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ea (推理小说<亲爱的你>出版)》之铭言:
: 感谢asdf兄的回复 获益甚多
: 刚好顺便请教 请问东汉以来土地兼并乃至农村破产情形
: 至魏晋有任何改善吗??
: 我很想达成的结论是:
: 1.曹操改善了 因为他先兴屯田 打败袁绍后"重豪强兼并之法" 实行田租制
: 成为曹魏的经济基础 ==>真的吗?是否有确切证据证明曹操之后小农恢复安定?
就我的看法,其实曹操没有改善状况=.=
只是因为已经大爆炸一轮,没法再更烂,所以跌深反弹
比起战乱,曹操的剥削虽重,勉强还能忍受吧
如同孙吴末年的情况
曹操聪明的在于实施兵农一体,这在初期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
可以让曹魏政权的基层行政负担没那么重
至于中后期的弊病,反正那是曹丕、曹叡要处理的问题
眼前难关先过比较重要
: 2.曹丕之后又向士族靠拢 乃至西晋 原本问题又重现 因此有"占田法" 这样的问题
: 要到北魏行均田制后才告一段落 开始新一轮的地主养成
: ==>可以者这样说吗?
: 谢谢指教
曹丕其实是处理曹操留下的烂摊子
他的很多政策针对的是活络商业
首先,他本来就偏向士族,自然不会下重手处理
而要处理土地问题,要有大量的基层行政人才,曹魏是三个国家里面比例最低的
(之后有时间可能会介绍从吴简看孙权怎么跟豪族就户口、土地问题斗法,
孙权也是从基层行政人才着手,
先说结论:孙权败北)
既然曹丕放弃处理土地问题,又不能放任不管
那就只能针对商业进行加强
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
务农重谷。......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建安中,天下仓廪充实,
百姓殷足。自黄初以来,听诸典农治生,各为部下之计,诚非国家大体所宜也。
......今商旅所求,虽有加倍之显利,然于一统之计,已有不赀之损,不如垦田
益一亩之收也。......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
尔。不有所废,则当素有余力。’臣愚以为不宜复以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
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三国志‧司马芝传)
司马芝就是把农本那套再讲一次,可以看到是谁放松的?曹丕
而这套典农制之后也是默默废掉,毕竟时代不同
曹操时期天下大乱,战争四起,虽高压还能忍受
但到天下三分,这套制度的问题开始慢慢爆发
废掉只是最后承认的仪式
曹丕战争不行,但他的内政能力值得肯定
他施政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延康元年二月)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也。
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苑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
一开始先降低关税,开放池苑禁令,活络经济
接下来恢复五铢
(黄初2年3月)初复五铢钱。
不过曹魏的经济还没好到能承受住改制,所以很快就废掉
(黄初2年10月)以谷贵,罢五铢钱。
配合司马芝上奏的内容
曹丕是有意识的放松人身控制,让商业慢慢有起色,不过此时曹魏的经济没很好
要等到曹叡时代才能正式恢复五铢
这是一个较长时期曹魏的经济跟制度变化,不过史书着墨很少
就现有材料只能做出这样的推论