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关于田余庆先生论蜀史杂感

楼主: unknown (ya)   2020-07-29 22:14:28
最近在读田余庆先生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其中探讨关于三国史的部分令我这个
对三国史略为了解的人大开眼界,实在有相见恨晚之感,推荐任何一个有意研究这段历史的
人阅读,虽然不一定跟所研究的题目相关,但田余庆先生的研究绝对大有裨益,不过阅读之
后却对其中某些观点抱持不同看法。首先是李严之事,田先生把李严之事梳理得十分清晰,
把李严视为蜀汉新旧人事争执风暴点的见解十分正确 ,但是把李严视作是“敌人”的看法
则不认同。 把桂馥的“能者制敌”之说延伸到新旧人事之争太过跳跃,原因有二:作者说
刘备临终托孤语让诸葛亮意会到李严乃是“敌”,不过《三国志》也说得十分明白:
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
;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当时李严也陪同永安宫面见刘先主,若是话中有话他怎么可能没意会到呢?李严拥兵是形势
而成,出镇永安是刘备遗命非李严刻意为之,即便后来被调至较为后方任江州督也配合
招降孟达的计画,后期较不受控也是在孟达见诛之后,这点作者本身有指出来且怀疑本身罪
状是虚构的 。李严虽有跟诸葛亮分庭抗礼之势,但也没有威胁蜀汉政权的意图在,会是蜀
汉之敌的机率可说是微乎其微,蜀汉之敌在诸葛亮口中自然是曹魏,因为他的终极目
标便是“灭魏斩叡”(注1) ,同样的刘备为将死之人虑不及远,所指之敌当指曹魏,这才是
君臣二人所共同想像的敌人,要是作如是想就悖反了当初作者当初探讨诸葛亮极力避免的原
则了:神化诸葛亮贬低其他人。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别的证据,那就是李严被废后的情形,
其子李丰即使被剥除兵权依然可以任官,更甚者还经由其子之口告诉李严若洗心革面还有重
新启用的机会,种种迹象都指向了李严并不是田先生所认为的蜀汉之“敌”。
接下来是关于《隆中对》的讨论,《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想法在作者眼中是如此认
为的:所谓“跨有荆益”是指占领东三郡——西城、上庸和房陵等地。 对于这点我实在是
不同意,前面作者提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想法来自两汉之际的公孙述,田先生举了
时人和后代的评论、诗词为证,如《吴都赋》:“公孙国之而破,诸葛家之而灭”。或《蜀
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等。诸葛亮自然有师法公孙述之义,但翻
开史籍来看却未可见公孙述意图夺取东三郡的记载(注2) ,反而是占据着长江三峡,既然公
孙述未曾这样做那么又何以说“跨有荆益”世占据东三郡呢?再来从实行层面上来检视成功
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实从诸葛亮身后的蒋琬可见一斑,蒋琬吸取诸葛亮北伐的教训改变对策
,意图顺汉、沔水而下攻占东三郡,结果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理由是“如不克捷,还路甚
难,非长策也” 逆汉水和沔水而上十分困难,以当时赤壁之战前刘备弱小的兵力,怎么可
能溯流而上占领东三郡?我认为“跨有荆益”的关键依然是长江三峡,东三郡是成功夺得汉
中后得附加成果,三峡之险使罗宪抵挡东吴大军数月,荆州之失却使东三郡顺风而降,其中
高下十分明白。
作者: ggxxsheep   2020-07-30 16:57:00
请教作者说李严是“蜀汉之敌”还是“诸葛亮之敌”?
作者: u10400068 (J.P)   2020-07-30 17:13:00
据作者文义所指,当是蜀汉之敌。详看本书中〈蜀史四题〉中的刘备托孤语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08-01 23:09:00
随便拿一个同样蜀汉人缘不好的魏延来比好了XD..至少魏延对部下建立向心力的方式 不会是靠把物资用在表面的物质环境上否则刘备自诸葛亮起一票节俭的蜀汉高官当中 拉拔一个类似李严盖华厦之流的 来当北伐最前线的汉中太守 似乎对兴复汉室 无多大助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