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民一题

楼主: jellyfish64 (果冻鱼)   2019-05-14 16:20:53
https://i.imgur.com/aF6V1XM.jpg
想问第16题
看了前面的定义还是不懂为什么是C
另外还想问议题设定、框架效果有没有什么比较好分辨的方式?
写到这种题目都要想很久QQ
谢谢大家~
作者: Sageofcat   2019-05-14 17:03:00
框架效果媒体会抛出一个事件的归因,像是题目的例子,如果今天媒体说:郑捷杀人是因为房价过高导致年轻人活不下去愤而行凶(假设啦),这就可以说是框架效果判断的关键就是:媒体有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原因,有的话就是框架效果议题设定比较像是一个明确的讨论,为了唤醒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直观看起来会比较有深度。可是那题里面,很明显他们的讨论的点无助于解决这件事,甚至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一件重大刑事案件跟治安好不好关联程度颇低,治安是长期间下来的平均犯罪率)。或许可以想成预示效果是一种带风向的感觉。这种判断满直观的,有点难用文字表示
作者: cyc3522 (cyc3522)   2019-05-15 00:36:00
先回答你内文的问题:议题设定影响了人民在观看、讨论什么议题(what)框架效果影响了人民如何观看、讨论一个议题(how)至于这题为什么选预示效果,根据课本的定义,预示效果指的是“媒体报导的议题及面向会影响阅听人评断政府或政治人物的标准”题目中媒体以治安好坏的角度来报导这则新闻,造成阅听人倾向以维持治安的能力当作评断政治人物好坏的标准,所以选C。不能选A是因为框架效果的意思是“媒体呈现资讯的方式影响民众如何理解议题”题干中其实完全没有提到媒体如何报导此事,更不用说怎么影响民众(前半段是事件的事实描述,后半段是在说媒体访问民众,媒体没有报导,民众也没有阅听,只是单纯的媒体取材过程)楼上提到的判准:“有没有给出一个原因”虽然不算错,但它作为判断题目的依据可能有不够普遍的问题。因为框架效果是指“媒体的资讯呈现方式形成框架,影响民众认知”故不会只有“给出一个原因”这种影响方式,可能还会有其他方式。写这类题目时,就从叙述推敲他强调的传播效果是什么,或是一个一个代回去定义看有发生吗?合理吗?抱歉我前面矛盾了,不能选A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报导,题干也问到了媒体的作用。所以应该更像是“访问民众治安看法不会太大程度影响民众如何理解这则新闻”因为框架效果强调的是资讯呈现方式的“框架”或“聚焦”但就单单一个街访来说,阅听人只是从媒体得知了其他人对治安好坏的不同看法,很难形成特定的具体框架影响他们对报导的认知。当然这之中的作用也不是完全没有啦,只是现实中的情况更多是同时都有效果,就只能比程度这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