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铭言:
: 首先大家应该有刘备原本带走大批荆州百姓,却在长阪为曹军大量掳获的共识:
: "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传)
: 这意谓关羽士卒很可能有着,曹操刻意派荆州兵迎战老关的安排
: 荆州中北部百姓为避免,遭遇自家人互相残杀的窘境
很高兴新年一来就看到用心好文,小弟也以为“同乡相残”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可否认亲戚兄弟在战场上敌对可能会互相cover一下,但中国史上太多起兵就直接对抗
在地政府的,先安内后攘外,“安内”时就是自家人相残呀...
: 窃以为会比较倾向跟着刘备参与益州之战,而非留在家乡,好比傅彤等人
荆州人士入益州应该不是怕在家乡遇到乡亲,而是他们就是刘备的基本盘,跟着到益州较
有前景呀~才能不论,最起码老板的信任度就跳一级以上。
: 如此一来守候烽火台的,自然由荆南人组成的比例较高
这是一定的,守备用当地兵员很合理。
: 会提荆南守留守,是有原因的,请看以下分析
: 史料多有珍稀物品自交广,转运至京城的记载,不难查到,故暂时省略
: 反观在孙权称臣于曹操了几年下来,荆南人选择作内应,倒戈关羽,完全不意外
推论出荆南人选择作内应,这点小弟认为延申过度了。
在100年前,中国的文盲比例还是87%,何况汉朝?
(这不是开玩笑的,清国超过90%,文教最兴盛的宋代也不会低于85%。)
那个年代,糜芳说开城门,可想像手下兵将也是听令开城门,
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是和是战上面长官说了算,更何况糜芳是国舅,没有什么人敢质疑他。
: 于是乎,《吴书》的这段,便显得合理许多:
: "将军士仁在公安拒守,(吕)蒙令虞翻说之...乃为书曰:“..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
: 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
这是用来诈被围城的傅士仁,而且当时很可能已掌握糜芳。
: 关羽和国舅不和,派国舅帮来守烽火台的机会不高,
大大您误会了,烽火台不是一个大建筑,而是沿长江布置的设施,视天候地形而定,
说不定十里或五十里设一站,守烽火台应该伍长等级而已,国舅当然是留守大本营啊..
: 就算老关明了本篇估计的诸多隐忧,但假设他
: 1.认同荆州对江东多年来征战的仇恨值
: 2.只要守将够靠谱,坚城依旧有恃无患,谁知...QQ
原则上没错,东吴在荆州屠城的记录好几则,仇恨可深了...
三国唯一没屠城记录的就蜀汉了。
: 不欢迎吴军者亦所在多有,〈虞翻传〉:
: 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 只是《魏略》的版本变成:"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平居发调,
: 惟担心魅力值爆表的刘备尔!毕竟有〈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 (刘)表疑其心,阴御之"的情形
: 所以我猜想刘备为免除走出山林的隐匿人口,弃表归备的疑虑
: 而肯定会向刘表示诚,不会接纳那票人,以致有表众遂强的字眼
有道理,不过话说回来,以小弟认识一些官员的作风为参考,也有可能道理刘表都知道,
但心思放在其他地方。(说白了就是日子过太爽,麻木了。)
户籍这等长久之计,刘表一直没精确落实,可能是太平日子过久了,上下螺丝都松了。
: 其次,知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所以需要诸葛亮提供配套方法,以便于推行
没错,我们常看到政府一堆官员在瞎忙,平时做到过劳,但又没什么政绩,就类此。
: 事实上还有几点造成影响到刘备治下,荆州人的忠诚度:
: 偏偏我们统领荆州二爷所爱的左传,为古文经,于是骄于士大夫的老关
: 隐然又埋下一起冲突的概念
这点小弟以为,“骄于士大夫”不是什么“制造冲突”的原因。
理由很明显,关公本身虽出身草莽,但也是寒门中的知识份子。有能力没学历的人,在看
有学历没能力的人,自然格外看不起。
不说古代,现代您也可以看到一堆逢甲毕业的老板请台大毕业的员工。
高工学历发薪水给硕博士也大有所在,在这些企业家眼里,外人称羡的台大又怎样?
博士又怎样?
当然上述这些受薪者可能都还是有真材实学的,比起古代因出身背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
士族不知好多少倍。
汉朝官员主要是世袭,其次是征辟,别说我们有上帝视角,当时的人就在嘲讽征辟制度
的不公平了,基本也是有家世背景的人换条路上位。
有桓灵时童谣为証: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更何况古时的士大夫很多都只是剥削生产阶层的地主阶级,多的是只会嘴炮,安国济民的
实事都不会。
基本上,只要不侵剥掠夺有产阶级,没有现实利益的迫害,就不会有强烈的仇恨。
: 3.承上,个人观点,荆南的经济组成,从商者比例应甚高,因相较会投机的商人
: 即代表很可能倾向法家路线,而不会任凭道家顺着M型社会,走向2个极端
: 结合前面讲的,多重原因推波助澜于,刘备底下的荆州人之内应孙权
: 其他原因想必还不少,看有没有版友愿意帮忙表列一下
上略诸多高见,小弟大多认同,只是粗浅见解以为荆州一事很单纯,
就是糜芳带头崩坏的,虞翻所说的“内应”如果不是诈言,那也就是以糜芳为主了。
至于没有其他人反抗,应该是没有“份量足够的人带头”,像廖化,也是先降吴后再找
时机潜逃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