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吕蒙是否为不配称为四大都督

楼主: AlisaRein (AlisaR)   2021-01-01 18:51:50
湘关米与黄盖之事
取自于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168095
在《三国志·吕蒙传》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秋(219),关羽俘获了魏将于禁所率领的数万人马,以粮食短缺为理由,
擅自掠取了东吴治下的“湘关”中的米粮。孙权闻知,以此为据,对关羽所在的荆州发动
了讨伐。
吕蒙传: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吴书所记,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经笔者考证,关羽“擅取湘关米”一事实为欲加之罪。
说起吕蒙二度袭取荆州,就不得不说起他一度袭取荆州的事:
建安十九年(214),孙权闻知刘备已夺取益州,于是派遣使者向刘备索要前度所借的荆
州南郡,未果,孙权大怒,命令吕蒙夺取荆南三郡。刘备随即亲自从蜀中提兵赶回应对。
但碍于北方汉中局势的变动,刘备只得与孙权媾和,将“长沙”、“桂阳”、“江夏”三
郡还给孙权,自己留有“零陵”、“武陵”、“南郡”。
这件事在《先主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先主传: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
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
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 江夏、长沙
、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在《吴主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吴主传: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
荆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这两段记载是十分吻合的。
但到了《吕蒙传》&《鲁肃传》中,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
吕蒙传: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
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这就很有意思了。
按照《先主传》和《吴主传》的说法,刘备是把“长沙”、“江夏”和“桂阳”三个郡整
的划给了孙权,自己据有“南郡”、“零陵”和“武陵”;
而《鲁肃传》和《吕蒙传》的说法,则是刘备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归孙权,以西自己保
有。后世将这次盟定称为“湘水之盟”,源头即在这里。
但是这就不免产生了分歧:
因为如果按照后者的说法,以湘水为界,那麽湘水会将所流经的“长沙”郡和“零陵”郡
各自一分为二,也即是说湘水之盟以后:
刘备仍然会拥有“长沙”郡内的重安、湘南、湘西、烝阳、衡阳、连道、新阳、益阳、临
烝以及临湘的一部分(接近孙亮在太平二年所新划出的衡阳郡);
而孙权则会拥有“零陵”郡内的泉陵、泠道、舂陵、营浦、营道、观阳、始安(即下图中
绿、红二线交织所产生的下方区域。)
这样庞大的两块区域,是没有理由为人所忽视的,但在《先主传》和《吴主传》中却只字
未提。
且“湘水”到巴丘一带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如果以湘水为界,那麽“江夏”郡是没有被
划给孙权的。
水经注:湘水至巴丘入江,山在右岸,有巴陵故城,是也。
https://i.imgur.com/D1yMBjs.jpg
图一,所标注绿线为《先主传》和《吴主传》的分界,红线为《吕蒙传》和《鲁肃传》分
界。圈黑处为湘关所在地。
https://i.imgur.com/tlNjDdH.jpg
图二,湘关所处位置
现在切入正题,来说说“湘关”这个地点。
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描绘,湘关地处泉陵北部,位处潇、湘二水交汇处;
又据卢弼《三国志集解》附注:
吴蜀分荆州以湘水为界,置关水上以通商旅谓之湘关,又卷八十一,湘关口在永州府北十
里,潇湘二水合流处也。
两相映证,也就证明,如果“湘关”真实存在的话,其在图一中圈黑的位置当无误。
也就是说,只有当《吕蒙传》&《鲁肃传》中“割湘水为界”说法成立时,关羽“擅取湘
关米”这一事件才有可能发生。
然而事实上,这一说法却存在许多破绽:
一、零陵的郡治“泉陵”就在湘水以东,如果以湘水为界,那就连郡治也划给别人了,意
味着刘备需要重新选定一个新的郡治来进行管理,但实际上,零陵的郡治一直是“泉陵”
,未曾变更过,直到隋代,才将其名由“泉陵”县易为“零陵”县,原址不变:
元和郡县图志:零陵县, 本汉泉陵县地, 隋平陈改为零陵县。
舆地广记:零陵县, 本汉泉陵县, 属零陵郡, 东汉为郡治, 宋、 齐、 梁、 陈因之。隋
置永州, 改泉陵为零陵县。
又据清代顾炎武《肇县志》载:
肇县志:湘口水驿,(在泉陵)县北十里(按:潇湘二水合流处为湘口驿,《会典》有湘
口水驿)
“泉陵”县城应处于湘水南部无疑,如果“湘水之盟”确然存在,那它应该是被划给了孙
权。
如果“零陵”郡的这一部分领地确系被划给过孙权,就算孙权不顾后果以地处交界之处的
“泉陵”为自己的郡治,那刘备又有什么理由在失去原有郡治县城的情况下不另择新的郡
治?
二、长沙的郡治“临湘”就在湘水边上,如果以湘水为界,“临湘”会成为地处孙刘交界
地上的郡治。处于这样容易发生争端又边缘的地方,“临湘”就不再具备作为郡治的条件
了。且失去了“临湘”的刘备要继续管理手头的长沙区域,也应另择新治。但事实上,长
沙郡治始终是临湘,这种情况直到南北朝才有所变化:
嘉庆一统志: 汉时临湘县城为长沙郡治者,在今城之南。而今长沙县治,即水经所谓临湘
新治。南北朝宋所徙车在城外。隋唐时包入城中。宋又移县治于府东定王台。
回想刘备刚取得荆州时,尚且不敢把南郡郡治放在长江北岸的江陵,而是自己驻扎在南岸
的公安,后来实力强大后,关羽才将郡治改动,但依然距曹刘停战交界较远。因此对刘备
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把长沙郡治放在孙刘交界如此危险的地带的。
三、《吕蒙传》记载,湘水之盟签订以后,孙权曾将“零陵”还给刘备:
吕蒙传: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
但这段文字其实经不起推敲。这就要说到当时的零陵太守郝普:
吴主传: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
吕蒙传: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对于郝普的记载,二传非常一致,都是说吕蒙军到“零陵”,因为太守郝普坚守不降而裹
足不前,以至于给了刘备充足的反应时间,亲自提兵来到荆州。
也就是说,吕蒙的军队,也就是在攻克“桂阳”以后西向,从“零陵”郡东南部一直打到
了“泉陵”附近而已,再没有任何进展,所占领的地区仅此而已。
而这一块地方,适处湘水以东,依照湘水之盟的约定,应该是划给了孙权,又谈何孙权“
以零陵还”刘备的道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1-01 21:10:00
晚点再回 总之比不找史料的某人有做功课 就给推
作者: JAR (普通って言うな! )   2021-01-02 12:45:00
推好文
作者: mybelief (真正的力量是信念)   2021-02-16 08:57:00
推好文,再找时间好好拜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