一个鼓励人们一起下厨吃饭的共食平台,后来发现概念难落实,下一学期又重新开展另一专题,今年暑假即将率团赴非洲从事教育服务。
史芸瑄说,目前不分系学生的辅导都由其他科系教授“热血”投入,她看老师们一人分饰多角,还要负责照顾他们,表示不分系未来要克服师资不足问题。王育民表示,下一学年将增聘3至10名专任老师,主要锁定具备跨领域专长的师资。这打破以往征聘师资的方式,找寻过程不容易,成大将持续聘入合适的老师。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266/3897563
不分系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大学花了六年才毕业个人觉得不值得,
不如念过电机资工至少出社会不会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