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大/资工/哲学/学习心得

楼主: sitos (麥子)   2016-05-27 23:44:37
推 gregorsamsa : 好奇你对哲学无用论者有什么看法 05/25 01:40
嗯,因为我并没有听过一个对于“哲学无用论”比较有系统的论述或解释,
所以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需要先确认“哲学无用论”的论点是什么。
但在比较严谨与认真的回答之前,我还是可以先假设“哲学无用论”可以望文生义,
指的就仅只是“哲学无用”这样的论点。如果实际上有更多意涵需要被讨论,
也可以之后再深入讨论。我会尽量让所有的讨论切合介绍科系的主题,
但如果讨论本身已经不太适合在高中板进行,也可以另外再找适合的板面。
从哲学本身的开展来看,哲学一开始的发展并没有带着明显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or 柏拉图 or 亚里斯多德)说“哲学起于好奇”,
早期哲学的发展仅只是人们对于所处的自然环境感到“好奇”而已。
例如哲学家发现不同的物质似乎可以互相转换,从而认为不同的东西,
可能是由相同本质的原料所组成,他们可以透过一些观察或原始的实验,
去肯证或否证自身的猜想。不过因为工具很原始,结论当然也很原始。
在工具这么原始的情况之下,就算真的能够确认不同的东西有相同的原料,
甚至能够猜想出原子论的原型,但若没有相对应的化学知识与工程能力,
仅仅只是“知道”原子论,在那个时代其实很难将知识转化为更丰富的应用。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要说“哲学无用”,我认为虽不精确,但也不算错。
但如同我之前讲到的,很多学科的雏型其实是在哲学领域里面发展的,
就像是探究“构成世界的原质”这样的哲学议题,可以视为是最原始的化学讨论。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古希腊哲学家是在进行化学的研究,但人类的知识并不是割裂的,
哲学家们进行观察与思辨的过程,也某种程度地启发了后世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起初这些学科可能仅只是一些出于好奇的思辨,缺乏具体的目的性,
哲学家们只是因为喜好知识与智慧而去研究它,这时候这个学科会被归类为哲学。
但当这门学科渐渐发展,越来越有系统性,越来越可以被操作,甚至越来越实用。
开始有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对这个学科进行更专门的研究,
这个时候,这门学科就会被独立出去,而不被划分在哲学里面。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要说“哲学无用”,恐怕是过河拆桥。与其说“哲学无用”,
不如说那些“无用”的,比较容易被归类在哲学里,“有用”的则会独立成为一个学科。
所以,“哲学”的概念其实是变动的。早期哲学的讨论主题包山包海,
里面经常跨足物理、化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这些讨论经过长期的累积,
成为今日社会当中极其“有用”的工具。在过去看似“无用”的讨论,等到时机成熟,
就显现出它的价值。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哲学”上,其它基础科学也是一样,
很多最新的物理学发现,也不见得能立即应用在现代科技上,但等到工程技术能够配合,
它的价值就会展现出来。如果我们不会将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视为“无用”,
那么我们同样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哲学“无用”,虽然哲学能被应用所需的时间,
相对于基础的科学研究,可能又更久一些。但我们仍然不能武断地视之为“无用”。
因此,说哲学是“不直接有用,但间接有用”,可能是综合考量后一个更贴切的说法。
回到升学的这个面向上来看,如果一个学生已经具有强烈的意愿,
想要学习某一门专业的知识,我个人会建议他应该要就读相关的科系。
因为专门的科系会有更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能有效率地学会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相对地,在哲学系能学到的主要是一些“间接有用但可能不直接有用”的知识,
以及“思辨的方法”,要将这些知识与方法转换为“实用”的技能相对更为困难。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哲学”从古至今都是最为奢侈的学门,它没有目的来驱动,
甚至要求思想上最自由的灵魂,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满足心中不知为何而来的好奇。
我不太确定有多少学生能够完全不需要担忧未来的职涯,专注在哲学的思考上。
也不太确定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支持多少人从事这种专业的非应用性研究。
也许也有人会说,哲学系其实还是有一些相关的专业工作,例如大学教授或专栏作家。
但在我自己的生涯选择上,我很早就拒绝了这样的选项,至少不会是主要的职业。
原因很单纯,至少在我所认识的台湾社会当中,以哲学作为主要的职业是不自由的。
在大学有各式各样的评鉴,作为作家也得要有基本的产量。但除非是天纵英才,
否则要能够定时定量地提出具有价值的洞见是非常困难的。以我个人的资质,
绝对不足以支撑我产生质量俱佳的研究成果,而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写些拙劣的文章,
滥竽充数地附和有权有势的主流思想,或者写些似是而非的论述唬弄不懂哲学的人。
又或者是面对问题时引经据典,虽有一番道理却都是拾人牙慧,毫无自己的创见。
但不论是哪一个,我都不想要变成那样的人,也不想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做这种事。
所以对我而言,更佳的选择是有一个足以养活自己的职业,然后把哲学当作兴趣。
我很难去描述“哪样的人”适合读哲学。但如果把未来的职业看得比较重,
或者是明显有经济压力必须要去面对,又不是天份特别高,那可能就得要三思了。
哲学系的主要训练,并不能保证你学会特定的工作技能。虽然思辨的能力很重要,
但毕竟思辨的训练无法立竿见影,哲学系的毕业生要和科班出身的学生比较专业技能,
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就业上的优势。但如果很喜欢思考,又不太有经济压力,
或者是极具天份的人,也不妨试着用最奢侈的方式试着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作者: ingridpan123 (方吉教教主)   2016-05-28 10:43:00
想知道楼楼楼上的系+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